老俞疫情日記丨最後一天(3月24日)

2020-03-25     俞敏洪

今天,是我最後一天的疫情日記了。從這周開始,我的疫情日記,將從日記轉為周記。轉為周記的原因,一是工作開始忙起來了,每天寫作已經變成了一個負擔。我畢竟不是專業寫作的。新東方的發展、8萬員工老師的生計,比自娛自樂寫日記要更加重要。二是在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下,我國抗擊疫情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後續更多的事情是如何確保我們取得的成果,以及如何幫助全世界其他國家抗疫。過去的60天,大多數中國人民都經歷了一生沒有經歷過的人生的悲歡離合和抗疫的跌宕起伏。這對於我們民族是一場災難,同時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又是反思人生、重建生活的重要契機。

1月29日,我寫了一篇有關疫情的思考。從1月30日開始,我決定每天開始寫日記,沒有想到一寫就寫到了今天,共計寫了54篇日記,加上開篇的思考和今天這一篇,共計56篇文字。

1月30日,我坐在書房裡,看著外面的天空,身體和靈魂都充滿了一種無力感。我知道疫情不會幾天結束,待在家裡不能出去的日子會很長,而我們基本上什麼也做不了。於是我決定靜下心來做兩件事情,一是把疫情期間重要的見聞記錄下來。人的思考和情緒轉瞬即逝,只有文字能夠讓感情和思想永存。二是決定認真讀一些書。讀書是對人生無奈的最好解藥,也是人生獨處時最好的朋友。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日記,基本上是我聽聞、感悟、讀書、生活的雜亂記錄。我也沒有想到會有那麼多朋友每天來讀我的日記,這完全是一種意外。不過,能夠堅持寫到今天,朋友們的留言和鼓勵,起到了重大作用。人世間的互相溫暖和鼓勵,是我們堅持做某件事情的最重要源動力。

為了收集和甄別有關疫情的各種資料和信息,每天我都要花不少時間在微信、今日頭條等平台上。在真真假假的信息幾乎沒有辦法分辨,甚至謠言滿天飛的時候,我力求自己保持冷靜客觀,希望自己寫入日記的內容有案可稽,希望自己寫作的態度是冷靜和理性的,希望最後帶給讀者的感覺是溫暖的而不是情緒化的。

儘管我已經做得非常小心謹慎,但54篇日記中,後來依然發現有些信息不是真實可靠的,我對有些事情的評點也有不夠客觀和冷靜的時候。還好讀者朋友們都非常寬容大度,對我其中的錯誤和偏見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原諒。朋友們的留言讓我深深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理性思考能力值得寄託,大部分人都有著對於常識的尊重和對於真相的分辨能力,極端和偏狹的人畢竟是少數。

有人問我,很多平台都有每天的疫情數據實時跟蹤,為什麼你還要把每天的疫情數據記錄下來。我想理由還是我前面說過的,信息轉瞬即逝,只有固定的文字,才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人類總是健忘的,好了傷疤忘了痛,是人類的心理常態。而且這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因為如果人類總是沉浸在過去,就不可能走向未來。但如果人類忘記了過去,在未來必然會重蹈覆轍。03年的「非典」記憶還沒有過去,這次的「新冠肺炎」又給了我們悶頭一棍。所以,我覺得數據儘管只是一連串沒有感情的符號,但背後隱含的,是人類的痛苦、掙扎、努力、抗爭、團結和奮進。數據背後,體現的是我們的態度。在隱瞞數據和公布數據之間,是人類愚昧和開化的分界線。


整體上,中國最危急的疫情時刻已經過去。抗疫還在進行中,我們還要繼續努力。整整六十天的抗疫,我們經歷了無數次心情上的大起大落、大悲大痛,我們看到了無數次人心的險惡和人心的善良,我們在絕望中撕裂,我們在希望中祈禱。我們為武漢人民的遭遇悲傷、我們為病逝的人員揮淚,我們為某些部門的不作為憤怒,我們為李文亮等醫生的去世悲鳴,我們為有些人缺乏人性吶喊,我們為醫療隊馳援武漢激動,我們為志願者忘我精神感嘆,我們為中央果斷決策鼓掌。中國人民萬眾一心,扛過了一次巨大的災難。

