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韓劇黑馬,收視率翻10倍

2022-07-22   24樓影院

原標題:本月韓劇黑馬,收視率翻10倍

韓國素來偏愛律政題材,只今年一年,就先後誕生了兩部高分律政劇——一部是金惠秀主演的《少年法庭》,另一部是當下熱播的《非常律師禹英禑》。

《非常律師禹英禑》是Netflix與韓國有線電視台ENA合作推出的新劇。開播之後,該劇不但拿下了9.3的豆瓣高分,而且其收視率還一路暴漲,從首播的0.948%飛升到9.569%,翻了整整10倍,成為當之無愧的黑馬劇。

劇中故事,主要圍繞一位患有自閉症的女律師所展開。

自閉症和老年痴呆症一樣,都是影視創作者熱衷的重要題材,具有濃濃的人文關懷。

早在1988年,導演巴瑞·萊文森就用一部《雨人》,開創了自閉症題材電影的先河。

如果說,觀看《雨人》時,觀眾還在帶著獵奇的眼光審視這一病症,那麼眼下,隨著越來越多同題材作品的問世,我們則開始更進一步地關注到自閉症患者的內心世界。

自閉症的全稱是「自閉症譜系障礙」,之所以叫譜系,是因為自閉症的症狀千差萬別:有的很嚴重,會影響智力水平;有的較輕微,不影響基本生活。

禹英禑罹患的自閉症,是 阿斯伯格自閉症,患者有常見的社會交往障礙,局限的興趣和重複、刻板的活動方式等特點,但沒有明顯的語言和智能障礙,有些患者還可能因為單一的愛好成為某一領域的絕對天才。

《雨人》中的雷蒙、美劇《良醫》中的肖恩、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中的韓可魯,都是典型的阿斯伯格自閉症患者。

編劇樂此不疲地聚焦這類人群,是因為他們自帶敘事衝突——他們既是工作中的強者,也是生活中的弱者;他們在待人接物方面經歷的挫折與磨難,註定比普通人多得多。

《良醫》(上),《我是遺物整理師》(下)

《非常律師禹英禑》有個「天降奇人」式的新奇開場。

5歲的禹英禑一直不會說話,父親帶她去看醫生,醫生診斷說她患有自閉症。也就是在這一天,禹英禑終於開口說話,並展現出了驚人的法律天賦——看爸爸與鄰居扭打在一起,她當即對號入座背出法律條款,震懾住了現場的所有人。

事後,禹爸爸發現,女兒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背完了厚厚的《刑法》。

多年之後,禹英禑以首爾大學法律系第一名的好成績畢業,成為韓國第一位自閉症律師,在汪洋律師事務所謀得一個律師職位。

全劇故事由此開始,以一集一個案件的節奏,交代禹英禑的從業征程。

為了表現禹英禑的個性特徵,該劇特地引入了一個反覆出現的重要意象——鯨魚

禹英禑近乎偏執地喜歡鯨魚,家裡到處都是跟鯨魚有關的東西:鯨魚牆紙、鯨魚抱枕、鯨魚拖鞋、鯨魚擺飾、鯨魚拼圖……平時不愛說話的她,一聊起鯨魚就會滔滔不絕,化身鯨魚小百科。

鯨魚既是禹英禑最喜愛的事物,也是自閉症患者的最佳寫照。

鯨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而人類對它的了解卻極其有限。它們自由且孤獨,強大又脆弱,美麗更動人。而自閉症患者,同樣也是一個巨大群體,可人們對他們的理解,卻一直少得可憐。

除裝飾元素外,該劇還出現了很多與鯨魚有關的特效場面:用自在遨遊的鯨魚,象徵禹英禑安定的內心世界;用「吹海風+鯨魚躍出水面」,象徵禹英禑頭腦中的靈光乍現。

導演用這種表現形式,為該劇賦予了非凡的表現力,呈現出少女漫畫一般的浪漫氛圍。

詮釋自閉症患者的病理特徵,是一項艱巨挑戰,表演者稍有不慎,就會用力過猛,讓觀眾覺得彆扭。但朴恩斌飾演的禹英禑,卻呆萌可愛,像小企鵝一樣笨拙。

據說,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朴恩斌觀看了大量的影像資料,並找專家諮詢。

她為角色設計了很多符合人物特質的小動作,譬如飄忽的眼神,無處安放的小手,一搖一晃地走路,進門前默數五秒,看到雜亂的東西會忍不住整理……通過這些細節,朴恩斌把自閉症患者塑造得生動且可信。

對不擅交流的自閉症患者來說,從事律師職業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律師本身需要掌握流利的口才與辯論要領。

入職第一天,禹英禑就遇到了不小的危機。她先被律所樓下的旋轉門耍得「團團轉」,然後又被上司嫌棄,覺得她不具備與正常人溝通的能力。上司甚至跟招她進來的大領導打賭,說如果她第一個案子接洽不成功,那就讓她捲舖蓋走人。

