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博弈、貝葉斯定理、洛倫茲方程、柯尼斯堡問題……看到這些大名鼎鼎的數學原理,你第一反應是什麼?可能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樣,在為自己的腦容量擔心。
然而,小說《天才基本法》卻深入淺出,弱化了被奧數、微積分支配的恐懼,強化了在科學天梯里探索未知的興奮與好奇,讓每個普通人都能在深邃如海的數學世界裡發現背後的愛與成長。
長洱創作的這部小說,2017年在晉江文學城連載,囊括了平行時空、數學迷思、懸疑推理等高概念設定, 因設定新奇而深受讀者喜愛。
正因如此,所以早在改編伊始,觀眾就對劇集《天才基本法》寄予厚望。
除原著打底,該劇還集結了華麗的創作團隊。導演沈嚴,代表作《我的前半生》《流金歲月》都得到了市場與口碑上的雙重肯定;主演方面,匯聚了雷佳音、張子楓、張新成等一眾演技與流量兼具的好演員。
但劇集播出後,得到的爭議卻一點沒少,書粉與劇粉為它吵得昏天暗地,豆瓣短評中的兩極化口碑極其明顯——書粉打一兩星,劇迷打四五星。
這部劇的質感到底如何?兩大陣營吵架的源頭是什麼?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聊聊。
《天才基本法》和《開端》有很多共同點:都由同名小說改編而來;都容納了高概念元素,《天才基本法》是平行時空,《開端》是時間循環;都啟用了00後小花主演,一個有張子楓,一個有趙今麥。
不過,就體量和節奏看,這兩部劇又有著很大的不同。《開端》小而精,只有15集,節奏推進的很快,以至於最後收尾略顯倉促,進入時空循環的原因也沒交代;《天才基本法》則是大而深,節奏略顯溫吞,但內核闡述得相對深刻,對穿越的原因也有簡單的交代。
作家凱特·阿特金森曾在經典平行時空小說《生命不息》中寫道,「要是我們能不斷死而復生,直到最後能活得萬無一失,難道不是很棒嗎?」
他一語中的地指出,所有穿越小說,講得都是一個「如果」的故事:如果我當初沒放棄,現在會怎樣?如果我當初那樣選,現在有何不同?
《天才基本法》也不例外,構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穿越前的「草莓世界」和穿越後的「芝士世界」。
故事從「草莓世界」講起。熱愛數學的林朝夕(張子楓 飾),在追夢路上摔得四腳朝天,乾脆棄理從文,大學選了哲學專業。
畢業之後,她和大多數人一樣,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找工作、考駕照、相親,但那個未竟的數學夢卻成了她心裡的疙瘩,放不下、舉不起。
林朝夕的父親林兆生(雷佳音 飾)和她的明戀對象裴之(張新成 飾),都是數學天才。父親為了撫養她,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甘願當一個小小的中學會計。而裴之則在出國留學後,和林朝夕斷了聯繫,四年杳無音信。
就在這時候,林朝夕的人生突然出現了兩個轉折點:一是林兆生被一個神秘人襲擊導致昏迷不醒,檢查後發現他罹患阿爾茨海默症;二是林朝夕收到了一張神秘的照片,照片是她幼時參加奧數集訓營的大合照,但詭異的是,她根本沒考上那個集訓營,拿著這張照片,她和剛認識的演員紀江意外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
進入平行時空後,林朝夕和紀江回到了小學時期(2006年),不同的是林朝夕沒有了疼愛她的父親,而是和紀江一樣成了福利院的孤兒。
除此之外,平行時空還在一些微小的細節上有所差別,比如方文山變成了方文三,葛優變成了葛右。
這樣的平行時空,就像櫥櫃里的蛋糕,蛋糕胚一樣,但味道不同,有的是草莓味,有的是芝士味。所以以此為靈感,他們給兩個世界起了不同的代號。
和草莓世界比起來,芝士世界就像是一個烏托邦,讓林朝夕達成了她未竟的數學夢,穿越過程中,她不但考上了奧數集訓營,還在殘酷的淘汰機制下,幫身邊人完成了由弱變強、打怪升級的熱血歷程。
