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的假期結束了,今天是正式返工的日子,列位看官是歡欣鼓舞呢還是歡欣鼓舞呢?除了假期結束,今天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寒露。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顧名思義,寒露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涼,再過一段時間,露水就將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標誌著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秋季,華北地區基本已是深秋,而東北地區一隻腳已經跨進了冬天的大門。
從這幾天的溫度來看,不僅早晚溫差大,氣溫也是起伏不定,前一天二十多度後一天就有可能十多度。,俗話說,「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也有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兩句諺語的意思是,進入寒露後,就不能再「秋凍」了,而是要注意防寒保暖。
除了保暖之外,寒露之後還要格外注意養生。而秋季進補是傳統養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中醫認為,秋季人體內的陽氣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而流失,適宜通過調理飲食來補充元氣,滋陰潤燥,增強免疫力。
對於很多北方消費者來說,寒露過後也就預示著一年一度的秋冬進補開始了。隨著老百姓養生觀念的轉變,「身體健康」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等需求,因此養生類食品逐漸成為進補首選,而作為滋補品中的代表,海參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海參是一種純天然的養生食材,一直以來都以高營養而著稱。在古代醫藥書記中早有記載:「海參味甘、咸,性溫補、脾、腎、肺經,具有滋陰補腎,養心潤燥等功效。」清代的《藥性考》中亦提到了「海參可降火滋腎、通腸潤燥、除癆祛症」。
自從我國人民開始食用海參以來,它一直被作為滋補身體的良藥,具有顯著的食療功效。可見,選擇海參補腎益精、養陰防燥、強健脾胃是非常有好處的。現代科學研究也表明,海參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特殊營養物質,是天然的營養倉庫。
秋季本來就氣候乾燥,容易傷肺,寒露之後天氣更加乾冷,因此要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食品,宜多吃些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可以食補養生,但是也應以溫補為主,不宜大補。
海參有養陰防燥、強健脾胃的功效,因此秋季合適吃海參,但也要注意吃法。
不論什麼時節,吃海參最好的時間是做早餐,可以將海參泡發好候適當加點生抽涼拌,或者放入粥里做成海參粥,如果嫌麻煩發好之後直接吃也是可以的。
秋冬是傳統的滋補季節,氣溫降低也導致人體各項機能都在下滑,多吃一點海參等滋補食物,在增強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等方面都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