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小咪分享了一本書,見賢思齊,我也立刻找來看:
這本書是《文案的基本修養》,作者是東東槍。全書共 99 篇小文,寫給文案工作者,很好讀也很實用。
文案創作的本質和自媒體運營、語言學習有很多共同之處,都需要大量輸入、觀察,訓練審美,然後去創作和分享。
這裡沒有短平快的爆款技巧,而是從一位廣告人的角度分析那些「簡單的大道理」。
和學英語、做自媒體一樣,要有笨功夫日積月累,也要用巧力,在做事中看到問題的本質,然後總結自己的知識體系。
全書的關鍵詞之一是「洞察」,共出現 102 次。
比如「走心」的底層是洞察:
訓練共情能力是創作者的基本素養,要從日常做起:
「真誠」也是一種能力:
基於我 10 年的自媒體經驗,書中一些內容是難得的大實話。
比如我們憑什麼認為我寫的很好啊,怎麼這麼多人不識貨?我們憑什麼「麻煩大家幫我轉發一下」?學了那些多技巧為什麼收效甚微?
除了這些內容,閱讀時作者提到了什麼,感興趣就也讀一讀。
比如提到王小波的《花剌子模信使》,找到原文讀;提到 Cadbury 的經典廣告 A glass and half full of joy,找到視頻看。
這些都是動動手,花上幾分鐘就能漲知識的微學習。
還有一些「借題發揮」,為讀書而讀書。
比如讀到:
立刻打開 Anna's Archive,找到 PDF 版本。
好看就多看點,不好看掃幾眼也不吃虧。在我看來,這是英語學習者、自媒體創作者的基本習慣。
有些文中沒有直接給出書名,可以在文末的書單中找到:
書末的推薦閱讀中,有幾本我之前也讀過,比如《英華沉浮錄》、《余光中談翻譯》、《故事》、《萬物簡史》。尤其是這本錢歌川先生的《翻譯的基本知識》 ,8 年前讀過,很受啟發。
這些書單也讓我學到,想在任何一個領域做出點名堂,一定離不開大量閱讀和跨界學習。
如作者所說:「要做一個好文案,第一步就是不要只把自己當個文案,不要把自己只當作一個遣詞造句、鋪排文字的手藝人。」
做自媒體和學英語也是這樣。
想做好自媒體,我們自己要知道那個「好」是什麼,從數據陷阱、虛擬光環中跳出來看自己在做什麼。想學好英語,不能天天盯著詞彙書語法書,去了解一下基本的心理學、經濟學,思考與決策、咖啡和露營,這些「不務正業」往往會打開新世界、新思路
猜你還想讀:
· 為讀書而讀書
· 我們為什麼讀不懂這段英文?
· 學英語,不需要講太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