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送票福利,記得拉到最後哦~)
這幾年,國產情景喜劇已經離觀眾越來越遠。
觀眾耳熟能詳的,大多都停留在十年前,甚至更早:《我愛我家》《東北一家人》《家有兒女》《武林外傳》《愛情公寓》等等。
情景喜劇是影視劇非常難把握的類別之一,對劇本紮實度、鏡頭調度、演員表演有著極大的考驗。就算集齊所有創作條件,還要和短視頻搶時間,常常一個本子剛拍好,作品中的笑點、社會議題就已經被短視頻搶了先。
於是,屢屢受挫的創作者便越來越沒有耐性,去打磨一部水準之上的好作品。
但也有一小撮人,願意迎難而上,比如,最近剛剛完結的《破事精英》。
《破事精英》由韋正導演,和他的《愛情公寓》一脈相承。
《愛情公寓》在國產情景喜劇中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夸它的人很多,罵它的人更多。
《愛情公寓》一度被認為是「內地都市情景喜劇」的標杆。我們承認它好笑,有很多做的不錯的地方,但它成立的大前提是靠抄襲來完成的,抄襲是原罪,無論它做得多有趣,依然過大於功。
正因如此,劇粉現在提起它都有點羞於啟齒,因為「喜歡《愛情公寓》是件很丟人的事 」。
但就影響力來說,《愛情公寓》確確實實搭上了國產情景喜劇的末班車。它用了一種不同於前人的喜劇包袱形式,在情感價值上精準擊中年輕人的需求:長大後和三五好友住在一起,玩在一起,有快樂的生活,輕鬆的戀愛,有趣的朋友。
《破事精英》延續了這種風格,用諷刺挖苦的方式透視當下職場的怪現狀。
令人遺憾的是,上線初期《破事精英》也陷入了一場抄襲風波。有觀眾認為,它的設定和英劇《IT狂人》高度相似。二者都是室內情景喜劇,都圍繞一家大公司的邊緣部分所展開,主角都被性格古怪的領導安排到這個部門。此外,從辦公室布局到配角的身材、性格設定也存在一定的相似。
事發之後,韋正很快在微博發多張長圖否認抄襲,稱《破事精英》劇本前後寫了近兩年,約65萬字,所有的背景、場景、人物和故事皆為原創,絕不存在抄襲的情況。
後期,隨著劇情的漸入佳境,我們也確實能夠看到這部劇的原創力度,其創作立意與當下年輕人的現實語境遙相呼應。
《破事精英》是一個從社畜視角出發,體察世界的故事。
在基層工作十年的老實人胡強突然獲得了一次「升職」機會,被迫調到迫 事部當 部門經理。
什麼是迫事部?官方定義是「特別緊迫事務聯席快速反應與處理部」,但其實這只是一個毫無存在感的後勤打雜部,別稱「破事部」。
加上胡強,這個部門一共有七名性格各異的員工:
小領導胡強謹小慎微,兢兢業業;程式設計師歐陽莫菲高冷毒舌,是部門的「刺頭」;銷售唐海星油嘴滑舌,天天夢想自己是董事長的私生子;設計師蘇傑克有強迫症,日常面癱;文案龐小白脆弱而疲憊;秘書金若愚是資深八卦愛好者兼部門的「門面擔當」;實習生沙樂樂工作積極、熱情高漲,尚未經歷職場毒打。
作為一部直擊職場的情景喜劇,《破事精英》在職場生活里找了不少梗。
比如,我們常見的「35歲以上被裁員」的消息,就在胡強身上得到了不錯的顯現。胡強人到中年,本身是單親爸爸,身上還壓著房貸,工作毫無進展,但又不敢辭職,因為這個年紀容不得空檔期,沒有工作就等於斷了一家人的活路。
胡強當年帶的實習生,現在混得風生水起,是胡強的頂頭上司,將一套職場PUA話術用的爐火純青,「公司比你年輕,比你便宜的員工,大有人在,如果我是人事,我可能第一個就先裁了你。」
