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孤島到群島: 侯塞因·卡拉揚中國首展

2022-06-07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從孤島到群島: 侯塞因·卡拉揚中國首展

為衣服創造一種生命感。(Give clothing a sense of life.)

—侯塞因·卡拉揚(Hussein Chalayan)

2021年12月1日,英國先鋒時裝設計師侯塞因·卡拉 揚(Hussein Chalayan)三十周年紀念首展《侯賽 因·卡拉揚:群島》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 psD舉辦。展覽集結了130餘件代表作品,均來自全 球頂級博物館和設計機構的收藏。侯塞因·卡拉揚 極具藝術感、顛覆性以及前瞻性的設計,以裝置、機 械、影像、聲音為媒介,讓時裝獲得更為自由豐富的 自我表述機能。展覽空間是一座由九個小島連接而 成的群島組成,這也代表著他創作時期的九個片段 (起初、超越、變形、速度與運動、盲點、移民、邊 界、脫身、新人類學)。

《裝腔作勢》,HUSSEINCHALAYAN 2019年秋冬系列,《WALLPAPER》

島,是侯塞因·卡拉揚的家鄉,想像之所,也是一個 漂泊的生命體。在童年經歷了一場種族衝突後,他 隨父母移民英國。童年的所見所聞,形成了他設計 作品中不斷探尋「人類生存」話題的原因。其中,「人 類」「政治」「社會」「偏見」是侯塞因·卡拉揚作品中 常見的思考主題。

侯塞因·卡 拉 揚 的 職 業 設 計 師 之 路 始 於 一 場「葬 禮 」。1993年的畢業設計,他虛構了一場17世紀的謀 殺案—一個有關於劇團的舞者被謀殺隨後被掩 埋的故事。他將製作好的服裝和鐵屑一起埋進花園 里,隨著時間的推移,使服裝的面料以及配飾和土 壤中的生物接觸產生變化,服裝表面布滿銹跡,這 些銹跡如同分解和痛苦的紋理形狀,令時間走過的 痕跡清晰的留存在服裝上。侯塞因·卡拉揚將這個系 列命名為「橫截面」(The Tangent Flows),這是一 個與自然和時間共同創作的系列。他將抽象化的時 間以服裝為載體,讓我們看到了它在面料上的具象 表現。這個系列讓習慣了高級成衣的倫敦時裝界大 為震撼,也使他一舉成名。

《重力疲勞》,戲劇作品

《航空郵件》是20世紀90年代「可穿戴藝術」的先 鋒之作,來自侯塞因·卡拉揚的第一個系列《笛卡爾 之鄉》。無論是從字面上還是從象徵意義上,它都 可以被理解為一段疏離和失落的旅程,同時也是一 段自我發現和自我塑造的旅程。由合成紙裁剪製作 的連衣裙可以摺疊成郵件進行寄送,當對方收到郵 件後,將它打開就成了可以穿著的白色短裙。該系 列不僅折射了卡拉揚與母親用航空郵件通信的童年 記憶,同時也探討了笛卡爾思想對於歐洲分裂的影 響,隱喻戰爭患難者們希望自己如同信件一樣被送 回故鄉。

顛沛流離的童年記憶,不斷啟發著侯塞因·卡拉揚的創作。2000年《後來》系列的誕生,再一次顛覆了人 們的想像。在系列中,侯塞因·卡拉揚嘗試取消人與 物之間的固有界限,讓它們產生出特殊的聯繫。在 秀場的舞台上,木質家具擺放在「客廳」一側,模特 穿著簡單的衣服依次進入「客廳」後,通過拉伸將家 具變形為可穿戴的服裝:將桌子提起變成半身裙、 將沙發拆卸轉為全套服裝、將椅子摺疊成為可攜帶 的行李箱。此時,時裝不僅是時裝,更是充滿情感與 記憶的物件。侯塞因·卡拉揚試圖為無家可歸的人們 尋找「出路」,在顛沛流離過程中丟失的不僅是家、 物品,更有文化歸屬感與自我認知。他在試圖通過 服裝改寫這樣的固有認知,想要傳達出身體所能穿 戴的一切,以穿戴之物做能延伸到的地方便是家。

