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瘋狂內卷的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畫卷落筆收官,回顧2023年1月,國6B的實施,持續13年的新能源國家補貼政策的退場,國內新能源汽車由於成本的提升,各家新能源汽車颳起了一整漲價風,正當大家都認為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時候,第一位攪局者出現了,沒錯它就是特斯拉。
就在漲價風的第五天,特斯拉逆風而行,推出了有史以來最強讓利,國產Model Y長續航版本降價直達4.8萬,然而特斯拉僅僅只是拋磚引玉。
隨後AITO問界、小鵬、領跑也紛紛加入降價陣營。2月比亞迪也開啟降價政策,推出「油電同價」的策略,3月,雪鐵龍C6大幅降價的消息霸榜,在政府聯合補貼下車價下降9萬元。隨後眾多新能源廠商以及燃油車也開始紛紛跟進,就連一直不降價的蔚來也通過拆分車主權益的方式,對旗下車型降價3W。隨後整個降價潮席捲全國,一汽、上汽、奇瑞、長安、北京現代等49餘家車企加入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補貼價格大戰。
為了控制價格戰的蔓延,7月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3屆中國汽車論壇上,16家車企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承諾「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就在大家以為這場降價戰告一段落的時候,上汽大眾對旗下9款SUV車型綜合優惠6萬元,再下調了3.17萬元的電動車型ID.3,銷量立刻從之前的月銷2000到月單破萬。即便是一線的豪華品牌,也對其部分車型開啟大幅度降價,例如奔馳的電動車EQE在今年下半年的成交價優惠了近15萬;寶馬電動車X5,從官方標價75萬,將至47萬。
除了降價以外,車企們還會通過改款、免息、送保養、禮包等形式來進行促銷,例如比亞迪秦,就在今年2月推出了秦PLUSDM-i 冠軍版,作為一款減配車型,新車價格連10萬元都不到,嘗到甜頭的比亞迪陸續將旗下的主流車型都推出冠軍版來搶占市場。據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11.1萬輛和2693.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0%和10.8%。
除了價格內卷外,技術也在卷,年初的時候大家還在討論哪個車能裝上8155晶片,轉眼到了年底車企們都已經用上了8295。再就是高壓快充,曾經百萬級別的電動車配置,現如今,20萬元左右的智己LS6、小鵬G6、昊鉑GT就可以體驗了。
不過,在如此內卷的汽車市場中,也有個別車企因為利潤下滑,走向破產,例如曾經在多個車評人力推的威馬汽車,雖然官方不承認,但股權凍結,拖欠工資等消息還是難以掩飾的事實。除此之外,天際汽車,拜騰汽車,恆馳汽車等汽車企業也都已經申請破產。回顧2018年,我國新能源車企有480多家,到了2023年,我國新能源車企只剩50餘家,合資車企方面,今年三菱汽車也宣布退場,由此可見,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可以預見,2024年,內卷會依舊存在,淘汰也會加速,應該還會有更多玩家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