但災難還沒有結束,幾億人在等待著復工,幾億人的衣食飯碗充滿危機,千萬中小企業在生存線上掙扎,中國的經濟和文化需要及時重振。世界疫情泛濫剛剛開始,今天海外確診病例已經上升到30多萬例。中國絕對不能袖手旁觀。這是一場全人類齊心協力才能戰勝的災難。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是否有大國風範和高度,決定了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命運。

每天的日記寫作,要花費我2到3個小時的時間。其實我寫作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對於重要信息的搜尋和甄別上。日記的謀篇布局我倒沒有在意過,覺得就是一種記錄而已。但為了使日記能夠發出來,各種字斟句酌的時候還是不少。即使這樣,依然被擋住了好幾篇。很多事情只能點到為止,不能直抒胸臆,也沒有必要直抒胸臆。有過很多次很煩躁的時候,想停筆不寫了,但想到後面有那麼多讀者在等待,我終於堅持每天把日記寫出來了。

有好朋友發微信給我說:「給自己看的叫日記,給別人看的叫下作!」 怕我不開心,又給我發來一條安慰我:「你那不叫日記,叫日記體寫作」。我想,既然已經「下作」了,就「下作」到底吧,所以一直堅持到今天。想到明天就不用這樣寫日記了,心裡居然覺得如釋重負。看來朋友罵我是對的。不過我有二十年的寫日記的習慣,那些簡短的日記,真的只是為了自己看的。我擔心有一天我老年痴呆了,什麼都不記得了。那個時候看看日記也許還能回憶起一點過去的事情來。

其實,我最開心的,就是每天有時間讀書或者看電影。在沒有疫情的日子裡,每天奔忙在路上,心為形役,整個人都在浮躁中飄蕩著。突然在家裡不能出去了,剛開始幾天還特不習慣,沒有了人聲鼎沸、沒有了前呼後擁,感覺好像有所失落。好在讀書能夠迅速把我拉回到平心靜氣的狀態。一本書讀完,我就已經能夠神閒氣定,在書房一待一整天了。

這段因疫情在家的日子,我閱讀了20多本書,還郵購了幾十本書,把書房裡的幾千本書重新整理了一下。有些書上已經積滿了灰塵。我用濕布小心翼翼擦抹乾凈,感覺像和久違的老友重新見面,對他們被長久的遺忘感到愧疚,默默在心裡向他們說對不起。

最放鬆的時候,是看電影,有自己惦記了很久原來沒有時間看的,有朋友推薦過來的,不知不覺一部部看過去,也看了十幾部。散步的時候,我也聽了不少平台上的課程,聽得最多的,是錢文忠講的《佛教十三經》,除此之外,還聽了王人博的《憲法學30講》,徐瑾的《經濟學大師30講》,包剛升的《政治學通識30講》等,還看完了陳丹青的電視紀錄片《局部》全部三季。同時,我還有了難得的時間可以每天朗讀一點古詩詞、古文和英文。現在我已經非常習慣書齋生活,以至於想到要去辦公室上班,一種懶洋洋的情緒立刻就升騰起來。

其實在這六十天的日子裡,我的工作也一刻都沒有停止。先是新東方寒假的一百多萬學員,要從地面全部轉移到線上教學,那是一個無序和忙亂的過程。幾萬個老師在沒有在線授課經驗的情況下,一夜之間搬到了線上。新東方的線上直播系統「雲教室」,原來只能承受同期幾萬人在線,一夜之間要擴容到一百萬。家長和學生對於在線學習的系統不滿意,各種投訴。

緊接著「新東方在線」又開放了寒假春季免費學習平台,一下子近千萬學生湧入了平台來體驗課程。為了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求,也為了提升新東方品牌,我個人前後進行了近十場直播,內容涉及從學習方法到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主題。

在疫情期間,新東方為湖北災區捐款2000萬現金,為全國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寒假和春季的免費課程,也為農村和山區的幾十萬學生提供了免費教學內容。這三個月,新東方的經濟損失一正一反達到了20億人民幣以上,但由於我一直以來保守的「現金為王」策略,新東方帳上有著足夠的餘糧,整個疫情期間沒有拖欠老師員工一分錢的工資,而且沖在一線的人員還增發了不少獎金。

