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繼續?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會發生哪些變化?

2023-12-22     智電汽車

文/土木

2023年即將落下帷幕,各大廠商都開始布局2024年的新車市場。展望2024年,新能源市場的競爭仍將保持白熱化狀態,很可能帶來新一輪洗牌,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必然迎來新的變化。

比如今年火熱的「價格戰」,明年必然繼續,不過展現形式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保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給到更長的續航和更強的充電能力,採取「加量不加價」的模式。

受電池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目前穩定在15萬/噸左右,相比去年價格最高達到60萬元/噸左右(電池成本占整車的成本達到50%左右),今年電池的原材成本下降嚴重。

今年電池成本被壓縮,這就給品牌主機廠提供了降價增配的空間,這在續航增加方面表現尤其明顯。

去年中等價位的CLTC續航大多數都在450-500公里左右,30萬左右的車型大多在600公里續航已經算比較不錯的了。

混動車型,去年純電CLTC續航基本都在50-100公里左右就算不錯的了,今年零跑C11售價14.98萬的CLTC續航達到了180公里,16.58萬的續航更是達到了285公里。

純電領域,吉利品牌的睿藍7隻有14.97萬的售價,續航都可以輕鬆達到605公里。800/900/1000公里的車型也都不再稀奇。

電動化將聚焦於補能效率的提升

經歷電池技術幾年的發展,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已經把電車CLTC標稱續航普遍提升到600公里以上,但是續航焦慮顯然依舊沒有得到解決

同時,車企已經開始著眼於快速補能賽道,快速補能分兩個方向,一個是車端800V電氣架構平台,一個是快充樁。

800V車型越來越多,23年大多還是集中在偏中高端的車型,比如問界M9、阿維塔12、理想MEGA、昊鉑等25萬或以上車型,而且補能大多錨定10分鐘補充續航200km以上。

24年預計將會有更多搭載800V的電車發布,而且價格有望下探到20萬左右車型,30萬以上800V應該有望進入10分鐘補能300公里的門檻,當然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但趨勢是沒錯的。

快充樁方面應該是一個持續建設的過程,但24年各大車企以及第三方顯然會將快充樁放在一個更加重要的地位,華為、理想、小鵬、特斯拉都在積極參與其中。

AI晶片和大模型用於智能座艙領域。

基於場景的語音智能化助手。如在車機表達我有點冷,車輛助手直接打開空調為你提供舒適的溫度體驗。又如我想跟你聊聊天,車機語音助手就會像個老朋友一樣尋找你喜歡的內容聊天。

增加車輛的語音小夥伴。類似於蔚來的Nomi,做有溫度的語音助手,語音助手可以作為旅途小夥伴,能夠基於AI大模型完成任務式的指令。比如我要訂「哪裡最近的酒店」,可以通過智能搜索,支付寶綁定完成酒店的預訂任務。任務式的語音方式讓語音方式更加便利。

各個細分市場都會被填滿

例如國產車在過去幾乎沒有涉足過的雙座敞篷跑車領域,現在有了名爵Cybetster:雙座,雙門(並且是剪刀門),軟頂,起售價格31.98萬。

後驅版本4.9秒破百,頂配四驅版本3.2秒破百,動力足夠炸裂。受限於車身尺寸,只能塞進去一個77度的電池,CLTC續航580公里。這樣的車型,這樣的動力總成規格,頂配四驅版本售價也僅需35.98萬,性價比非常高。

越野方面,比亞迪、長城、奇瑞也各自推出了自己的插混越野車型。例如比亞迪方程豹的豹5:1.5T發動機搭配前後雙電機,綜合可以產生660馬力,推動接近3噸的豹5百公里加速只需要4.8秒。去到了高端豪華越野市場,也有坦克700,仰望U8等。

新能源MPV方面,則幾乎成了新勢力們的主攻方向,極氪、騰勢、嵐圖分別推出了自己的MPV產品,蔚來、理想的也馬上上市,比較有特色的是理想MEGA,在設計上非常的大膽,非常前衛。

寫在最後:

2024年會是汽車產業的生死存亡階段,這一輪由新能源和智能駕駛引起的產業變革,誕生了許多新入局的玩家,和傳統車企經過幾年的廝殺後,在產能過剩時期將正式進入淘汰賽,就看誰能活到最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e9bcbe3396bc4b4463b635850c3df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