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民國為什麼還要替他還債?列強為什麼要退還賠款?

2023-07-04     浩然文史

原標題:大清亡了,民國為什麼還要替他還債?列強為什麼要退還賠款?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

讀史讀到傷心處時,總是不忍卒讀,掩卷而去。中國近代的歷史就是這樣一部歷史,天朝崩潰,列強環伺,就像《三體》中所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則一樣,近代的中國就像一個暴露在黑暗森林中的弱者,任由其他獵人宰割。從《南京條約》到《辛丑條約》,都是建立在中國人民的累累白骨上的。在眾多的條約中,《辛丑條約》的賠款一項,不僅數額空前巨大,隨後發生的系列反轉也對整個中國近代史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大清亡了,債還在

當人類剛剛跨入了文明的20世紀,卻發生了人類史上最為野蠻的事件——1900年8月14日,英、法、 德、俄、美、日、意和奧匈帝國組成的八國聯軍攻陷了北京,慈禧太后裹挾光緒帝倉促西逃。號稱「老弱病殘」組合的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李鴻章年老,奕劻生病)走向了幕前,奉命與八國聯軍展開和談。

八國聯軍攻占紫禁城

當時尚在西安的清廷已被嚇破了膽,只求八國聯軍早日退軍,竟向外國侵略者做出了 「敝國竭力圖治 ,永保亞東太平之局」,「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等承諾,甚至在賠款金額尚未議定之前,就已經諭令各省各地 「將一切可省之費極力裁節……更當剔除中飽,涓滴歸公」,以期為將來的賠款做準備。

卑躬奴顏之態,不言自明。

而八國聯軍那邊與李鴻章等人的斡旋尚在繼續,列強看似鐵板一塊,其實內部的利益糾紛紛繁複雜,所以在如何制定條約上分歧較大,尤其是在賠款、割地等項上。就割地而言,美國等國極力反對再向清政府割地,他們怕這樣會加速清王朝的滅亡,並且讓俄國的勢力過度膨脹。

在賠款方面,英、美等國認為賠款的數額不應該超出清政府的承受力,因此美國最初提議讓清政府賠款1.5億兩白銀,但德國和俄國並不這麼想,他們都想從這次戰爭中「大撈一筆」,相比之下,日本的態度顯得較為矛盾,它既想從中獲取一大筆財物,但又怕庚子賠款影響到《馬關條約》中的賠款。

八國聯軍

最後各國成立了一個賠款委員會,並且委託當時的赫德等人對清政府的財政狀況進行了評估。1901年5月7日,賠款委員會公布了最終的賠款金額為4.86億兩白銀,考慮到清政府的實際承受能力,最終定額為4.5億兩白銀。條約中還規定從1902年起清政府開始賠付,分39年還清,但是加上每年應該支付的利息,清政府一共要支付9.8億兩白銀。因為戰爭發生在庚子年,所以這筆錢又稱為「庚子賠款」。值得一提的是,參與了侵華戰爭的雖然只有8個國家,但最終分庚子賠款這杯羹的卻有11個國家。

庚子賠款數額之巨,曠古空前。列強原本的計劃是讓清政府分39年還清,但是令列強沒想到的是,清政府這個龐然大物最多就撐了十年就轟然倒塌。按理說,清政府既然滅亡了,那麼由它簽訂的那些不平等條約也應該隨之帶入墳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就拒絕承認過往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但是建立在清政府廢墟上的中華民國,為了求得列強的支持,承認了過往的那些不平等條約,這筆還沒有還完的賠款自然而然就落在了中華民國的肩上。

那麼中華民國有沒有替清政府填上這個窟窿呢?事實上,中華民國也沒有還清這筆巨款。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國際形勢風雲突變,我們對各個國家的賠款經歷了各種不同的結果。

二、列強為何「發善心」?

