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樓評】行業悲鳴|每逢交房必維權?表演式復工卻沉默!

2022-09-20     太原樓評參考

原標題:【太原樓評】行業悲鳴|每逢交房必維權?表演式復工卻沉默!

以微見著洞察趨勢 客觀行文理性參考

太原樓評 | 業內視角

339篇/文3168字/閱讀15分

導讀

太原似乎養成了一種社會「現象」!交房不維權就像上了份子沒吃席一樣。

太原天氣一下子降溫下來,樓評君又來醫院排隊候診,碼點文字,緩解焦慮!

伴隨天氣的降溫,金九基本到了尾聲。十月對太原來說,往年都是銷售旺季,

也是交房集中月,也是施工期的尾巴。

可是今年…

轉眼間,夏日逝去,薄秋已來。涼涼的風,朗朗的夜,慘白的月色下,策劃狗伏案關注公司裁員計劃,銷售狗圍爐夜談,心中思考著以後干點啥?

以往的專注,曾經的篤定,信仰的堅持都在逐步崩塌。大家都清楚,面對行業的波動,很多人都無能為力。

如學校三改其稱且前途未卜,如貨不對板明顯降檔,如表演式復工,你親自遞煙給「演員」!曾經許過的諾言,地產人往往通過跳槽和歇業來消減罪惡感…

什麼旰食宵衣,什麼焚膏繼晷,什麼通宵達旦,這一切回頭望去如此荒誕。

遠方的老馬在群里喂雞湯,說地產人是孤獨的,充實堅定的,滿懷希望的,可他在積極找副業…

昨天,樓評君問了個問題,為什麼交房維權似乎成了行業常態?

或言企業窮困,質量普遍下降。或言房價每日下跌,情緒無處安放。或言百姓被煽動,謀求利益當槍使。最不可思議的是房價漲了,業主維權要求開發商匹配檔次做升級!

於是,樓評君思考,作為樓市「弱勢」群體的業主,究竟受了多大的委屈?他們到底是怎麼思考問題,是否真的是老百姓行為常是「老敗興」了?

於是樓評君把業主的思想和行動歸結在三個階段,嘗試解析下現象背後動機。有時會怒其不爭,或許源於經常動氣,今兒又來醫院裡養肝續命!

(一)購買期房階段!

準備倉促,重視不足!

時下樓市銷售和保險已有很多相似度,很多的購房消費不一定是純正的剛需,消費目標性也就沒有那麼明確,獲取項目消息源很多,有時候客戶貪戀「小恩小惠」,比如剛需盤看房免費車接車送,豪宅贈你名包名表。

導致的結果就是購房身份早早被鎖定,等到真正出手的時候,購房折扣談判的籌碼已經「喪失」,往往會比鄰居買貴,出了高價中了營銷「術」的套路,等到塵埃落定後,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免費往往是最貴!由於地產營銷並非真不二價,存在一定的議價操作空間。當購房付款時分為A和B兩塊的時候,本能的警覺應該發覺了問題的,可是看到別人也這樣,內心就順從了。

當代理銷售和接送渠道說,有這附加值那附加值,樣板間都是一毛一樣,普通購房者對待百萬的物件,似乎並沒有那麼重視,更沒有帶個律師和接待錄音以及拒絕透露信息權利的覺悟。

業主們可知自己的錄音往往會在夕會時當眾播放,自己的信息檔案里連血型星座喜好都背調的清清楚楚,而購房者對於項目的了解僅限於聽銷售說!

到簽約,大部分人會看看合同里是否寫明附加承諾,補充協議。可面對全裝修上面國內知名品牌的模糊表述,房證同交也不著筆墨,延期賠付並未達標。

這些本應該確保的權益,起初就沒仔細閱卷,在購房決策時候,往往購房者接觸的都是利益相關方,於是偏聽則暗!

(二)期房延期階段問題!

群內熱鬧,無人出頭!

關於期房業主群,其實樓評君也一直不曉得怎麼建立起來的。姑且就合理吧。業主群里究竟是什麼人構成,屢屢是需要排查「內奸」身份,現實版狼人殺。

太原去年有百餘宗超期二年的土地通告,今年又有56塊延期開工督促公告,

項目延期的病症已經呈現出加重趨勢,恆大,富力,融創等均有表演式復工!

搬磚的師傅從未得如此厚待,如今每天被人拍照,鏡頭大特寫,還有采編「新聞稿」!估計演完還能悠閒抽根煙!

以前自己在人群中,似木頭似石頭,平凡又普通,業主從不知道哪個是我!現在卻是地產界大明星!表演藝術家!

樓評君想,建築業之歌可以選「浮誇」!