居家的日子裡,能夠每天陪老媽媽一會兒,是我最安心的時候。老太太一生做事乾脆利落、雷厲風行,做了幾十年農村婦女隊長,幾乎是巾幗英雄一樣的人物,沒有想到85歲後得了阿爾茨海默症,已經不太能夠把我認出來。每天我都會和她說說話,推著輪椅和她散散步,感受靜謐的時光像流水一樣從指間消失。時間對她來說已經沒有意義,她常常會在早上問我吃晚飯沒有,晚上又和我說你起來啦。我現在特別後悔的是沒有在她頭腦清醒的時候,帶她到全世界去轉一轉,看看風景。

每次看到媽媽的樣子,我就覺悟到人奮鬥一生,到最後都是空的。我們頭腦清醒時所計較和留戀的一切,最終都將失去意義。這六十多天的居家時光,讓我對生命的無常和本質,有了更加深刻和通透的看法,更加理解了《金剛經》中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含義。但我的結論不是遁入虛無,而是人生的意義依然在於努力,只不過要做正確的努力。人終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既然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做到行屍走肉,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一定會像影子跟著我們,那重於泰山,依然是我們最好的選擇,直到最終老天讓我們失去自由意志或者失去生命。

有煙火氣的日常很簡單。我是一個喜歡簡樸生活的人,對於錦衣玉食,玉盤珍饈之類的沒有什麼慾望和興趣。一盤素菜、一碗米飯、一碗湯、再加一杯酒,就足夠讓我心滿意足,何況幾乎每天都有紅燒肉,有的時候還有紅燒魚。

最難得的是,兒子天天在家裡,一天三頓都能夠陪著我們吃飯,每天晚上還能夠和我體育鍛鍊一會兒,或打籃球,或散步。要是在平時,他早就像白腳貓一樣跑得沒影了。現在被鎖在家裡,不得不和我天天相處,儘管有時候也有爭執,但整體上相安無事。女兒有自己的住處不常回來,但只要回來,就會把自己烤的蛋糕等帶回來,讓我們感受到孩子的孝順和懂事。相信這段時間,在孩子們未來的歲月里應該也是難忘的記憶。

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我儘量每天散步到一萬步,早上走、中午走、晚上走,有的時候半夜還會披星戴月走一段,像極了老年生活的單調和固執。最開心的還是有了睡午覺的時間,不一定每天都能睡著,但只要睡著了,就能夠迎來一個舒心的下午和晚上。

六十天的時間,我們從冬天走到了春天。今年的北京,雨雪很多。先是一場雪跟著一場雪,然後是一場雨跟著另一場雨。從白雪皚皚到春暖花開,時間就這樣把我們帶到了今天。我原來從來沒有那麼細心地注意過植物從冬天的光禿禿,到慢慢嫩芽長上枝頭的樣子。那樣一點點冒出來,每天幾乎看不出變化,突然有一天綠芽就暴發出來了,比花還要美麗的嬌嫩。那杏樹和山桃樹枝頭的蓓蕾,一點點出現,欲露還羞,突然有一天,就萬紫千紅,肆意奔放了。

還有那天上的月亮,整整看了兩個完整的陰晴圓缺,從大年初一開始到元宵,一點點圓起來,又一點點虧下去,再一點點圓起來,再一點點虧下去。今天剛好是三月初一,從今天開始再等十五天,又有一個美麗的大月亮掛在天上。世間沒有圓滿事,和月亮一樣,總是圓缺交替。等待和期待,當然還要加上努力和精進,會讓我們看到生命最圓滿的一刻。做對了事情,有良好的心態,我們就能夠讓一切開花。

再次感謝閱讀《老俞疫情日記》的所有朋友。今天的日記並不是和大家告別,只是階段性的總結,後續還會有《周記》。「老俞閒話」中還會有其他的內容出現。我們都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員,熱愛著祖國,熱愛著生命,期待中國和世界更加美好!

廣告時間:如果家裡有3-18歲的孩子,需要提高英文閱讀能力,請掃碼下面的「邁格森國際教育」的二維碼。同時,應「中國企業家亞布力論壇」的邀請,明天晚上7點30分,我有一個直播分享,題目是《我在疫情期間的人生思考》,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掃二維碼進去聽一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8FeR3EBiuFnsJQVgn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