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說楊絳啥啥都好,就是書法咋練都不行,書法真的是天賦?

2023-08-19     浩然文史

原標題:錢鍾書說楊絳啥啥都好,就是書法咋練都不行,書法真的是天賦?

錢鍾書說楊絳啥啥都好,就是書法咋練都不行,書法真的是天賦?

#古籍里的歷史#

錢鍾書和楊絳

楊絳晚年立志練字,用功頗勤,她請自己的先生錢鍾書當書法老師,每天堅持交作業,以楊絳的才情和自律,竟進步緩慢,最終也只是寫得工穩仔細而已。連錢鍾書都嘆道:「爾聰明靈活,何作字乃若此之滯笨。」

楊絳書法

民國公認的大才子、大學者胡適,對自己的書法十分不滿,他曾刻意用功上進,但在同時代的文人圈裡依然不算字好,頂多能算有些味道。

胡適書法

這兩位都屬人中龍鳳,文採風流足以令世人仰望,若說天資聰穎,世上幾人能比。可就是練不好字,說也奇怪!難道書法需要特殊的天資嗎?

一、天資和用功缺一不可

項穆在《書法雅言》中專門寫了資學一篇,論述天資和用功在書法學習中的作用:「書有體格,非學弗知。若學優而資劣,作字雖工,盈虛舒慘,回互飛騰之妙用弗得也。書有神氣,非資弗明。若資邁而學疏,筆勢雖雄,鉤揭導送,提搶截拽之權度弗熟也。所以資貴聦穎,學尚浩淵。」意思是說,如果認真學習而缺乏天資,那麼寫字雖然工整,卻沒有迴環飛動的美妙;如果天資高邁而用功不足,那麼雖然筆勢雄強,用筆卻不能嫻熟。所以既要有聰穎的天資,又要有深湛的功夫。

書中還例舉了古代善書者天資和用功的情況:「蓋聞張、鍾、羲、獻,書家四絕......逸少資敏乎張,而學則稍謙;學篤乎鍾,而資則微遜。伯英學進十矣,資居七焉。元常則反乎張,逸少皆得其九。子敬資稟英藻,齊轍元常,學力未深,步塵張草。」是說與張芝相比,王羲之的天資更為聰敏,而功夫則稍遜;與鍾繇相比,王羲之的功夫更深,而天資則有一點遜色。張芝的功夫能達到十分,天資七分。鍾繇與張芝相反。王羲之的天資與功夫都能達到九分。王獻之的天資與鍾繇相當,功夫卻不及張芝。

王獻之書法

通過項穆的論述可以看出,天資和學力都很重要。古代傑出的書法家都有超凡的天資和深湛的功力。到清代,梁同書《答張芑堂書》說:「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將天資放在學習書法的首位,又具體說明了學習書法用功的方法,即多見、多寫。

在古人看來,學習書法天資是極為重要的,缺乏天資的人即便再努力也無法到達金字塔的最頂端。如此說來,天資差就要放棄練字了嗎?當然不是,如果不以歷史上的頂級書法大家為標杆,即使天資差一些,通過刻苦努力,也可以脫穎而出,這類勵志的例子並不鮮見。

明代的文徵明,少時並不聰明,科考屢試不第,字更是寫得一塌糊塗,老師經常將他的字列為三等,這使他大受刺激,發奮練字,從基礎的識字課本《千字文》練起,每天練十遍,達到上萬字的規模。同時,文徵明還養成了一個極好的習慣,「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只要是給別人寫字,有一點點不如意,就撕掉重寫,做到精益求精。後來他的書法名揚海內,都源自他的用心和刻苦。

文徵明書法

近代時期,大書法家沈尹默先生,最早寫字刻板呆滯,陳獨秀批評他的字「其俗在骨」,他謙虛領受,從此浸淫古帖,廣收博覽,滌除俗氣,終於成為20世紀影響力巨大的書壇大家。謝稚柳先生認為「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陸維釗評沈尹默書法:「沈書之境界、趣味、筆法,寫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寫到明代,已為數不多。」