《慣性》,HUSSEIN CHALAYAN2009春夏系列

在《全景》系列中,侯塞因·卡拉揚融入了超前的設 計,呈現出「新人類學」。幾個戴著空氣動力學形態 的木製頭套的女人正在刷牆,一位酷似看守的人站 5 在邊上監視著她們的行為。鏡子、塗抹,將這些大腦 被禁錮在橢圓形里的個體吸入周遭環境,成為含混 的影子,看不清個性。「偽裝」是這個系列的核心,她 們中有的穿著民族服裝,有的是制服,有的如昆蟲的 軀殼,卡拉揚試圖創造一群無法定義的混合體。

侯塞因·卡拉揚對科技與建築的痴迷,令他每次的時 裝秀都極具未來感與創新性。在早期的《過去減去現 在》系列中,一件由玻璃纖維和樹脂製成的未來感的 連衣裙,在遙控器的操控下,連衣裙裙尾像花朵一樣 打開,露出了隱藏在裙尾的粉紅色薄紗。「飛機裙」 探索了人類與科技、與自然力量之間的較量。在2007 年的春夏系列《一百十一年》中,侯塞因·卡拉揚又通 過6件機械連衣裙的自動切換,演示了西方服裝史的 變化過程。整場表演嚴格按照歷史時間順序展開,由 LED技術製作的裙裝,內置的記憶合金纖維,好似按 下了服裝進化的按鈕,「自我意識」的形態將T台上的作品變為了行走中的裁剪師。短短几分鐘的時裝構 件運動,模特們就走完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裝路途。 這是一次對高科技的全面擁抱,從而引發人們對未 來世界的時裝形態以及行走方式的進一步思考。

《過去減去現在》,HUSSEIN CHALAYAN 2000年春夏系列

在設計的過程中,侯塞因·卡拉揚不斷嘗試突破衣服 物料的運用、技術及極限,從科學中取得靈感,運用 到時裝的藝術上。在《慣性》系列中,通過顛覆慣性 的方式,賦予面料一種新的形象。系列靈感來源於 生命中的極速與「毀滅」的狀態。為了固定和保留速 度的形態,侯塞因·卡拉揚選擇使用乳膠來製作裙子 的外層空間與下擺,讓裙子最終呈現出靜止與動態 相交的空間錯覺。在2016春夏秀場中,呈現了又一 場驚艷大秀,舞台的燈光聚焦在T台中央的兩個模特 上,當頭頂上方的水柱開啟時,身上的白衣在水流沖 刷下,水溶線製作成的面料,慢慢被水溶解且消散, 最終露出裡層服裝上的水晶圖案。這是侯塞因·卡拉 揚與施華洛世奇合作的「可溶性衣服」。在這場秀 上,卡拉揚不僅探討了服飾與身體的關係,服裝的 變化也隱喻了生命的流逝。

除此之外,侯塞因·卡拉揚認為可持續應該成為我們的 生活常態。在與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最新聯名EXTREME 膠囊系列中,他再一次將創意、環保與科技融合在一 起。侯塞因·卡拉揚用汽車製造中剩餘的安全氣囊,做 成輕薄如第二層肌膚的汽車車衣。又對車衣進行結構 化剪裁,並通過拉繩的收縮將車衣打造成概念服裝。 預計將於2022年上半年推出。

《海珊·卡拉揚:群島》展覽現場

侯塞因·卡拉揚的作品像是一場充滿故事的藝術展,將服 裝推到了建築、科技、當代藝術、人類學及哲學的高度, 為時尚界帶來了一次次震撼與感動。(編輯:張倩倩)

文 Article / 張倩倩 Zhang Qian Qian ;

圖 Pictures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Hussein Chalayan(大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57204555bf7d00bb462c4692ac5f9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