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迪卡·希姆吉:姿態的行為

2022-06-17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拉迪卡·希姆吉:姿態的行為

拉迪卡·希姆吉(Radhika Khimji)是2022年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阿曼參展藝術家之一,也是2022年杜拜 藝術博覽會的重要參展藝術家之一。1979 年生於馬斯喀特的希姆吉,現生活工作在馬斯喀特和倫敦,她 先後在倫敦斯萊德藝術學院(2002年)、皇家藝術學院(2005年)和倫敦大學學院(2007年)學習深造, 並在巴爾卡、紐約、新德里、孟買、維也納和貝魯特等城市創作和展出過她的作品。

拉迪卡·希姆吉的創作結合了素描、色彩、雕塑、拼 貼、攝影和刺繡等元素,由此產生的作品,通常帶有 一些對身體的暗示,占據了不同媒介之間的重疊空 間。對東方主義、中東遺產的專注思考,表達身體的 流動與短暫性以及身體與空間的關係,成為她創作 的核心。這種作品也形成一種抗議——反對刻板印 象和文化認同的商品化。「我不是在刻畫一副身體 的樣子,而是在尋找行為在身體里的感覺,及其所 處的不適和空間。」

> 拉迪卡·希姆吉,《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2018

「安全著陸」(Safe Landings)是2010年希姆吉 在家鄉巴爾卡堡舉辦的第一場個展,展出的「移相」 (Shifters)系列是她從世紀初開始創作的代表作 品。「Shifters」也有切口之意。希姆吉將繪畫與雕 塑融合在一起,創造出由膠合板和有機玻璃切割而 成的獨立、鏤空、擬人化的模型,並在其上繪製類似 皮膚、肌肉和骨骼的網狀圖案。這些屬性模糊、半抽 象的造物有一副人類的雙腿和扭曲的軀幹,從站立 到蹲姿,做出各種各樣簡單或費力的動作姿態。它們 不受純粹分類的限制,而是處於固定或強加身份的 界限之外,正如她所解釋的:「文化網絡使這些身體 姿態易於理解和閱讀,而我發現了一種可以玩弄和 迴避文化網絡的語言。」

> 拉迪卡·希姆吉,《水平右圖》(Horizontal Right),2010

在過去幾年裡,希姆吉不斷嘗試探索新的材料,《懸 掛物(The dangler)》(2008)是她在展覽「裝飾 的影子」(Adorning Shadows)中的早期作品之 一,一塊三米高的白色鋁板懸掛在天花板上,從中 心到邊緣打有不規則的孔洞,鋒利而穩定的存在表 達了其殘忍的感覺。2017年,在維也納舉辦的「成 為景觀」(Becoming Landscape)個展中,希姆 吉引入了照片為媒介。在作品《一個深黑色的漂浮 物(It's a deep dark floating)》和《系統中的銹 跡(Rust in the System)》中她在拍攝於阿曼建築工地的照片上,繪製了不透明的人體輪廓。希姆吉在這一次創作中深化了她的研究,圍繞空間、姿態與擬人構造之間的內在關係,重新審視了個體身 份和性別暗示景觀中的所屬概念。創作於2018年 的《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則由一塊木板 和堆疊的針織布提供背景和框架,遠處模糊的灰色 建築景觀之上是小而複雜的點組成的紅色三角形圖 案。無論是畫筆還是表面上的打孔,用點創建姿態 已成為希姆吉作品中的常見語言。

>「裝飾的影子」展覽現場(Adorning Shadows)

「 我讀到伊馮娜·雷納(Yvonne Rainer) 的文章,她在《思想亦肌肉(The Mindisa Muscle)》(1968)中寫到,一種姿態可以被拿起 和放下,這對我在空間中解析身體的動作影響很 大。」姿態的行為是希姆吉創作的核心,人的身體 在希姆吉看來具有雙重維度。抽象的身體部位, 用扭曲和儀式性的姿勢完成不同類型的動作或舞 蹈。正 如「移相」系列中,被命 名為《起 立》《坐 下》《白色的站立》《綠色的站立》的雕塑,在某種 程度上是荒謬的,但這種重複而差異的語言又不 無性感。短暫的不確定性讓人仿佛置身兩個身體 之間,在時間的變化關係中,不同的姿態就像是融 合在一起的陰影。這些試圖掩蓋自己的身體,依靠 外部支撐的動作既親密又細緻,立即喚起觀眾的自我意識。而無論是打點還是刺繡,周期性的運動 總是在其作品中形成圓形或環狀的空洞,即使在看 不到人體的創作中,姿態的舞蹈也從未停止。希姆 吉對此解釋為活在自己身體里的一部分,一個一直 得不到滿足的表演者。

> 2010年希姆吉在家鄉巴爾卡堡舉辦的第一場個展「安全著陸」(Safe Landings)

「一旦停止工作,任何解釋和描述就像是一個謊言, 因為它們是基於過程的,一種出於強迫性的行為。」 希姆吉現階段的生活工作沒有固定的時間表,一 切創作都在工作室中進行,踏出門後便是不同的生 活。建築空間對於她來說具有獨特的意義,建築元 素為身體的自由舞蹈提供舞台,身體意識與內在的 脆弱性也藉由空間而發生。希姆吉對建築工地尤其 感興趣,因為它是事件發生過程中的臨時場所,包含 了構成城市的建築模塊,而當過程結束,所有對象 立即成為物質和記憶。在作品《大逃亡》中,希姆吉 採用了拼貼的形式,她用了很多鉛筆去描摹建築的 輪廓,使畫面變得很髒,又把它剪下來粘到木板上, 隨後木板的矩形被打破,讓這些斷壁殘垣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背景。

> 拉迪卡·希姆吉,《系統中的銹跡》(Rust in the System),2017

希姆吉的工作方式,即通過創作過程中的物質性與 解構物質性來逃避和抹去已形成的身份結構,為對 象生成新的敘事,從而將其從歷史的認同中抽離出 來,又因其作品似乎源於身份本身,越是試圖逃避分 類,就越是發現自己被束縛其中。由於每個個體都 有其自己的位置,為了顛覆身份的形式化,追求變 成一項流離失所的工作,但追尋萬花筒式變化的可 能性仍具有不竭的動力。

> 藝術家的肖像

在阿曼哈加爾山脈的淡水湖泊中,生長著一種顏色 難辨的瘦小魚類,幼年時期它們視力正常,但成年後,它們的眼睛上會長出一層皮膚而逐漸失明。這種 盲魚每年會吸引數以千計的遊客來到這裡,在漆黑 的洞穴里,身穿長袍的男人和頭戴面紗的女人沿著 電燈的指引一寸一寸地前行,凝視黑暗中的水面。而 對於拉迪卡·希姆吉,洞穴里的挑戰與其說是發現盲 魚,更重要的是想像它們的世界。(編輯:彌生)

文 Article > 周鈺 Zhou Yu

圖 Pictures > 拉迪卡·希姆吉 Radhika Khimj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366b238cd49fef86e0b203df967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