沈尹默書法

這兩位的天資都不算高,但貴在用心專一,持之以恆,終於摘得碩果,即便沒有驚人的逸才,他們的成就也無愧前賢了。

二、名師的指授極為重要

除了天資和用功,最重要的莫過於名師的指授,古代書家大多師承名家,極少有自學成才的。甚至在某些書論中,還明確羅列出了書法筆法傳承的譜系。

晚唐張彥遠《法書要錄》收所《傳授筆法人名》記載:「蔡邕受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王獻之傳之外甥羊欣……」

筆法傳承譜系圖(局部)

在這裡,書法的筆法同武功秘籍一樣,不是隨隨便便傳的,這就給筆法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其實這道理也很簡單,在古代學習資源匱乏、信息封閉的條件下,一般人很難看到前代書法真跡和拓本,而這些書作和拓本大多是家族內部代代相傳、極為珍貴,往往不輕易示人,所以大多是父子相傳或親戚相傳。

王羲之與王獻之、歐陽詢與歐陽通、蘇軾與蘇過、米芾與米友仁、趙孟頫與趙雍,父子同為書家的例子在歷史上有很多,再如王獻之傳外甥羊欣、虞世南傳外甥陸柬之、陸柬之傳侄子陸彥遠、陸彥遠傳外甥張旭,像這樣舅甥或叔侄相傳的也不在少數。

當然也有師徒相授的情況,但名師可遇不可求,即便遇到了,如不是朝夕相處,現場觀摩老師揮毫,也無法學得精髓。所以古人才會不遠千里拜師求學。顏真卿辭官求學,拜在張旭門下,朝夕觀摩,終有所悟。懷素「擔笈杖錫,西遊上國」,尋訪名師,得到顏真卿的指點,遂悟書道,草書絕倫。

顏真卿書法

近代如沈曾植與王蘧常、康有為與徐悲鴻、黃賓虹與林散之,也都是師徒相授。這些前輩本來都勤奮好學,天資又高,再加上有名師的指授,自然成就極大。沒有名師指點,僅憑努力雖也能寫一手漂亮的字,但很難達到較高的境界,凡是在書法史上有影響力的書家,幾乎沒有自學成才的。

三、字外的功夫大有裨益

書法自古只是文人餘事,並非單獨發展起來,它依託哲學、文學、文字學等,用多變的線條表現人的精神,王羲之的《蘭亭序》,首先是一篇哲思深邃的文學佳作,因它以書聖之手寫成,故而以書法之名流傳千古;顏真卿出生在儒學世家,他一生踐行的是儒家的道義,他的字正氣充盈、清雄偉岸,是隨他的人格而天成的;蘇軾是一位有政治理想的文學巨匠,書法只是他諸多絕藝中的一種。

蘇軾書法

簡經綸在《書法漫談》中談到:「蓋字本為文人之末技,而書字之本,在能書外求之,乃稱上乘。」所以古代的書法大家都有哲學、文學、音律等各方面的修養作支撐。書法是一個載體,一個人如果沒有豐富的內涵和廣泛的愛好,這個載體就是中空的。外包裝再精緻也只是外包裝而已,永遠代替不了包裝里的乾貨。所以學書法要特別注重字外功的培養,人品要高尚、學識要淵博、情趣要高雅,這樣寫出來的字才不俗。楊絳和胡適的字雖然技法不完美,但高雅有味道,就是因為他們的內在修養高於常人。

文史君說

雖然成為書法家極為不易,但我們一般人要想把字寫得端正美觀,只要肯下功夫,是完全沒問題的,大部分人覺得練字難是因為不願意堅持,方法不當。當然,練習書法一定要趁早,不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再想改就要花大功夫。

參考文獻

張彥遠:《法書要錄》,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年版。

《歷代書法論文選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版。

《民國書論精選》,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宋長青)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48ce1366e4a2f01d1149063a1e833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