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住宅定價】淺析房地產項目定價邏輯!(專題篇)

2022-10-10     太原樓評參考

原標題:【解讀住宅定價】淺析房地產項目定價邏輯!(專題篇)

太原樓評 | 業內視角309篇/文5000字/閱讀20分

導讀

定價管控極為重要,要適應競爭也要兼顧供需,是營銷成敗的關鍵!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馭勢者獨步天下!

見字如面,大家好,我是太原樓評君!

太原疫情,已經封控十餘天了。以為解封在望,清徐又來了「王炸」,幾個地塊顧問眼下只能暫緩了。

近來樓市毫無波瀾,整日遊戲+做飯+讀書度日。前幾日做了套定價的活兒,索性就拿這件事來寫寫吧。

定價特殊性:弱成本,強市場,重感受!

一套定價體系概況如下:

定價核心:項目整盤均價;

大差價體系:項目棟座均價;

小价差體系:垂直和水平差;

營銷體系:項目表價底價;

目光所及,皆是現象;

所想所思,皆系地產。

一:整盤均價篇

01

競品的選擇

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繫的,地產營銷人應正視這種客觀的聯繫存在,房地產作為一種商品,要想形成市場的暢銷。必然要面對的三方面「感知」博弈:

一,充分理解產品成本波動。

二,能感知消費者的感受。

三,市場供需和競品價格錨定。

結合以上成本、需求,競爭三個維度,進而合理評估自己項目的整盤均價,再由此進行做策略調整。而這一切的需要依託於市場比較法。

競品選擇原則!

具體根據城市的規模和市場發展情況,如果城市年均千萬方以上,基本以二三公里內選取競品,如果縣城級別年均幾十萬方,那就全城競品了。

除了距離的選擇,項目的定位屬性不同其競品甄選也不同,如城市豪宅不僅要擺脫距離的限制,甚至可能要跳脫出城市的限制。

特殊案例姑且不談,以二三線城市的普通項目為例,競品選擇原則如下:

1,距離項目3公里以內為主。

2,標準產品和項目定位類似。

3,周期接近且市占份額較高。

4,數量控制在4-6個之間!

02

評分的維度

競品評分分為四大維度,每個維度下再分設4-6個小項合計約20項。評分權重設定有所區別,核心為區位和產品大項!

(一)區位項權重範圍在35-45分

(二)規劃項權重範圍在15-20分

(三)產品項權重範圍在25-30分

(四)運作項權重範圍在15-20分

具體來看,區位項一般由6-8項構成。

1,地段位置,核心是客戶的認知,是否在城市發展的方向,譬如太原南站東側均價七八千,西側就能一萬三四,價差幅度較大的根源是「片區形象」差距。

2,自然環境,城市的自然景觀,如河流,山川,湖泊,公園,名勝古蹟等能彰顯提升項目價值,如太原的晉陽湖,龍潭公園,汾河兩岸等。其次噪音環境可作為細項,也可一併放在此處。

3,社會環境,其主要的指向為非教醫商外的其他配置,如省府機關,大學城,城市龍頭國企,城市CBD等,這些可能涉及區域治安,居住人群,區域發展潛力。

4,公共配套,學校,商業,醫療三大件,如名校學區,三甲醫院,綜合商業廣場,五星酒店,商超銀行等,具體也要平衡得失,如中小學和商街,以及某類專科醫院緊鄰也會扣分。

5,交通道路,地鐵,輕軌,高鐵,城市快速路,道路實際通暢程度。一般機場和地鐵上蓋屬於居住減分項,譬如南中環常堵車,樓評君深受其苦。

6,升值空間,主要是看規劃和城建的利好,如城區擴建,撤縣並區,單位遷址,道路和場館建設,園區批覆等機遇。

規劃項3-4項構成。

1 景觀;2 規模;3 布局;4 建築密度。

產品項4-6項構成。

1 建築風格;2 戶型創新;3 附加值;

4 面積布局;5 車位比;6 公共空間等。

這些更多體現項目的「產品力」,標準化房企一般在景觀性,韻律感,層次感,安全性以及標誌物等方面有產品體系塑造,形成較強的品牌辨識度和對客群的衝擊力。

運作項3-4項構成。

1 工程進度;2 案場包裝;

3 營銷推廣;4 品牌實力等。

加權參考定價!

選取的競品時點銷售均價,與項目的可參考性權重修正,本案評分和平均加權分,如數值偏差較大,須再核定。

根據加權平均分和理論通行價格的推算,可初步確定項目加權參考價,視為基價!

