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
狂犬病又稱「瘋狗症」、「恐水症」,一直以來,它都以近乎100%的死亡率存在於世,堪稱「敬業的高能殺手」,而這也使得 人們對貓狗這樣的可愛萌物產生了雙重感情:
- 當小動物安靜乖巧的時候,你恨不能擼禿了它;
- 當它在玩鬧嬉戲中不慎弄傷了你時,你又會立馬惶恐不安。
所以, 到底在哪種接觸情況下,才需要接種狂犬疫苗?哪些動物會傳播狂犬病毒?狂犬病發作後有哪些表現?
病死率100%的可怕殺手
如果說被稱為「人命黑板擦」的伊波拉病毒令人聞風喪膽,那它見了狂犬病病毒,恐怕也得叫一聲「老大」。狂犬病是目前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烈性傳染病,患者一旦發病,幾乎必死無疑。
雖然該病名為狂犬病,但實際上,犬並不是唯一可以傳播狂犬病的動物。 理論上來說,任何哺乳動物都可能感染狂犬病。
犬是我國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占95%以上,其次是貓。
野生食肉動物,也有傳播風險,鼬、獾、狐狸、貉、狼是我國重要的野生動物傳染源。
蝙蝠也可以傳播狂犬病。
牛、羊、馬、豬等家畜和兔、鼠等齧齒動物咬傷風險低。
禽類、魚類、昆蟲、蜥蜴、龜、蛇等動物不感染和傳播狂犬病病毒。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哺乳動物都有可能傳播狂犬病,如果被人咬傷了,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這要看咬人的這個人有沒有得狂犬病,目前還沒有發現健康的人和人之間會傳播狂犬病,但如果被確診為狂犬病的病人咬傷,是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來進行預防的。
狂犬病從感染到出現症狀的時間(潛伏期)一般為1-3 個月,1年以上的比較罕見。進入人體後,病毒代謝產物會先引發一些 感冒樣的症狀,接著可能會出現一些 狀如喪屍的神經系統症狀:
非特異性表現
低燒、乏力、全身不適等,一般持續2-10天。
特異性表現
狂躁型:由犬傳播的狂犬病一般表現為狂躁型,占狂犬病患者的大多數;高度興奮、恐水、怕風、陣發性咽肌痙攣等,可能會咬人、抓人 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壓增高等。
麻痹型:吸血蝙蝠傳播的狂犬病一般表現為麻痹型,有時候會被診斷為病毒性腦炎,沒有典型的怕水、怕光、怕風和聲音、大量流涎、痙攣等表現,以四肢無力、麻痹為常見症狀。麻痹多開始於肢體被咬處,後呈放射狀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癱瘓,咽喉肌、聲帶麻痹而失音。
什麼情況下需要注射疫苗?
狂犬病病毒暴露以後越早注射疫苗越好,特別是在神經系統症狀尚未顯現之前,注射疫苗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但是,有的人是在喂養流浪動物的時候被舔舐了幾下,還有的人是在家與寵物玩鬧的時候被抓撓咬傷,這些情況都需要接種狂犬疫苗嗎?
狂犬病毒主要的傳播媒介是唾液,因此被患病的動物抓傷、咬傷或舔舐過破損的皮膚都是危險暴露,根據衛生部《狂犬病暴露後處置工作規範》規定, 將狂犬病暴露後的傷口分為3級,處理原則如下:
圖源:參考文獻[4]
1級:接觸或喂養動物時,完好的皮膚被舔咬,並沒有暴露的情況下不需要任何處置;
2級:裸露在衣服外的皮膚被輕咬,或者沒有出血,只有輕微的抓傷或擦傷。在輕度暴露情況下,應立即處理傷口並接種狂犬病疫苗。
3級:皮膚上有單處或多處的咬傷或抓傷,或者破損的皮膚被動物舔舐,黏膜被動物體液污染,都屬於嚴重的暴露情況,需要立即處理傷口,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製劑。
一旦被動物咬傷,在沒有明顯的大出血情況下,應儘量避免包紮傷口。在現場,首先需要衝洗傷口,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鹼性清洗劑)和有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沖洗咬傷和抓傷處至少15分鐘。徹底沖洗污物、血跡後,可以用碘伏或酒精塗擦傷口周邊皮膚處。沖洗後立即前往醫院,由醫生進行下一步處理。
狂犬病疫苗並不是只打一針,而是要連續接種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目前有「5針法」和「2-1-1針法」兩類疫苗,兩者在效果和不良反應方面沒有特別的不同:
5針法程序:第0、3、7、14、28天各接種1劑,共接種5劑;
「2-1-1」程序:暴露當天接種2劑(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種1劑),第7天和21天各接種1劑,共接種4劑(此程序只適用於已批准可以使用「2-1-1」程序的狂犬病疫苗產品)。
注意儘量在同一家機構完成注射,記錄自己完成注射的日期;如果某一針次延遲一天或數天注射,其後續針次接種時間按原免疫程序的時間間隔相應順延,不需要重新注射;孕婦和哺乳期媽媽、兒童、老人都可以接種。
還有很多小夥伴會好奇: 接種完狂犬疫苗後,如果短時間內再被抓撓咬傷,還需要重新接種嗎?