《破事精英》每集一個主題,諷刺職場亂象,如「哭泣自由」、「績效為王」、「逃離辦公室」、「飯局文化」,幾乎每個打工人,都能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比如,領導下達任務,讓迫事部給公司的過氣產品寫一套營銷方案,員工突破能力上限,好不容易才有了創意,結果上頭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把項目給取消了。員工付出的全部努力,就此付諸東流。
第二集,則調轉槍口,聊起了「企業線上高效管理工具」,內涵當下職場神器。
領導要求迫事部成員體驗公司剛剛研發的新產品盯盯樂。這是一款全息投影辦公軟體,可以盯郵件、盯日程、盯會議。領導可以化為全息投影,隨時隨地出現在你面前,給你「加油打氣」,非常反人類。
除此之外,盯盯樂還可以用全息投影投出一個漂亮的小姐姐,為大家予以精神撫慰。這一點,據說內涵了網際網路大廠幾年前為程式設計師提供情緒服務的精神撫慰師。
體驗完盯盯樂,迫事部成員要寫出十萬字的用戶體驗。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每次召喚出小姐姐,都要被扣年假。
可以說,就反諷層面來看,《破事精英》做得還算不錯,它不僅諷刺了現實中高壓、快節奏、模式化的職場環境,更狠狠批判了那些將996當常態,把內卷當福報的企業家。
第五集講了個虛擬伴侶的故事,甚至帶出了幾分黑鏡的味道。
為了測試公司推出的新產品,胡強激活了一位酷似同事歐陽莫菲的虛擬伴侶。接觸過程中,胡強從抗拒逐漸轉變為依賴。每次虛擬伴侶體驗結束,胡強就會萎靡不振。
為了幫胡強回歸正軌,莫菲查出了虛擬伴侶背後的陰謀。原來這個產品,是資本家為了捆綁社畜,讓社畜全身心投身工作而發明出來的消遣玩意,具有一定的成癮性,會讓使用者精神錯亂。
最終,莫菲通過摧毀終端 設備救出了胡強。但胡強一蹶不振,仿佛身體被掏空。
意想不到的是,回家後,胡強又一次見到了虛擬伴侶。我們不知道,這個虛擬伴侶是莫菲假扮還是另有陰謀,只覺得虛虛實實,有點溫情,還有點懸疑,夾雜著多種況味。
儘管反諷部分做的不錯,但就完成度來看,《破事精英》並不完美。
它最大的問題,是不夠好笑。
很多喜劇設置,老套且重複。
與諧音梗有關的笑料,在劇中多次出現,給人造成了嚴重的審美疲勞。
比如,胡強不但叫胡強,還會「糊牆」;迫事部是「破事部」;「小螺絲大作為」改為「小螺絲大作死」;胡強的同事傅蘭尼,被人揶揄為「爛泥扶不上牆」等等。
迫事部的人物設置的也過於臉譜化、標籤化:刺頭、面癱、小白、肥宅、loser……
儘管題材在努力接地氣,但這種人物設定,直接影響了人物的生活痕跡與飽滿度,讓表演趨於浮誇。
比如,程式設計師歐陽莫菲登場時,為了凸顯她不拘一格的個性,她大搖大擺的走路姿態就表現得極不自然。
不過,整體來說,《破事精英》在反思現實上還是比較出挑的,編劇「以喜寫悲」的功夫也算一絕。
而就當下環境來看,觀眾可選擇的替代品多了,無論是短視頻還是喜劇綜藝,都在極盡所能地挑動觀眾的喜劇神經。《破事精英》的出現,將情景喜劇的難處和瓶頸再次展露,讓人不自覺地懷念起情景喜劇精品迭出、笑料不斷的黃金時代。
【福利】
今天,我們要送出的是正在上映的《珠峰隊長》電影票。
這是中國首部在8000米以上高海拔,用無人機航拍的片子,每個鏡頭都來之不易。片子講的是普通人的珠峰夢,電影以一種粗糲又真實的鏡頭形式,帶領我們跟隨攀登者的腳步,感受這趟非凡旅途。
想看的,參與方式很簡單,在下方留言區中,留言告訴我們#你最近看過的一部好片#,並說出理由即可。
留言截止時間:7月7日24:00點整。我們會在7月8日 選出20位小夥伴,每人送上《珠峰隊長》電影票一張。
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