首先我們來說說那些放棄了這筆賠款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像一顆炸彈一樣打亂了整個世界。歐洲戰場打的熱火朝天,英、法、俄等協約國為了打擊德國在遠東的勢力,極力鼓動段祺瑞政府參加協約國,段祺瑞政府趁機向各國提出了延付庚子賠款的要求。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宣布正式參戰,於當年就停付了對德國的賠款。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奧地利和匈牙利(由奧匈帝國分裂而來)作為戰敗國,相繼放棄了這筆賠款。俄國放棄這筆賠款的過程較為曲折,先後經歷了緩付、停付,最終由蘇俄自動放棄了這筆賠款。當俄國國內爆發十月革命的時候,中國就已經開始考慮停止賠付這筆賠款,1924年,中俄雙方正式簽訂條約,蘇俄表示自動放棄這筆賠款。

首先開返還賠款之風的是美國。1904年12月上旬,當時清朝尚未滅亡,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就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白銀一事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交涉,在交涉過程中海約翰流露出對這筆賠款數額過大的不滿。梁誠敏銳地嗅到了這裡面的政治轉向,開始在美國國內活動了起來,希冀能夠爭取美國減免庚子賠款。

但真正對美國返還庚子賠款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還是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1907年,他向美國國會提交了關於退還庚子賠款的議案,這個議案最終得到了美國國會的批准。隨後美國相繼在1908年和1924年退還了所有的庚子賠款,大約價值2400多萬美元。

羅斯福

為什麼昔日如狼似虎的列強會突然之間大發善心?這事還得從義和團運動說起。義和團運動表現出來的嚴重排外情緒讓美國感受到了強烈的不安,列強對中國發動的戰爭不可謂不多,打擊力度不可謂不大,在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中國這頭雄獅暫時收斂了尖牙,但是正像義和團運動一樣,強烈的恥辱感和危機感讓雄獅的尖牙露了出來。美國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會在不久之後就轉變了對華政策。

恰好在1905年前後,因為美國的排華行為,中國內部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抵制美貨運動,美國的形象在中國一落千丈,美國在中國的市場面臨著堵塞的危機。用兵之道,攻心為上。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提升美國人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擴大美國的在華影響和在華勢力以及推行「門戶開放」運動,美國政府決定返還庚子賠款。

美國政府的目的,還可以從它對賠款用途的規定來看出。美國在返還賠款的時候,特意規定庚子賠款只能用於中國國內的教育事業。表面上看起來對中國是百利而無一害,但是美國同時又規定這筆賠款主要用於中國留美學生學費和開設清華學堂,而當時的清華學堂,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留美預備學校」。

總而言之,美國人只想把這筆錢花在供中國人在美國留學。當時的美國政客這樣解釋這樣做的目的: 「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的年輕人,哪一個國家所付出的努力,就會在精神和商業的影響上取得最大的收穫」,通過庚子賠款留學行動可以 「推動兩國間貿易的發展和培養為美國服務的中國領袖」。

看清楚了,拿中國人的錢,為美國培養能夠服務美國的中國領袖。

美國人的算盤,打的不可謂不好。義和團運動給美國的經驗就是既然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通過美國教育在這些留美學生心中種下親美的種子。等這些留學生回國相繼成為各個行業的翹楚之後,強烈的親美情緒就會將整個中國帶向美國的懷抱。這樣一來,美國的在華影響力就會無限膨脹,中國的市場也將永遠對美國開放。

除此之外,當時日本在東亞勢力的急劇膨脹也引起了美國的恐慌,中國每年有大量的留學生前往日本留學,美國害怕中國最終會倒向日本。不得不說,美國人下的這步棋目光不僅長遠,而且毒辣,很好地適應了當時國內外的形勢。

美國的此舉在很大程度上啟發了英、法等國,英國起初並不願退還庚子賠款,但是當英國看到了美國因為退還了庚子賠款而獲得的好處,再加之當時國際上民族主義勢力抬頭,帝國主義勢力衰微,中國和英國國內都有強烈的要求退還賠款的輿論。1922年,英國政府也正式決定退還庚子賠款。