首先要明確,任何一次暴露後均應及時進行規範的傷口處理。但對於要不要接種、怎樣接種狂犬疫苗,爭議還是比較大的。
2013年WHO更新的《狂犬病專家磋商會(第二版報告)》中建議:
對於曾接受過全程暴露前或暴露後預防接種者,在接種完成3個月內發生暴露或再暴露,如致傷動物健康且已被免疫,並能進行10日觀察,則在確保給予正確傷口處理的前提下,可推遲加強免疫。
使用神經組織疫苗等效力不確定的疫苗(無論是否曾接受過全程免疫)、以及未接受過全程暴露前或暴露後預防接種的Ⅲ級暴露者,均應再次接受全程暴露後免疫和被動免疫製劑注射。
據此, 中國疾控中心建議:
對於曾經接受過疫苗全程接種者,如3個月內再次暴露,在符合2013年WHO報告中提及的各項條件時,可推遲加強免疫;
超過3個月以上再次暴露者,需第0天和第3天各接種1劑疫苗;
若使用了效力不確定的疫苗、之前未全程接種或暴露嚴重的Ⅲ級暴露者,在再次暴露後則需全程進行疫苗接種。
·END·
總之,在與疑患狂犬病動物接觸的時候,只要發生皮膚破損,哪怕只是未出血的輕微撓傷,也要進行傷口處理與疫苗接種。而相較於人被咬傷後再接種疫苗,按時給寵物接種狂犬疫苗是更安全經濟的方法。從社會層面來講,做好流浪貓狗的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
所以一定要文明遛狗,偶遇的流浪貓狗再可愛,也不要輕易撫摸觸碰哦~
文末重點,這些知識要考哦~
1.狂犬病一旦發病,致死率幾乎100%
2.理論上來說,任何哺乳動物都可能感染狂犬病
3.狂犬病病毒暴露以後越早注射疫苗越好,疫苗防禦率幾乎100%
4.完整打完有效的狂犬疫苗又被抓撓咬傷的話,看有沒有超過3個月
補充小知識:「十日觀察法」可行嗎?
在狂犬病的防治方面,世衛組織曾推出過「十日觀察法」,該方法是指被可能的病患動物(貓或狗等)咬傷、抓傷後,如果動物在10天的觀察期內,仍然保持健康,或經可靠的實驗室使用正確的診斷技術證實動物為狂犬病陰性,則可以終止治療(接種疫苗)。
該方法的理論依據是,健康犬(或其他哺乳動物)不傳播狂犬病毒,犬有傳染性時,其大腦中必然已繁殖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且唾液「帶毒」的犬在3~5天後,隨著腦內病毒的進一步繁殖,它必然會發病,並在隨後數天內死亡。
「十日觀察法」從理論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很多人會錯誤地理解為被動物咬傷後,把動物抓起來觀察10天,而自己什麼也不幹。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如果動物沒事,那被咬者可能無事,如果動物發病死亡,那被咬者也為時已晚。
我國是僅次於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狂犬病高發國,屬於狂犬病疫區,許多人防犬意識薄弱,貓狗等動物的疫苗接種率偏低,流浪貓狗數量也很龐大,因此,被抓撓咬傷後能不能抓到「罪魁禍首」是一方面,抓到後由誰來進行觀察又是另一方面。
中國疾控中心於2016年發布的《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中指出:
十日觀察法僅限於家養的犬、貓和雪貂,且傷人動物需有2次明確記載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種史。
另外,與可疑動物接觸後,預防處置應立即開始,如有可能應對可疑動物進行隔離觀察,或安樂死後進行實驗室檢測。
在等待實驗室結果或觀察期內,應繼續進行疫苗的暴露後預防接種。
如果動物經適當的實驗室檢測,證實未感染狂犬病,則暴露後預防可以終止。
最後,當健康且接受過正確的疫苗接種(至少兩次有效的狂犬病疫苗接種記錄)的家養犬、貓或雪貂傷人時,如易於進行十日觀察,尤其是當傷者在過去的 3個月內,曾經接受過暴露前預防或暴露後預防免疫治療時,在確保給予傷者恰當的傷口處理前提下,可推遲加強免疫接種。
圖源:壹圖網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文獻:
[1]徐愛民. 狂犬病四大誤解要留意[N]. 健康報,2020-09-28(008).
[2]陳雁. 狂犬病疫苗接種不可中斷[N]. 健康報,2020-09-28(008).
[4].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J].中國病毒病雜誌,2016,6(03):161-188.
[5]WH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abies[R].Geneva:WHO,2013.
往期推薦
優質脂肪堅果,怎麼吃才健康?
1個兒童能將流感傳染至少8人?流感高發季這樣預防更有效
你招蚊子嗎?6天新增775例,吸蚊體質一定要注意預防這幾種疾病——
不想骨頭又脆又軟,常吃4類食物、做4件事,到老不容易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