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新能源車市場上主流的兩種類型,插混式和增程式在技術優劣上,前些年早已經有不少討論,要弄懂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插混式和增程式究竟是什麼,他們的原理是怎樣的。
混動大致上可以分為3種,他們分別是油電混動HEV、插電混動PHEV、增程式EREV。最早被大多數人接受的應該就是HEV,它也是目前普及程度較高的一種混動形式,也是許多傳統車企使用的。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豐田THS(混聯)、本田IMA與雪佛蘭VLOT(串聯)。HEV車型無需外接充電,電能來源於發動機充電以及動能回收系統,電機驅動低速低扭,發動機驅動高速及高扭,各取所長,既影響動力又可以達到節油的目的,這類車型並不屬於我們今天討論的範疇。
而PHEV的全稱是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如果說混動車型是燃油車與純電動車型的中間車型,那麼PHEV車型就是HEV車型與純電動車型的中間車型。它是在HEV的基礎上增大電池容量,而發動機既可以直接驅動車輛,也可以為電車充電,一般在純電模式下可以行使50-100km。這種車型需要外接電源為電池充電,短途行使可以完全依靠電能,長途行使再使用發動機,既節省了燃油,又不會存在續航焦慮。目前的代表車型有比亞迪DM-i,奇瑞鯤鵬DHT,吉利雷神Hi·X,有所不同的是各家對於HPEV的設定有所不同,也就是車在什麼時候用電,什麼時候又是發動機直驅。比如比亞迪的DM-i,它並不需要變速箱,因此發動機需要在車速超過80km/h以上才能直驅車輛。而像吉利雷神Hi·X就有三檔變速,發動機和電機的配合度可以更靈活適用更多不同的場景。
最後所謂的增程式EREV,實際上也就是插混的簡化版,與前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發動機完全無法直接驅動車輛,發動機僅僅作為增程器也就是發電機來使用,可以說增程式混動的技術門檻相較於插混來說更低,這也是為什麼新勢力造車都普遍使用的原因。
這樣說來貌似增程式相對於插混即節約了成本,又不影響使用,似乎是更好的選擇?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在高速路況下,純電驅動車輛的消耗是非常高的,而在低速時就相對於省電的多,而發動機在這一點上卻恰恰相反,堵車或低速時,是發動機最不理想的工況,油耗會非常高,而在高速巡航時,發動機則恰好處在最佳效率區間,油耗也能降低到很低的水平,如果這種情況下,增程式還要將發動機產生的動能變為電能,反而會加大能耗。由此可見插混做到了取長補短,發揮了純電模式和燃油模式的最大節能率,這也是為什麼插電式混合動力的車要比搭載增程式混動的車油耗低的原因。
寫在最後:其實在未來,不論是插電,還是增程都有極大的可能會被純電或更新的能源形勢所取代,好比近兩年的800V架構,一旦完全落地,純電車充電沒有時間上的束縛,再加上電池上的革新,更長的續航,這些都會成為取代混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