同年,法國也決定退還庚子賠款。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緊跟其後,相繼退還了當年的庚子賠款。

在當初的十一國裡面,唯有日本沒有退還賠款。日本的原意本是想模仿美國退還賠款,用以吸引更多的中國留日生,但是當時的國人識破了日本的狼子野心,遂拒絕了當時日本提出的諸多項目,因此日本的退還賠款計劃隨之擱置。

極度諷刺的是,就算是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之後,國民政府居然還在對日本賠款,這筆賠款一直持續到了1938年。而日本,將這筆錢用在了侵華戰爭上,每一顆打死中國軍民的子彈,都可能是用這筆錢鑄造的。

三、錢花在哪了?

美國大約退還庚子賠款有2400多萬美元,英國是美國的1.7倍。這樣一筆巨款究竟流向了何處呢?

每一個國家在退還庚子賠款時基本上都會規定使用這筆退款的條件和途徑。之前已經提到了,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主要用於中國留學生赴美的費用,中國國內也掀起了一股留美熱潮,在這之前,中國的留學生主要流向了日本,但留美熱潮興起之後,形勢驟變,光1909年-1925年,留美學生就達到了1031人。

中國留日學生

中國留學生到美國之後大多進入了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高等學校,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諸如胡適、梅貽琦、趙元任、竺可楨等聞名遐邇的大師都曾受惠過這筆賠款。

美國還利用這筆錢在中國設立了清華學堂,本來是作為中國留學生前往美國的預科,後來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清華大學。

影視劇中的梅貽琦

法國、比利時和義大利等國的庚子賠款用途與美國大同小異,絕大部分都花在了教育文化事業上,也有花在慈善事業和鐵路等建設上的。

英國為了妥善處理這筆賠款,特意在中國設立了中英庚款委員會,1931年,由15人組成的中英庚款董事會正式成立。英國所退還的庚子賠款除了用於教育事業,更多的還是花在了保護中國文化和科研事業上。在南京淪陷前,就是靠著這筆賠款才得以派人將大批故宮文物運往大後方,而敦煌經卷也是靠著這筆賠款影印出版的。

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當時國內財政緊張,很多學校和科研機構都面臨著難以為繼的困境,而這筆退款則在很大程度上紓解了一些學校和機構的困境,例如西南聯大就曾經受到過清華庚子賠款基金的資助。

就科研機構和個人而言,在中英庚款的支持下,中國蠶桑研究所、北碚地理研究所相繼建立,而由梁思成主持的營造學社,在抗戰時期曾對我國西南地區展開過數次調查,其背後也是受到了中英庚款的支持,童第周、費孝通、鄧廣銘等學者也都受到過這筆賠款的科研資助。

文史君說

打著任何幌子的侵略都是不正當的行為,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上,歐美國家侵略不義,這是首先要明確的。但是在客觀上而言,中國的近代化確實與歐美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就庚子賠款而言,它的存在,既是中國苦難與恥辱的象徵,但在後期也為中國的教育事業、文化事業做出了推波助瀾的功效。美國、英國原本想要通過文化的形式影響留學生,培養親美、親英的未來中國領袖,但他們太低估中國人心中對於祖國的熱愛。當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無數的海外遊子,諸如錢學森、鄧稼先、竺可楨等優秀科學家相繼回國。語言可變,服裝可易,心中的中國根卻斬不斷。

參考文獻

宓汝成:《庚子賠款的債務化及其清償、「退還」和總清算》,《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

袁成毅:《中國對日庚子賠款述略》,《抗日戰爭研究》1999年第4期。

塗俊才:《庚子賠款與中國教育》,《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劉稚旖:《法國退還庚子賠款始末》,2006年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王小偉:《英國庚子賠款退還及使用情況研究》,2012年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李希朋:《英國「退還」庚子賠款始末淺析》,2013年外交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新安:《<辛丑條約>與庚子賠款退還始末(下)》,《百科知識》2020年第34期。

(作者:浩然文史·景蘇)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120d25bf1cdb5091220791684529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