英禑接到的第一個案子,是一場家庭糾紛:老太太因為受不了丈夫的言語羞辱,用熨斗把丈夫砸進了醫院。檢察官以「殺人未遂」對老太太提起訴訟,但礙於老太太年事已高,律師可以幫她爭取到緩刑。

這個案子本身非常簡單,只要走個過場,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拿下來。

但英禑通過走訪被告,卻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拒絕以「殺人未遂」罪爭取緩刑,轉而以「傷害罪」緩刑。

這麼做,無疑是在和檢察官叫板,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可英禑不但這麼做了,而且還成功打下了這起官司。

她之所以給老太太申請 傷害罪緩刑,是因為她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重要的盲點。一方面,老太太會在丈夫睡覺時貼心地拉上窗簾遮光,「這是為心愛的人著想的舉動」,說明她並非蓄意謀殺;另一方面,丈夫一死,老太太會徹底失去經濟來源,對她百害無一利,說明她並沒有謀殺動機。

後期,隨著案件的步步推進, 英禑還找到了旁人難以察覺的突破口——她發現老爺爺的腦出血,並不是被老奶奶砸出來的,而是失智症患者自發性硬腦膜下出血所導致的。

通過這一點,她成功幫老太太擺脫了殺人未遂的指控。

英禑接洽的第二起案件,是一件婚禮索賠案。兩大財閥家族在高檔酒店聯姻,舉辦隆重的婚禮。新郎新娘牽手走上T台,新娘的抹胸禮服突然毫無徵兆地滑落,製造了大型社死現場。

不止如此,新娘背後的菩薩紋身還在眾目睽睽下顯露出來,而新郎的爺爺,卻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爺爺氣得捶胸頓足,要求孫子退婚,兩家關係因此降至冰點。

新娘爸爸覺得顏面盡失,決定把酒店告上法庭,索賠十億韓元。這個要價,讓律師事務所很為難,因為按賠償條款看,這起官司最多只能賠償兩三億韓元。

儘管困難重重,但為了攬下這個大客戶,汪洋律所還是接下了這個燙手的山芋。

就在所有人為這起案子愁眉不展時,英禑卻靈機一動,找到了其中的突破口。

原來,這是一場「包辦婚姻」,如果聯姻成功,女方會收到男方家贈與的一些土地作為禮物。土地價值約332億韓元,婚禮取消後,女方意外喪失了這筆禮物。英禑以此為依據,為女方爭取特殊賠償,可以讓酒店拿出33.2億作賠償,超額完成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英禑雖然不懂人情世故,但她卻有著一流的觀察力,會發現平常人不會注意的細節,也會將當事人的心意放在首位。

處理第二起案子,其他人都在圍著案子打轉,滿腦子只有「勝利」和「私慾」,只有英禑停下來關注新娘,問新娘是否真的想結婚。

她發現新娘手上沒有戴婚戒,在臥室諸多照片中,也沒有一張和新郎的合影。這些細節都暴露了新娘對這場「包辦婚姻」的真實想法——拒絕。

面對自閉症患者這樣的弱勢群體,創作者很容易往煽情的路子上引。而《非常律師禹英禑》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非常克制,不煽情、不賣慘,只和風細雨般地關照到自閉症患者及其背後的家庭。

作為自閉症患者,禹英禑是孤獨的,她無法正常地與人溝通。

自閉症患者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知「相依為命」為何物。

作為自閉症患者的家屬,禹爸爸更加孤獨,他曾對英禑說出這樣一段令人心碎的話,「我的世界好像只有你和我,可是你卻一點都不在乎我,任何人取代我,對你來說都無所謂。」這是禹英禑父親的心裡話,也是千千萬萬自閉症孩子父母的心裡話。

禹英禑的成長線是貫穿全劇的一條主線。這條主線主要涵蓋兩方面,一方面是業務能力,另一方面是親密關係。

禹英禑剛開始很排斥親密接觸,不愛跟人握手、擁抱,每當委託人為表示感激擁抱她時,她都手足無措,慌亂的手指不知該往哪兒放。

隨著劇情的不斷推進,她在待人接物上也有了明顯的轉變。她的情感開始逐漸顯現,開始感知世間的情感變化。她會試著向難過的人伸出手、撫慰情緒,會幫閨蜜父親打贏官司,會說大學同學是「春日暖陽」,會照顧在意的人……至此,觀眾豁然開朗,原來她並非沒有情感、沒心沒肺,她只是不會表達與反饋。

《非常律師禹英禑》用細膩、有溫度的視角,解讀自閉症患者的內心世界,拉近了我們與自閉症患者的距離。

很多時候,人們喜歡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一種統一的秩序——別人怎麼樣,我們就要怎麼樣,不能成為異類。一旦出現不一樣的少數派,就會被糾正,被歧視,被諷刺,乃至被消滅。

可《非常律師禹英禑》卻通過聚焦自閉症患者,傳遞出了一種積極的人文價值:那些「不一樣的人」,更應該被尊重,我們應抱著平等的態度對待生命的差異。

真心希望,有朝一日,社會能建立起更多的有效措施,使這個世界,對包括自閉症患者在內的邊緣人群更加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