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妙的中藥,不僅抗病毒、抗腫瘤、抗紫外,還降血糖、降血脂

2023-06-25     醫者榮耀

原標題:一味奇妙的中藥,不僅抗病毒、抗腫瘤、抗紫外,還降血糖、降血脂

在民間,有很多山野雜草、路邊野花,看起來似乎只是點綴,實際上,往往大有妙用。比如,金銀花。金銀花是一種藤狀植物,即便是冬天很大的雪凌,但是它卻能抗住冬雪的冰凍,「更冬不凋」,等到來年春暖花開,它又開始新芽萌動,並在「夏花燦爛」時,綻放出猶如「金玉」的花朵。由於它能抗冰凍,因此它的植物叫忍冬,由於它的花似有金銀之意,因此它的花名叫金銀花

提到金銀花,估計很多人都熟悉。如果是在農村,可能很多山野路旁都有金銀花,只要是等待金銀花開的時候,那種香味隔著很遠都能聞到。如果是在城市,多少懂點養生常識的人都知道,金銀花是一味養生良藥。金銀花具有廣譜抗菌作用,有 「植物抗生素」之譽,不僅如此,金銀花通過其外散風熱、內清熱毒和涼血的作用可排除毒素而美容養顏,而且金銀花特殊的清香可使口氣清新[1],這麼常用的奇妙作用,讓人「不得不愛」。

作為這麼備受人們喜愛的金銀花,那麼它到底是如何走進中藥的世界的呢?這個還得從它的源頭說起。對於金銀花的最早藥用歷史,我們還得先從《神農本草經》和《名醫別錄》里尋找答案。那麼,《神農本草經》中究竟有沒有金銀花的記載呢?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我國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未見關於忍冬的記載[2];另一種是忍冬藤作為藥用歷史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藥用記載[3]。由於《神農本草經》傳承至今,經歷了很多個版本,所以,這個目前尚不能直接「蓋棺定論」,仍然需要更為廣泛的進行文獻考證。

那麼,《名醫別錄》里記載的有金銀花嗎?有,不過記載的是「忍冬」,因此,有學者認為,金銀花的藥用歷史,首載於《名醫別錄》[4-6]。但是對於金銀花的最早臨床運用,也有學者認為是首載於《肘後備急方》[2,7,8]。那麼,到底是首載於《名醫別錄》,還是首載於《肘後備急方》?這主要還是得從這兩部典籍的成書年代進行比較。《肘後備急方》的成書年代沒有疑問,它是東晉名醫葛洪所撰,但是《名醫別錄》的成書年代和作者卻存在疑問。對於《名醫別錄》的成書年代,目前有兩種說法,第一個是認為是成書於漢末,另一個說法是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輯錄。所以,要想確定金銀花的藥用記載,最早是出自何處,仍然需要進行深度的文獻考證,要釐清《神農本草經》的多個版本,《名醫別錄》的真正成書年代。

但是,早在《肘後備急方》《名醫別錄》里,最早入藥的是金銀花藤,也就是忍冬藤。那麼,金銀花這個名稱又是最早從何處而來呢?目前來說,作為本草著作,最早記錄「金銀花」這個名稱的應當是宋代的《履巉岩本草》,始稱金銀花[2,4];而作為中醫著作,最早記載「金銀花」這個名稱的,應當是宋代的《蘇沈良方》[5];而明確將花或花蕾作為藥用,並稱之為金銀花的記載則首見於明代藩王朱橚主編的《救荒本草》 [3];也有學者認為,金銀花一名始載於《本草綱目》[9]。由此來說,以目前的文獻考證來說,以「金銀花」的名稱,並且以花蕾入藥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據統計,在民間被稱為「金銀花」的植物有17種,都是來源於忍冬科忍冬屬不同種的植物[9]。而自古以來,金銀花的藥用基原可能一直在不斷變化,經過多年的本草考證,現代的藥典和中藥學統一將金銀花的藥物基原定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對於金銀花的藥物功效,歸納為:味甘性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可用於癰腫疔瘡、喉痹、丹毒,風熱感冒、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等疾病。

對於金銀花的藥用功效,在古代的很多典籍里所載都是以「忍冬」為名,因此真正意義上把金銀花作為獨立的中藥,還是得從《本草綱目》開始尋找答案,李時珍說,「忍冬,莖葉及花,功用皆同」,並指出忍冬可以治「一切風濕氣,及諸腫毒,癰疽疥癬,楊梅諸惡瘡,散熱解毒」。之後,一直到清代相當長一段時間,幾乎都是圍繞《本草綱目》為中心的,明末清初的醫學家陳士鐸,在《本草新編》里稱金銀花「無經不入,消毒之神品也」。

