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難,唐朝天子習慣跑路,為什麼多數是被太監挾持跑路的?

2023-08-10     浩然文史

原標題:國家有難,唐朝天子習慣跑路,為什麼多數是被太監挾持跑路的?

國家有難,唐朝天子習慣跑路,為什麼多數是被太監挾持跑路的?

#頭條創作挑戰賽#

唐朝皇帝

漢、唐、明,這三個強大的漢人皇朝都出現過宦官專權的政治問題,但和漢、明宦官作為天子家奴不同,唐代的宦官呈現出奴大欺主的特點。唐代的宦官為什麼這樣放肆?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掌握了中央禁軍軍權,能夠直接廢立皇帝。而唐代宦官成勢的關鍵人物,就是一個有抱負的明君唐德宗。唐德宗被武將被騙,傷心之餘只得信任家奴宦官,結果卻將唐朝引向了另一個深淵。

一、跑路天子們

和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家國危亡之際皇帝寧可弔死於煤山也絕不投降的「死腦筋」不同,唐代的天子可是識時務的。歷史上唐朝天子多次放棄國都長安,四處逃亡。

第一次是安史之亂,756年,唐玄宗離開長安逃亡蜀地,不過此時長安未淪陷。

第二次是唐代宗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亂,突入長安,代宗逃往陝州,長安淪陷。

第三次就是本文要講的代宗之子德宗時期,涇原兵變爆發,德宗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長安再次淪陷。

第四次是880年,黃巢起義爆發之後,宦官田令孜挾持唐僖宗逃離長安。

第五次是885年,晉王李克用起兵,田令孜再次挾持唐僖宗逃離長安。

第六次是901年,宦官韓全誨引岐王李茂貞攻朱溫,韓全誨挾持唐昭宗離開長安至鳳翔,投奔李茂貞。

這麼多次跑路,但自第四次起都是宦官挾持天子跑路,天子完全是被逼的,而這種跑路性質的轉變就開始於德宗。

長安

二、從涇原兵變到朱泚之亂

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盧龍節度使朱滔(朱泚之弟)、魏博節度使田悅、成德節度使武俊,相約稱王造反,史稱「河北三叛」。此後山東的淄青節度使李納加入造反行列。河北三叛是安史之亂以後,唐朝最大的節度使造反危機。唐朝調淮寧軍節度使李希烈前往平叛。

783年,李希烈兵圍襄城,兵力枯竭。為了增援李希烈部,唐朝遂調京城西北的涇原節度使麾下5000兵士前往。《資治通鑑》中說,行至長安,涇原士兵冒雨雪前來,「寒甚」,且涇原士兵多親戚子弟從軍,希望朝廷「厚賜遺其家」,但朝廷無賞賜,甚至軍糧都有剋扣,「惟糲食菜啖」,涇原士兵發怒,揚言「吾輩將死於敵,而食且不飽,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他們聽說長安府庫豐盈,不如造反取金銀四散。於是涇原兵調轉槍頭,猛攻長安,德宗馬上逃亡奉天(今乾縣)。這就是涇原兵變,也是奉天之難的導火索。

唐軍

朱泚是河北三叛之一朱滔之兄,朱滔造反後,朱泚被扣在長安成為人質。德宗倉促逃亡,朱泚則趁機留在了長安。涇原兵占據長安後,馬上推朱泚為主。在朱泚的策划下,涇原兵圍攻在奉天的德宗,同時朱泚謀劃稱帝。他認為賦閒在家的段秀實也對唐朝不滿,所以前去和他商量登基事宜。但沒想到段秀實拍案而起,拿著上朝用的象牙板(朝笏)痛毆朱泚,大罵逆賊。段秀實最後被叛軍所殺。這就是文天祥《正氣歌》中所說的「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此後朱泚登基建國,改國號為秦。史稱朱泚之亂。

唐軍

三、奉天之難

朱泚稱帝後,加緊進攻奉天,唐朝官軍和賊軍對峙40天,爆發了多次攻防戰。直到十一月二十日,唐軍李懷光部自河北返回,在禮泉(今陝西咸陽禮泉縣)擊敗朱泚叛軍,朱泚撤回長安,奉天之難方告解除。

