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今,很多大病日漸年輕化,
提到線上問診,
很多人都會想到
「慢病管理」的場景。
但實際上,有些病症
雖然療程並沒有很長,
但整個過程依然需要
有效的持續醫囑或家人提醒,
才能穩固治療效果。
有些病的「難治」,
不在方案,而在過程。
而線上問醫生的便捷,
恰好是這種「牛皮糖」頑症
更好的解決方案。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雖然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會引發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一系列胃腸疾病,甚至胃癌。令患者十分痛苦。
而更麻煩的是,雖然目前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方案已經比較成熟,但如果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的話,復發率還是比較高的,這也讓很多患者談「幽」色變。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消化內科的龔醫師,近期就接診了這樣一位患者:他因為持續的消化不良、食物間歇上涌等症狀,去了一家醫院的做胃鏡檢查。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呈陽性。
「麻煩醫生能我點兒建議,我這個狀況是否需要用藥?我該用什麼藥?哪裡可以買到?每天吃多少藥量呢?」一連串的問題拋出,讓龔醫生感覺到對方情緒有些焦慮。
「您目前的情況是屬於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的症狀,這個幽門螺桿菌需要治療。」龔醫生表示,會根據用戶的實際情況,分批次精細調整用藥——第一階段是前14天,用4種藥物來治療;第二階段是後14天,要再換三種完全不同的藥來鞏固治療。經過28天的治療後,再停藥一個月再去醫院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測。
「我在網上看了一些消息,擔心第一次幽門螺旋桿菌沒殺死的話,還會增加它的抗藥性。咱們這個藥沒問題吧?」
果然,患者最擔心的就是幽門螺桿菌「易復發」的問題。龔建很堅定地告訴患者,這個方案就是要力爭第一次殺死幽門螺桿菌,所以才如此用藥,過往的效果都是不錯的。
龔醫生又很細心地告知患者日常一些注意事項、用藥的副作用等。這時,患者突然又想起:自己小時候得過一種遺傳病,這個病目前他沒法根治。而因為這種病,他有些藥是醫生叮囑絕對不能吃的。龔醫生聞訊,又趕緊給他把前14天的方案調整了用藥。
然而,患者來到藥店買藥。發現龔醫生提供的方案里,有種藥寫的是商品名,而其同樣的化學名中又有三五種藥品可選。用戶動搖了:「我一定要買您說的那種嗎?」
「必須買那種!因為我給你調整用藥的時候,換的一種藥殺菌效力本來就有所減弱。這個藥是絕對不能再換的,換了就很難根治了。」
結語
在近乎「手把手」指導患者完成了用藥全療程後,兩個多月過去了,這位患者特意又掛了龔醫生的號,如「還願」一般前來報喜:「龔醫生醫德高尚,溝通時候非常耐心,購買什麼藥物說的也很清楚!如今已經康復了,特來感謝!」
往期推薦
日本爆發「食人菌」?赴日旅遊要暫停嗎?
心寬體胖竟然是真的,Science子刊最新:超重或肥胖會導致腦容量減少
收藏好,這份不同年齡男性體檢項目寶典,預防這幾個高發男性疾病
一次無償獻血,勝造21級浮屠;感謝您,獻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