在清代頗具影響力的本草名著《本草備要》中,將金銀花的主要功效歸納為「散熱解毒,補虛療風,養血止渴」,這算是一個頗為新穎的觀點,但是後世醫家認為,這個補虛、養血只不過是清熱解毒的另一種體現罷了。而《得配本草》中指出,金銀花「去風火,除氣脹,解熱痢,消腫毒」,又有了一些新的觀點。而《重慶堂隨筆》中對金銀花的作用,更為詳細,「清絡中風火濕熱,解溫疫穢惡濁邪,息肝膽浮越風陽,治痙厥癲癇諸症」。這也說明,後世醫家對金銀花的臨床運用,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對於金銀花的作用,我們不僅僅只是從古代本草典籍中探尋奧秘,更要從現代藥理中發掘新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細菌毒素,解熱,抗炎,涼血止血,利膽保肝,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10];抗微生物和解毒,提高免疫功能,抗潰瘍,興奮,消除氧自由基,抗早孕,抗癌[11]等藥理作用;除此之外,在抗紫外抗腫瘤、保護神經、治療婦科疾病等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的作用[12]。不難看出,金銀花在現代藥理研究的加持下,可謂是發現了更多奇妙的作用,當然,對於金銀花的藥理研究,仍然沒有止步,在未來應該還能有更多新的發現。

對於金銀花來說,不僅僅是一味臨床中藥,更是一味養生良品。一般來講,金銀花可用於感染性疾病,口腔、咽喉疾病,皮膚病,消化系統疾病的的預防與治療,還具有清熱解毒祛暑,美容養顏保健的妙用,真不愧是「藥鋪小神仙」[1]。而在現代臨床中,金銀花的藥用功效其實一直在不斷深化,臨床可用於治療感冒、流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菌痢、鉤端螺旋體病、急性皮膚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五官科感染性疾病及炎症皮膚病等疾病[10]。如果是將金銀花與其他中藥進行搭配,組合成各種不同的方劑,那麼,金銀花在臨床中的應用可能會更加廣泛。

對於金銀花的臨床用量,有醫者通過對古代醫典以及現代臨床醫家的用藥經驗,得出了一個用量範圍,金銀花在湯劑中的常用劑量為6~90g;如用於治療消化性疾病、糖尿病神經病變、平滑肌痙攣、帶狀皰疹等疾病,可與知母、生石膏、滑石等中藥配伍,常用劑量為10~15g;用於治療暑溫病、高熱不退、下肢潰瘍等疾病,可與杏仁、大青葉、連翹等中藥配伍,常用劑量為15~30g;用於治療慢性咽炎、外寒內熱證、急性盆腔炎、熱毒熾盛之脫疽等疾病,可與代赭石、生牡蠣、蔥白等中藥配伍,常用劑量為6~90g[13]。

對於金銀花這味中藥,清熱解毒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誠如清代名醫陳士鐸所說,「欲既消胃毒,而又消腎毒之藥,舍金銀花,實無第二品也」。而現代藥理也正是了這一點,它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熱、抗菌、抗細菌毒素等方面的確是「術業有專攻」,不僅如此,它在抗紫外線損傷、抗腫瘤、抗潰瘍、抗病毒以及降血糖、降血脂方面,都可以發揮它的作用。對於金銀花的臨床運用,一般來說,在正常劑量下,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但是也有一些不適宜人群需要瞭然於胸,比如體弱、脾胃虛寒、氣虛瘡瘍膿清、女性經期以及B肝患者,儘量不要使用金銀花。

參考文獻

[1]邱賽紅,殷德良.金銀花單品使用的臨床應用概況[J].湖南中醫雜誌,2011,27(1):119-120.

[2]張永清,王麗萍,劉志敏.金銀花名稱本草考證[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22(6):456-457+462.

[3]張衛,黃璐琦,李超霞,等.金銀花品種的本草考證[J].中國中藥雜誌,2014,39(12):2239-2245.

[4]丁國民,孫龍川.金銀花臨床應用歷史沿革探討[J].江西中醫藥,1988,(5):45-47.

[5]華碧春,陳齊光.忍冬藤和金銀花的本草研究[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1996,(1):27-29.

[6]康帥,張繼,魏愛華,等.金銀花的本草再考證[J].藥物分析雜誌,2014,34(11):1922-1927.

[7]苟占平,萬德光.金銀花名實考證[J].中藥材,2005,28(6):517-518.

[8]汪冶,肖聰穎,田蘭,等.金銀花本草考證的商榷[J].中國中藥雜誌,2010,35(8):1086-1088.

[9]徐炳聲.中藥金銀花原植物的研究[J].藥學學報,1979,14(1):23-34.

[10]沈映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藥理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11]馮欣煜,姚志凌,李明輝.金銀花的現代藥理和臨床運用研究進展[J].中醫研究,2015,28(9):78-80.

[12]關秀鋒,王銳,李曉龍,等.金銀花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J].化學工程師,2020,34(4):59-62.

[13]樊俐慧,吉紅玉,蘭雨澤,等.金銀花量效關係及其臨床應用[J].吉林中醫藥,2019,39(5):597-600.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4b72b110eec0dbec4fdc9f9923184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