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見著洞察趨勢 客觀行文理性參考
太原樓評 | 業內視角
484篇/文1606字/閱讀6分
導讀
從上向下看,新城化改善空置偏高?
從下向上看,城鎮化剛需紅利日減。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馭勢者獨步天下!
見字如面,大家好,我是太原樓評君!
如果把購房群體簡單分類,一類是有房子,希望住的更好一點。另一類則是沒房子,希望租房換成固定居所而首次購房!隱藏的屬性則是,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
如果把購房人群分一下年齡段主力,又可以分為90前的中年家庭,和90後的新青年家庭。隱藏的人生追求是,就這一輩子認命了和我的未來不是夢!
NO. 1|解析購房客群
如今戶籍制度的限制越來越寬鬆了,但是寬鬆的城市往往是人口外流的城市,而真正人口流入,人才聚集的城市,戶口依舊是「硬通貨」,附加了城市的隱形福利!
雖然年輕人也終究會變成中年人,但90後和00後身上具備的特質是時代的烙印,他們在直播的新戰場,在AI的新賽道,在短視頻的風浪中,出現了人生的齒輪可以轉動,人生的模樣可以不同,購房訴求,家庭觀念,婚姻態度,人生追求出現了變化。
買房這件事,從90前的洶湧城鎮化的內卷中,對城市有限資源的抓牢讓其奮不顧身的拼盡全力去當房奴,以購房為成家立業的人生標準賽道。
再到90後,城鎮化速度降緩,部分二三線城市人口外流,城市的過剩的住房資源讓其可以選擇卷房東,要麼砍房價,要麼砍租金,畢竟空置的房子,也會在消耗持有的財富,幾十年的房價漲,房子漲的紅利期消退。
NO. 2|解析購房訴求
「無論房價漲跌,我終究是會買的」
這樣的人群有很多,他們往往身上的標籤就對房子的深沉的愛,早已超出了房子的本身,就像《北愛》里的瘋子對林夏:我愛你,和你無關。自以為愛的深沉浪漫,卻已經是降低了智商的維度,已經不太在乎適合不適合自己。
「已經三套,再跌也不買了,沒人住,還租不出去」
這樣的聲音也有一定的比例,影響他購房的已經不是房價的漲跌,而是作為資產,他發現了持有房產和打理房產並不是嘴裡說的,租金年回報率3%還是4%,加上空置期,物業費,暖氣費,浪費在房屋修繕和找租客的精力上,或許覺得回報率是負值。
「不買,留錢保命」
擔心自己的未來收入降低,失業,沒有足夠的消費底氣,可能是大部分城鎮化「准」新市民的心態,沒有體制就業的穩定機遇,產業化的教育下就業崗位在3000元就內卷到爆炸,那筆首付對於自己來說,可能就是用於保命,還是賭命明天會更好。
「不會買,看著趨勢再等等」
或許已經準備好三成四成的首付,也許熬一熬,房價又能掉幾萬,房貸等一等,LPR又能下調點,活的很精緻,很現實,能上車,但是擇機上車,何時是最佳時期呢?沒人知道,但是無數的狼來了的教訓,讓自己堅信,外面聽到的聲音都是騙人的!
「一入樓市深似海」
勇敢的人,失敗的故事,從身價千萬,到五六百萬,辛辛苦苦,不沾染黃賭毒,只是購房高槓桿,剩下半條命,這類故事在一二線城市的新區或衛星城時有發生。
「再跌,也買不起」
這個很扎心,但也許是實情,月薪五千,租房二千,開銷二千,讓我一個月光族來攢錢買房,,,我得二十出頭熬到三十三,才能勉強存個十萬八萬。。。
「價格合理,我會買」
合理,心中千萬種哈姆雷特,合理的標準不同。但是具有購房能力的人,會買什麼樣的房子,和自己住的相似相同,還是把自己的痛點解決一二的改善類舒適型?
商品如果滿足了訴求,價值存在,價格認同,它就是消費品,依舊有它的市場!
NO. 3|房價趨勢
關於房價未來的幾個趨勢判斷!
一,城市分化,房價漲跌在不同城市表現各異 !
二,改善類份額增大價穩,剛需類份額下滑價跌!
三,准一線城市跌中企穩,三四線城市有價無市。
諮詢顧問,專注趨勢!
文中意見和內容僅供交流使用
主業:城市進入/土地推薦/可行性分析
產品定位/開發諮詢/企業培訓
-- END --
Copyright
作者:張明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原創作品未經同意或授權不得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