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見了一些人,讀了一些書,有一些觸動,把一些想法也記在這裡說給你。
1.
跟 Angel 一起看視頻畫畫,畫到聖誕老人的帽子時,視頻中說了個pom pom,我沒聽過。
我問 Angel 啥意思,她說是那個 fuzzy ball,過後我查了一下,學到了!
Moral: 小朋友有小朋友的學法,成人有成人的學法。綜合使用最佳,不求甚解在做中學,也來都來了多查一下。
2.
所有的結果,來自日常的細水長流。無論是學習、關係還是個人成長,所有的困惑都不是現在才出現,是一直沒有面對;所有的喜悅也不是做對了某一件事情,是來自自己的誠實和認真的行動。
3.
送 Angel 上學的路上,我倆聊天。
Me: you are a wonderful girl!
Angel: No.
我心想她是不是內心在否定自己,或者不喜歡我這種形式的鼓勵......
下一秒她說:Everyone is.
4.
讀《人生困境整理術》,讀到:
想到昨天早上,日出後煮一壺茶,然後在營地散步,切身感到「意念就不得不慢下來,心情也由此放鬆。」
這兩年嘗試了許多運動,最喜歡的是慢運動,一邊感受,一邊練習 catch and release,最後呈現的狀態是由內到外的放鬆——「鬆弛感」來自不追求松不鬆弛,允許一切,探索一切。
5.
上個月的課中,有位學員人在清邁,當初說約杯咖啡,今天才約上。
她還給我們帶了禮物,很巧和我用的精油是一個牌子。聊聊英語學習和 coaching,有交流也有邊界,很舒服。
6.
讀 How to Know a Person時,讀到 life tasks,主要講每個階段都有目標和焦慮。
上課時我提到,小咪和我說過,雖然我現在經常說這個那個不重要,當年我自己學習的時候還挺卷的。只是我過了那個階段而已。
翻到 7 年前做的課程,那個時候我就開始每天幾十頁讀書、寫筆記、教人讀書:
讀不懂那就多花功夫,讀不進去那就逼自己,狠招不好用就從底層心法上做功課。試來試去,綜合能力變強,越學越高效,也越學越充實。
7.
這本 Coach the Person, Not the Problem 很好讀,對我很有啟發,也加深了對 coaching 的理解。比如coaching有自己的局限性,you can』t coach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 coaching 不只是問問題——問題要和 reflective statements 結合在一起變成 inquiry。如果coaching的核心是解決問題,一步一步分析問題、做計劃,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是 transactional coaching。
更難的是面對自己,穿過情緒看到底層的 beliefs 和 automatic thoughts。
看到自己,一定會不舒服,那些表面的問題下有更深的根,這些根帶來的覺察無比痛苦,但那也是成長的來源。
我們自己容易陷入情緒上頭和自欺欺人,容易用拚命解決問題來屏蔽內心的感受,這時我們需要 coaching 這樣的工具幫助。相比解決問題,我們更需要重新審視這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了解自己。
8.
從小到大,有太多人教我們該怎麼做人做事,我們從來都不缺意見、指手畫腳、我為你好。從小到大,我們很少感到「被看見」,慢慢也忘了自己是誰、想做什麼,想著去活著,做大多數人做的事情就好了,想那麼多幹嘛。偶爾看到自己內心的想法,焦慮慌張,想方設法把它屏蔽,告訴自己算了吧。
也可能,在某一個瞬間,某個人某本書某個意外,讓你感到被看見。一切就都又回來了。闖過恐懼和羞恥,找到不完美的禮物。最後依然平凡無奇,但感受過被看到,感到自己身上有光,會更願意去擁抱這個世界。
9.
讀完 How to Know a Person,告訴自己,做一個發光的人,是建立品格之路,這場訓練里一定要與他人一起練習。在期待和失望中鍛鍊心性,選擇勇敢。
下一秒就體會到這份練習帶來的沮喪,想著有一些溝通交流的功夫還不如自己看會書,在書中與智者交流更能受教。
想到這裡,又感到,這個覺察就是練習的結果。那些比較和失望又是來自哪裡?是陷入了那種 mindset?
There is no coming to consciousness without pain.
Spot, Stop, Swap. 這矛盾、糾結和若有所悟,是成長的基石。
有沒有什麼特別想做的事情?比如想見一個人,想去某個地方,為什麼沒有去做?
是的,有很多理由,有很多考量,是不是也有可能並沒有那麼想做,創造一個遺憾更能讓自己心安理得吧。想做就去試,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最簡單的你想讀一本書,沒買到紙質書就去找電子版,沒有免費的下載就去買正規途道的電子書。不會操作?立刻去學。多數技能都是在想解決一個問題中無意獲得的。
10.
人生是由那麼幾件特別想做然後去做了的事情發生變化。
比如 10 年前我問了 Justin 一個問題,然後我們成為朋友成為合伙人。6 年前一無所有,孩子剛出生,我們去北京生活。3 年前知道清邁有很多國際學校,就來看一看,開始一段新生活。一切都是fluke。
沒有特別的設計,不知道要去哪裡,但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
一路上有許多幸運,除了幸運呢,至少要有「特別想,並且為之付出了努力」。這樣一來,到頭來可能沒有完成那個特別想,但會發現多了一些選擇,也提升了一些能力。
問自己,真的羨慕嗎?願意付出羨慕背後的努力嗎?真的想要嗎?原以為這個選擇承擔取捨嗎?
不逃避,也不妄言挑戰什麼。去覺察,然後接納,與一切共存,這種由內到外的力量更自由、更強大。
猜你還想讀:
· 你是真的羨慕嗎?
· 做一個會發光的人
· 最近發在朋友圈的一些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