在延期的項目中,普遍業主投鼠忌器,表現就有點「資產階級」軟弱派風氣,既想伸向正義,又覺得休戚相關,不能搞得太大引起了注意。

畢竟期房階段維權不慎,確實有業主「倒下」,如武漢中海地產聚眾喊口號的多名業主因擾亂公共秩序被拘。

戀愛嗎?買房嗎?送進去的那種?

放在太原期房階段,有理有據的業主,往往在群里滔滔不絕,大義凜然,到了對峙環節,則小心翼翼的試探,大部分侵權常默默受著,不起訴不聚集,生怕撫了逆鱗,人家直接撒手躺平。

有小部分業主深諳謀可寡而不可眾。不聲不響的該保全保全,該立案立案,該投訴投訴,自己解決了問題,卻無力能渡眾生,最後默默退了群。

(三)現房交付階段問題!

大局已定憂慮消減,重參與目標不明。

交房維權潮似乎成了一種不太理性的行為,不可否認,房子這個商品,樓評君不同城市有多次置業經歷,確實存在不少問題,是品控問題多發的行業。

這些問題其實要分級對待的,有些問題可能板子不僅僅會打在房企屁股上,還有可能會落在老爺們的臉上。

如果業主都常態化維權,逢交必維權,那就主管單位也真的會懶得管。一個是普遍共性宜疏不宜堵,難以達到根治療效,其次管理有成本,物力人力難以覆蓋這麼大的範圍。

一個城市如果有一兩成的榜樣和典型,過半的項目基本達標,少量的問題項目,才能有效樹立引導行業新風氣。如果各個房企之間大家交房比爛,那…

具體來看一下交房維權的分類:

一,延期交付未履約賠付。

這個就跟跟老賴要帳差不多,集體行動一般效果不大。建議走獨立起訴,而不是群體,這種案子不一定非的需要律師參與,因為白紙黑字,事實清晰。也不用理會對方不可抗力因素搪塞,會不會酌情處理那是法官的判斷了。

其次看程度,延期如果一兩個月也就免得折騰公共資源,協商適度補點物業費就好了,如果延期以年為單位,穩贏。

二,強制交房類整改問題!

被太原業主以「敘利亞」式交房推上熱搜的富力,以及有負眾望的國企建投某項目都存在這類問題。

這原本不是個問題,畢竟有交房驗收標準,如若不符合信箱投訴,媒體曝光。

三,消失的「承諾」等問題!

這本身源於期房制度下,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可控因素。如立項和施工期,出現審批要求上的變化,建築結構會微調。

其次配套建設滯後,最後要麼申請改控規,要麼就擱置著。比如遠大就這麼耍,業主等的商場估計會變成住宅公寓!

最令太原業主病垢就是配套學校問題,不管是什麼屬性的房企,央企也好,國企也罷,更不用說民企了都普遍波及。

中鐵諾德城、保利、華潤、綠地、富力…還有那屢屢熱搜的華僑城煤氣化。

或有學校「消失」,或有孩子都大了學校卻還沒蓋,或有改名成癮!

面對這些實事清晰的問題,普遍業主交房後必定大鬧一番,可訴求是什麼?要實現什麼?被侵權的民事補償定多少?

(四)項目降價維權問題!

確實有過多地出台過「限跌令」,比如跌幅不超15%,不低於備案價10%的相關規定,也提出過不得低於開發成本,防止惡性降價,開啟擺爛人生。

這個問題樓評君五月份參與「穩樓市」政策起草時,薛神也著重強調房價跌幅需要有所干預,謹防項目無法接替開發。

太原在這個問題上,碧桂園和中海的項目都曾經引起了業主不小的騷動。交房後也有些項目業主以此來售樓部小聚。

樓評君認為業主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甄選的時候就應該有價值預判。

如果一個項目定價確實不合理,明明只值一萬六七,賣到了三萬六,自己送人頭交「智商稅」,就不要怨天尤人了。

如果項目本身定價沒問題,在市場波動中合理性調整,把一兩成的利潤空間讓渡出來,還按期保質的把房交了,也沒必要參與這種類型的業主聚會。

但如果地價八千,房價也降到了八千,明顯有想跑路節奏嫌疑,那就該時刻關注監管帳戶的餘額,保持高度警惕,呼籲部門關注,盯緊它,確保專款專用。

馬上三點了,樓評君要去排隊抓藥了!生活總是這樣,牢騷太盛肝不好,萬物長宜放眼量。歇筆於迎澤公園!

文中意見和內容僅供交流使用

主業:城市進入/土地推薦/可行性分析

產品定位/開發諮詢/企業培訓



-- END --

Copyright

作者:張明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原創作品未經同意或授權不得商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4d8ee1d563835b8a85f5c1a1812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