03

綜合性修正

在確立項目加權均價後,再結合意向客戶的平均心理價,做權重的調整。其次,結合項目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對宏觀經濟,樓市預期,區域房價發展,以及銷售所處的階段做輔助修正。

太原樓評君觀點

整盤均價的確立,是一套多維度評分的體系,伴隨行業的發展,選項和分值也會發生變化,而非永久體制。具體到不同城市,如太原對於學區因素影響較大,對於裝修附加值認同偏低,這就需要客研的功底做「附加修正」。

二:大差價體系篇

01

棟座評分體系

每一套房子都有其特殊性,每一棟樓也有其價值區別。在超大型社區中會出現樓棟的鄙視鏈,如太原星河灣4號園,恆大綠洲西西區,探討一下棟差的形成。

棟差三維度:小區位,小規劃和小設計。

1,棟座位置,並非所有地塊都是規則形狀,且與周圍道路形成不同的關係,不同的城市風向。如上海臨江的棟座會溢價5成以上。以方形地塊五個方位來說,中心優於其他,東側優於西側,南側優於北側。

2,通風條件,主要是考慮城市風向和社區的通風流速,根據強弱進行評分。如果地處北方,一般西北方位多是減分項。

3,朝向係數,核心是採光,坐北朝南是居住的理想,實際並不允許,譬如太原萬科就出現L型樓棟,既有南北也有東西朝向。

關於朝向:南向最佳,其次東南,西南,東向,東北,西向,西北,北。板樓一般是在南北向適度偏移,少數為東西向,塔樓的朝向就更自由一些,當然不同維度城市的朝向價值也會有差異。

4,噪音環境,主要是棟座和道路的關係。影響因素是車流量和車速,以及道路的距離。城市快速道限速60-80千米噪音重,主幹道限速60以下,輔道噪音干擾較低,在距離上,參考20米為單位評分遞增。

5,小區景觀,通常十萬方以上社區都有樓王——最好位置最好的景觀。設計園林景觀時候,分為主要景觀軸線和次要景觀軸線。樓棟所占有園林景觀資源多寡決定了景觀價值的優劣。

6,樓間距,不僅決定了光照時長,也影響了居住體驗感。譬如樓間距北方要求棟高的1-1.2倍,也就是33層的理論樓間距應該是100-120米,實際則很少滿足。

來源|大元觀房

樓間距三個維度:樓棟與建築紅線距離,樓棟正向間距,樓棟斜向間距。較為直觀的參考就是採光時間。另外除了自身小區樓間距,還需要考慮臨近建築物關係。

在小設計上,主要看項目內部情況,如高低配,建築樓層和梯戶比不同,造成產品出現差異,這個維度也影響了產品系和價格體系。

其中低密住宅類,一般6F以下;小高層起初是12F以下,目前基本以18F為界限了;高層建築高度以100米為限。另外梯戶比一到四,其分值參考倍減如8/4/2/1!

02

棟座加權定價

一般情況下形態相近棟差在4-6%。如果高低配,棟差會在10-30%。營銷為了縮減棟差的影響,採用普通產品精裝,頂級產品毛坯來縮減客群對棟座價差抗性。

棟座定價在確立整盤均價基礎上,也是依據得分係數做每棟均價取值修正。

太原樓評君觀點

棟差核心是地塊象限和設計調整後的價值排序,是確定項目整體產品價值體系的科學依據。營銷操盤策略中排兵布陣,看似「低開高走」,實際往往是「田忌賽馬」!需要有大局觀,對整盤的判斷思考。

三:小差價體系篇

01

戶型橫向差

小差價體系進入到分戶的「一房一價」,一般先橫後縱,先確定基準樓層的橫向平麵價,再進行樓層差價的縱向填戶。

戶型橫向差和棟座差維度較為相似,主要為區位和設計項。區位項包含朝向,視野,通風,噪音;設計項為戶型,採光,面積段。其中比重戶型和朝向最重要。

一,戶型差!主要從功能,尺寸,以及得房率的實用性做比較。既要兼顧到本身戶型競爭力,也要參考同面積段與競品的優劣。同時方形/蝶形/桶型塔樓,退台/弧形建築會由於形態不同會出現較大差價。

二,朝向差!參考棟座朝向,鑒於南北方差異,一般參考權重值如下,受朝向影響價差的幅度會較大。

三,景觀差!這類差異主要集中在海景/江景房,臨湖而居這類景觀住宅上。普遍自然景觀大於社區景觀,組團景觀大於功能性景觀的排序評分。

四,面積差!主要是衡量市場熱銷面積段,市場的供需情況做面積上的評分,需要市場客研功底紮實,一般剛需項目二居和小三居評分會更高。

五,通風采光差!通風和採光通常密不可分,也可分別評分。其中採光除了樓棟採光和戶型的創牆比之外,也要兼顧棟座的戶型整體布局,舉例說明如下。

六,噪音差!參考棟座差評分。

七,修正項!具體樓盤具體分析,一般修正項往往涉及嫌惡設施,小區臨街商業等其他關聯性因素。

一般普通住宅橫向價差係數在2-6%,特殊建築會在10-20%左右。

02

樓層縱向差

80後熟悉的「金三銀四」就是樓層差的體現,那麼樓層差價現象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為什麼同樣的戶型,高樓層比低樓層單價要貴?樓評君解析一下縱向差。