但奉天之難並沒有結束。因為此後李懷光的朔方軍、前來平叛的李晟神策軍都再不進軍。為什麼呢?《資治通鑑》中說,李懷光驕橫之心增長,甚至還打算 「燒乾陵」威脅德宗,謀劃利益。德宗也察覺到了李懷光的野心,馬上棄奉天,逃亡梁州(今陝西漢中)。而負責平朱泚之亂的各路官軍圍住長安,但卻圍而不攻,互相觀望。其後神策軍李晟斷絕李懷光部補給,李懷光被迫撤回根據地河中。

李懷光離開後,李晟統一指揮,收復了長安。783年十月,德宗迴鑾,奉天之難宣告結束。

唐朝宦官和神策軍

四、奉天之難的後續

奉天之難結束了,但是其影響遠沒有結束。

奉天之難對唐朝君臣影響巨大。首先,不論是造反的涇原軍,還是出走的李懷光朔方軍,他們都屬於京西北邊鎮。京西北邊鎮興建於安史之亂後,其目的是防備吐蕃。但奉天之難嚴重削弱了京西北邊鎮的實力,致使西北防禦空虛。其次,德宗被一系列兵變沖昏了頭腦,居然想引吐蕃兵助剿,結果是引狼入室,加劇了吐蕃野心,終於出現了貞元年間的吐蕃犯邊事件。自德宗貞元二年(786年)起,吐蕃年年犯邊,「大舉寇涇、隴、邠、寧,掠人畜,芟禾稼」、「乙巳, 京城戒嚴」,貞元四年時甚至發生了極其嚴重的寇邊事件,「人畜沒者約二三萬,計凡二旬方退」。如果說這都是外患還不足為懼,那麼奉天之難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德宗對大唐的武將徹底失望,開始全心信任宦官,使得宦官終於徹底掌握了禁軍。

唐朝宦官

中央禁軍神策軍組建於代宗廣德時期,德宗朝初期人數不過3萬,但對比只會拱衛京師的北衙禁軍就會發現,神策軍經常出征對付吐蕃,實戰經驗是很豐富的,其駐地除京師主營外,還有扼守京師周圍要地的分營,這些分營與京西北藩鎮犬牙交錯,一定程度上起到監視藩鎮的作用。代宗就曾高興地說:「北軍(神策軍)將士,皆朕爪牙。」

但是,神策軍在奉天之難中表現得並不好。當時的神策軍統帥李晟沒有第一時間勤王,反而是讓李懷光解了奉天之圍,此後在收復長安作戰中,李晟也擁兵不前,這一切都加劇了德宗的擔心。所以說,德宗回長安後,賞賜諸將領,功勞最大的李晟只被封為鳳翔節度使,且被外放,而神策軍則完全交付給宦官管制,德宗還設置了神策軍護軍中尉、中護軍等宦官專屬職位,將宦官管制神策軍實現了制度化。

文史君說

宦官掌握禁軍,德宗仍對中央軍力不放心,於是大肆擴編神策軍。其擴編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直接吞併,比如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去世後,德宗將其部納入神策軍;朔方節度使渾瑊死後,其部也被納入神策軍。第二種是鳩占鵲巢,比如德宗十分不放心李晟,於是鳳翔節度使李晟逐漸被架空,德宗派邢君牙以右神策軍節度使的身份來掌控鳳翔鎮,結果鳳翔鎮成了神策軍的分支,喪失了藩鎮獨立性。第三種就是招募新兵,至貞元十四年(799年),神策軍膨脹至15萬人,成了西北最大的軍事力量。神策軍膨脹,宦官權力亦隨之膨脹,至此宦官終於擺脫控制,成了掌握中央唯一武裝力量的超級權閹,並給此後廢立皇帝奠定了基礎。一代明主唐德宗,真可謂給子孫留下禍患。

參考文獻

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黃樓:《符讖與唐德宗「奉天之難」》,《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014 年第30輯。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e7ed4b06877dd102d267f6e079020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