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過讀者問答。
昨天文章留言區 ,有兩位讀者留言。我回復完還在朋友圈寫了一段,也記在這裡。
一位讀者留言,問「積累完不複習就忘了」該怎麼辦?
幾年前我可能會簡單粗暴地給出一個答案,比如——忘了就忘了唄。現在看,這個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怎麼做」的困局下面有個更深的「為什麼」。
我寫了那麼多文章筆記,很多都忘了,記憶力也沒有因為持續學習增強多少,只是悟到很多問題並不是問題——學習就是不斷學、不斷忘,下功夫的地方會內化,糊弄的地方會遺忘。那些聽起來無比正確無比科學的方法,多是反人性的,並不實用。
最簡單好用的一招就是持續學下去,技巧是,在學習過程中加入「有點難」和「故意笨一點」。不過,想讓這招有效,根本還是戒驕戒躁,滿滿的好奇心和自我接納。
推薦你讀:我是如何複習的?
還有位讀者問我,怎麼看自媒體上的一些英文知識貼:
我也寫過很多吸引噱頭的文章,比如我每年都會蹭蘋果發布會的熱點,之前還寫過許多點評明星的英語。如果能讓大家在娛樂的同時學點英語,那當然好呀。
每個人能夠提供的價值不一樣。
網上那些知識投喂貼有價值,只是不是我的興趣所在,我對「主動學習」更感興趣,比如之前我還寫過一篇《手把手教你蹭熱點學英語 》。
我一直主張「用無處躲避的社交媒體輔助自己成長」,而不是追逐數據,成為別人眼中的「他很厲害哦」。只有自己變強,持續成長,行走江湖才有底氣。有多少關注又如何?自己實力不行,多年吃個老本,靠糊弄初學者掙錢,是一種取財之道,但不是我期待的方式。
從搞錢的角度看,我找到了自己的 niche。
我就是寫給英文水平已經還不錯的讀者,寫給英語老師們、同行們。這些人最能看到我能提供的價值,和他們溝通起來更高效。由於能夠提供特別的價值,我的定價也可以高一些,這樣做出的課程也可以逼著我持續學習。
以我這麼多年的網感,我知道大眾想看什麼。寫一些帶節奏的觀點,很容易觸動情緒,閱讀量也就上去了。但我的觀點重要嗎?我更想分享想法。我的想法是更平衡的平和的,但這是真實的我。前幾天錄播客我還提到,我從來沒寫過《三本畢業,30 歲前年入百萬》這樣的文章,但不是我想宣傳的點,不想以這種方式吸引關注。
我想和更多人分享我的沮喪和迷茫,承認幸運,也接受一切。比如我之前拍過一個視頻《當年你考上了清華,我勉強讀了個三本》,幾個月前東南亞到處嘎腰子時寫過一篇《來清邁旅遊,安全嗎?》
我不做那種短平快標題吸引人的內容,主要還是我通過我的方式,達到的效果還不錯。我變得更自信更自由,狀態很好,很知足,因此也不需要用那些噱頭去爭取什麼。如果剛剛開始做自媒體,什麼都試一試,在模仿他人和研究數據中找到一條自己的路。
今天剛看了後台數據,這一年我只多了 1w 新關注,這很正常,能認真看我這類內容的本來就是小眾,我已經感到很幸運很知足了。
最後再補充兩句。
我和朋友們常說,我在乎的不是你做多大的生意、有多少關注,我在乎的是你是什麼樣的人,關心的是你的狀態怎麼樣。我想做自媒體也是這樣——利用自媒體,別被它消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堅持,也都有盲點,通過學英語和搞錢,我們能越來越認識自己是誰、想要什麼。能出來做事的人都挺不容易的,不管是為了什麼,自己用雙手和大腦掙錢,是值得尊重的。
寫到這裡,我發現我對這兩個可以立刻回答的問題,又多了一些想法。謝謝這兩位讀者的問題,也希望我的回答也給你帶來了一些新想法
猜你還想讀:
· 我做自媒體教英語搞錢的思路
· 寫在25w關注的碎碎念
· 我會怎麼讀這本Elon Musk英文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