為了回到草莓世界,她和紀江必須在集訓營將照片中的人留到最後,還原照片中的站位,和集訓營領導張叔平鬥智斗勇。而奧數集訓營的這部分,也成了第一次穿越里的華彩部分,呈現出了兩種對立、互文的人生觀。
劇中描摹的對立關係,主要是天才和普通人之間的對立。
奧數訓練營中的孩子,主要劃分為三類,一類是裴之這樣的數學天才,一類是章亮、林朝夕這樣的成績優異的聰明學生,還有一類是紀江(花捲)、 陸志浩那樣的普通學生。
普通學生稍作努力,很可能會變成逆襲黑馬,比如陸志浩就從剛開始的平平無奇晉升成了奧數核心選手。但聰明學生和數學天才之間,卻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
不是天才,就沒有資格學數學嗎?《天才基本法》通過不同人群的對比,拋出了這樣的疑問。結論當然是否定的,劇里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世界上大部分事都沒有太大意義,真理與熱愛除外。」
這意味著,學習數學,並不是為了追趕天才,而是為了真理、熱愛。如果一味地煩惱於「與天才的距離 」,那普通人勢必會失去真正的快樂。
《天才基本法》有個改編設定,看起來非常巧妙——將劇中角色與《哈利·波特》相對應。
喜歡挑事、目中無人的章亮,是斯萊特林的馬爾福,天才少年裴之是哈利·波特,機智且有領導力的林朝夕是赫敏,不苟言笑的張叔平是斯內普,逆襲的 陸志浩是納威……這種關聯對照,可以更好地突出劇中人物的個性設定。
成年人陣營,同樣包含了一組天才與普通人的對照——林兆生和張叔平。
兩人從小一起長大,是同學、朋友,也是情敵。上學時,林兆生是老師眼中公認的天之驕子,而張叔平一直是默默努力的那一個。
林兆生堅持「快樂數學」,認為人這一生只要想認真做一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不是為了功成名就,只是為了彰顯人的自由意志;張叔平秉承「天道不一定酬勤」,他見過很多人努力很久,才將將達到天才的起跑線,所以他主張成王敗寇,把有天賦的孩子留到最後。
張叔平與林朝夕互為鏡像,照出了林朝夕曾經的自己,草莓世界的林朝夕選擇了放棄,芝士世界的張叔平遵循了殘酷的「叢林法則」,兩個人似乎都沒有找到自己人生的最優解。
而穿越到平行時空的林朝夕,卻擁有了再來一次的機會,重新找回自己對數學的熱愛。
看得出,在人物設置上,主創確實費了不少心思。
但改編過程中,《天才基本法》也表現出了不統一、甚至不合理的地方。
比如,林朝夕穿越到芝士世界,在兒童外殼下嵌套了成人的心智,但飾演小林朝夕的王聖迪和張子楓的表演並不統一,讓人物個性產生了明顯的割裂感。此外,裴之、林朝夕、紀江亂入的 俗套三角戀,也讓原有的勵志故事大打折扣。
裴之人設改動大,也是令書粉最不滿的地方之一。草莓世界的裴之後期變得偏執、冷酷,穿越到芝士 世界後,他發現本該去世的父親竟然沒有死,於是產生了「作弊」的想法,拒絕回到草莓世界。此舉直接削弱了角色的人物魅力,與原著中「不會退縮,克己冷靜」的裴之判若兩人,讓書粉們失望不已。
儘管有這些問題在,但跳出改編困局看,《天才基本法》依然是一部不錯的國產劇,既把握住了「人生應有無限可能」青春敘事,還用雙時空勾連起伏,涉及到了國內鮮有涉獵的數學題材。
雖然相較原著,該劇的確存有一些爭議性的改動,但原著內核尚未流失,尤其是對天才與普通人的辯證探討、對熱愛與真理的不斷追索,都得到了較大的還原與保留。
天才是《天才基本法》的概念起點,但普通人的人生重整,才是這部劇的真正落腳點。
客觀來說,該劇其實就是一部「成人童話」,畢竟生活中並沒有平行世界可供選擇,一如美國詩人在《未選擇的路》里說:「黃色的樹林裡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但《天才基本法》還是想用這個方式來告訴所有人——世上大部分事,都是無意義的,但真理和熱愛,卻能讓普通人的人生也充滿活力、熠熠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