不同建築的縱向差的規律也不同,一般樓層差價甚至會超過10%。

如疊拼類,下疊價格高於上疊。

如四層洋房,頂低樓層往往更高些。

如六層步梯,金三銀四,頂底偏低。

如小高層,往往是價格遞增趨勢。

在高層中,通常黃金分割線上下遞減。

當然,以上僅是普遍規律,如果縣城內首個高層,往往會是伴隨樓層而持續遞增。

一:設定基礎層差。先確定整棟樓層差幅度在10%以內,則單價均值波動為正負5%,具體到單層層差則在5‰以內。

二,確立評分體系,市場偏好,採光通風,噪音和景觀因素影響。

項目的層差體系並非固定,其規律仍是可循的。譬如樓座前後排的視野不同,無遮攔視野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樓層差;

其次當樓層高度超過七十米,人的舒適度降低,樓層價差轉為逆增長;在8-16層之間容易形成噪音混合點,比低樓層噪音會更大,以及揚灰層、腰線層、槽鋼層、設備層等注意點。

太原樓評君觀點

樓層垂直差,根據不同城市,不同居住特點,其垂直差的分布規律也不盡相同,縱向定價已經到具體戶型中,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每套房子真正的價值,達成營銷目標。

四:營銷表底價篇

01

項目折扣體系

折扣體系大同小異,經常使用的折扣多為交1萬抵N萬,認籌99折,解籌99折,按期簽約99折,超額首付99折,全款97折;部分外加員工99折,老業主99折等。除此之外,當下地產渠道盛行,過去獎勵三五千的老帶新成了全民經紀人或渠道分銷,住宅點位幅度2-5%。

自恆大七五折的「花式」打折後,住宅項目的綜合折扣都接近20%,故而看到項目備案價都高的離譜,成了行業的常態。回首地產黃金十年的時候,搞個排號都要額外幾萬的茶水費,不可同日而語了。

02

底表價反推

底表價的反推,通常採用單價上調和總價上調兩種方式。如普遍以折扣係數,則根據項目的不同折扣的使用比例,進行單價係數上調和修正即可。

如包含非係數的折扣體系,出現抵扣優惠金額,則採用總價除折扣係數,外加抵扣金額的方式進行反推,同時修正核對表價,定稿之後建議取消表格公式。

太原樓評君觀點

套路多了,也挺累的,有時候思考電視直播賣貨消失了,但網絡直播賣貨開始了。營銷的4P理論本應均衡發展,如今市場走弱反而更多是渠道和促銷占據了主導。

結語篇

行業時艱,樓評君入行之初也只是一線的銷售。回想當年,也是市場成交慘澹樓市停擺,唯有國富民強經濟發展,行業才能迎來一次次的救市崛起。

【興衰史】房地產行業四十年發展變遷!

寫在最後,說一下車位定價和商鋪定價!

一:車位定價,客觀因素在車位比和入住率。車位動線也有影響,主要還是空間尺寸和高度。一般剛需社區去化五成就進入去化壓力點,車位定價參考套均價的係數6-8%的項目,有機率去化到八成以上。

【太原樓評】太原車位市場淺析(專題)

二:商鋪定價體系核心

商鋪和公寓都屬於偏重運營的產品,投資者和開發商往往都存在以小博大的機率,普通社區底商的單價是住宅均價的翻倍,如果面積控縮在住宅的一半面積,底商總價段稍高於住宅,社區散戶投資者增多。如果一拖二商業,則要看重入住率和商圈和行業經營的具體發展。

商街類商業,多定價在附近住宅類項目均價的3-4倍,其產品面積段,主力目標經營行業以及租金坪效,具體定價體系要比住宅類更加複雜。

公寓的定價要是研究城市投資客群和商務發展,定位是酒店?辦公?還是散戶投資?其解析和調研的維度也比住宅更多。

項目定價確立後,採用什麼樣的營銷策略,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碼字不易,樓評君期待你的關注,願逆境中依舊有地產人不屈的堅守。

願與之——

破冰前行共克艱,與君共勉!

待到春暖花開時,把盞言歡!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決策參考

可承接

文中意見和內容僅供交流使用

後記:虛位以待

-- END --



Copyright

作者:太原樓評 編輯:張明 京京

原創作品未經同意或授權不得商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2ddabebb6daaca7b93d9b6cc671c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