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朱焜,上海市中醫醫院肛腸科、藥膳科副主任醫師,上海藥膳協會副秘書長。擅長通過道家導引術和藥膳調整身心,融匯儒釋道醫諸家理論指導日常調攝。
處暑,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登」就是成熟的意思,所以有「谷到處暑黃」「中稻粒粒米」的農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理論上說長夏結束天氣轉涼,但「秋老虎」依然兇猛,儘管早晚氣溫可能會有些微下降,暑氣卻仍然未減。因為江南地區一般要白露之後,炎熱才會稍解,到秋分有較明顯的氣溫下降,進入寒露才會有真正的秋涼,所以有「秋來伏不去」的說法。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有東北、西北等高緯度地區,由於晝夜溫差加大,冷熱變化明顯,容易引發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故稱「多事之秋」。
雖然經過漫長夏天的煎熬,人體虧耗,但絕不能大吃大喝,忙著進補,還是要適當地「伏」。此時因為人體脾胃功能仍然較弱,所以調養脾胃、預防胃腸疾病才是處暑養生的總則。再則處暑天氣仍然很濕熱,所以健脾祛濕養胃的食物,如綠豆、赤豆、薏仁米、茯苓、芡實、蓮子、扁豆、冬瓜等,還是很適時的食物,但要擴充一些潤燥之品,如銀耳、蜂蜜、芝麻、乳品。
在處暑前後,民間有七月七日乞巧節、七月十五中元節,有很多民俗活動,宗教場所香火鼎盛。國內多地有處暑吃鴨子習俗,鴨肉偏涼,正是炎熱季節的主要禽肉。北京稻香村還有特製的「處暑百合鴨」,筆者沒嘗過,不過想想加入百合、菊花、陳皮、蜂蜜的這款鴨子,應該是一道不錯的藥膳。
下面幾款藥膳推薦給讀者。
01
芝麻菠菜
材料: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製法:菠菜洗凈,焯水後浸涼水,瀝干切段裝盤,拌入鹽、味精、香油,撒上芝麻即可。
食法:冷盆佐餐。
功效:清暑潤燥。
點評:菠菜為藜科植物,相傳初唐時由波斯國傳入我國,所以叫波斯菜,簡稱菠菜。性涼味甘,入肝、脾、肺、大小腸經,能生津止渴、降氣潤腸、清肝明目。芝麻性平、味甘,歸肺、肝、腎經,能滋補肝腎、潤腸滋膚。二者合用,一清暑熱,二滋肝腎,清涼開胃而又潤燥通便,為夏秋轉化時的經典菜肴。菠菜食前須焯水以破壞草酸,但不能過久,以免破壞維生素。如果皮膚乾燥,可以配銀耳;如果目澀不耐久視,可以配羊肝。脾虛便溏者不宜此方。
02
處暑百合鴨
材料:整鴨一隻,鮮百合300克,陳皮10克,黃酒20克,精鹽10克。
製法:新鮮百合洗凈瀝干,待用;鴨子宰殺去毛剖腹,洗凈瀝干;將鴨子腹部朝天放入盆內,塞入百合、陳皮和洗凈的鴨內臟,淋上黃酒20克,撒入精鹽10克;鴨頭折彎入腹,縫扎鴨腹防漏;隔水蒸4小時,至鴨肉酥爛。
食法:佐餐。
功效:健脾祛濕,補虛潤燥。
點評:鴨肉味甘性涼,入肺、脾等經,養陰益氣、補肺益脾、清熱利水。元朝太醫忽思慧《飲膳正要》云:「鴨肉,味甘、涼,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清代郭佩蘭《本草匯》云:「白鴨肉,滋陰除蒸,化虛痰,止咳嗽。」另外,百合性甘微苦,微寒無毒,清心安神,養陰潤肺。明代《本草蒙筌》云:「百合,蒸食能補中益氣,作面可代糧過荒。」鴨肉百合合用,清暑健脾潤燥。陳皮、黃酒祛膻益香,可以依據個人口味加入蔥、姜、蒜、辣椒、茴香、豆蔻等。處暑百合鴨組方眾多,也有加入蓮藕、米仁、菊花等。
03
蜂蜜蓮子百合粥
材料:蓮子30克,百合30克,粳米50克,蜂蜜適量。
製法:蓮子洗凈泡發,與百合、粳米共同熬粥。粥成,稍稍涼卻,加入蜂蜜少量調味。
食法:晚餐服用。
功效:清熱安神。
點評:本方甚為簡易,一目了然。蓮子、百合均為甘平清心健脾之品,加入粳米養胃,蜂蜜潤燥,符合上文「宜蜜蒸食之」之文獻記載,適合心煩難眠、乾燥便結者。若有心火亢盛、口苦生瘡、小便短赤者,可以加入綠豆,若不嫌味苦,可以合用蓮心。
04
茭白炒榨菜
材料:茭白200克,榨菜100克,泡椒2個。
製法:茭白洗凈削皮去根切絲,焯水待用;榨菜切絲,清水漂洗3次;泡椒去蒂去籽切絲;炒鍋上火,加油燒至五成熟,加入泡椒絲、蔥姜熗鍋;調入料酒,放入茭白、榨菜煸炒,加入精鹽、麻油、味精、鮮湯,小火收汁,澆上麻油。
食法:佐餐。
功效:清熱解毒,健胃止瀉。
主治:慢性胃腸炎,吸收不良。
點評:茭白甘寒,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通利二便。榨菜是芥菜的一種,腌制而成,因加工時需用壓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故稱「榨菜」,各地製法不同,有鮮辣、咸辣、酸辣、甜辣的不同,辛溫開胃,是常用佐餐小菜。泡椒辛溫,暖中散寒。慢性胃腸炎長期不愈,往往寒熱錯雜,所以藥膳調理宜冷熱並進,清熱解毒加辛溫健胃,且茭白、榨菜均能增強腸道動力,泄濁而不傷正。本方可以配醋,做成酸辣口味。
(本欄目由上海市藥膳協會支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