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 | 杭州話劇藝術中心貳捌零號劇團首部作品《特洛伊女人》雲端首演

2022-05-16     有染

原標題:真好 | 杭州話劇藝術中心貳捌零號劇團首部作品《特洛伊女人》雲端首演

十餘家平台同步直播

各平台累計觀看人數超 15萬人次

7萬+點贊

5月14日晚, 杭州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 貳捌零號劇團演繹的古希臘經典共生劇場 《特洛伊女人》全國首演精彩呈現。

作為貳捌零號劇團的首部作品,該劇在特殊時期嘗試「雲端直播」的觀演模式,實現了戲劇展演形式的探索性突破。

《特洛伊女人》由國家一級導演 王曉鷹擔任藝術指導,青年導演 張一丹改編,集聚國內優秀主創團隊,歷經 5 個月打磨完成。該劇原著為「劇場裡的哲學家」——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之一 歐里庇得斯,經由 羅念生翻譯。

此次改編版本以特洛伊城邦中三位性格鮮明、極具典型性的女性視角,控訴了戰爭和人性弱點。

LOOK

ONE.A

兩千多年的「當代」跨越

經典改編再現共通的人性力量

「不要去希臘!不要把海倫帶回來!不要把木馬拖進城!」

卡珊德拉的三聲吶喊,撕破了沉寂在黑暗中的平靜,穿透兩千四百多年的古希臘遠古回聲由此傳來。

悲痛卻堅毅的城邦王后赫卡柏,瘋狂又清醒的女祭司卡珊德拉,痴愛且倔強的王妃安德洛瑪刻,演員們以各自鮮活的性格、豐盈的情緒、矛盾的情感,將戰爭之下三人各不相同的命運衝突、聯結共通的人性力量表達到了極致。

《特洛伊女人》是一部發人深省的現實主義劇作,它的 主旨並不僅僅是批判戰爭,更深藏著生命、自由、正義、人性等亟需思考與審視的多層次矛盾

這些矛盾跨越了時間與地域,在貫穿2000多年的時空中,銜接了劇作家創作時的那個「當代」和演出的這個「當代」以及身處當代的我們。

導演張一丹表示, 歐里庇得斯的創作情懷和創作初衷令人崇敬,該劇原著多達2萬餘字,是歐里庇得斯創造性地用女性視角講述古希臘詩歌的經典劇目 。

改編過程中,導演深諳原著精髓,以「 」為關注點,聚焦人類精神情感,放大人性光輝,進而挖掘出剛柔並濟的女性力量,深刻詮釋了這部古希臘經典作品「接通當代」的現實意義。其中的衝突與張力,給予了觀眾們耳目一新的震撼感受。

LOOK

TWO.B

兩種文明的「中希」契合

沉浸式共生劇場創新美學腔調

這是遠古與現代既繼承又顛覆的碰撞,是中國和古希臘兩個文明古國的契合。

文化雅韻與抗爭狂歡的當代性,文明差異巧妙融合的整體性,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特洛伊女人》借鑑融入中國古老傳統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 皮影戲,象徵寫意的中國傳統意境巧妙中和了古希臘戲劇龐大繁複的內容。

多媒體影像與極簡白布,機械化燈光與質樸油燈,在古典和現代之間達成平衡。

大堂鼓和篳篥聲聲入耳,兩種承載中國上千年歷史的傳統樂器,創造性地編織成了散板音樂式的命運交響。

服裝秉承古希臘戲劇簡約典雅的風格,大面積的白色飾有手繪圖騰,包裹著女性柔軟的身體,通過現代新意肢體元素表達情緒,充分展現了女性亦柔亦剛的堅韌力量。

藝術指導王曉鷹提出:「 跨文化戲劇,其真正意義不在於『跨』,而在於『合』。」

《特洛伊女人》在美學腔調的探索上,實現了兩種文明在不同時代的交融共生。

LOOK

THREE.C

從無到有,從0到1

公益「雲」首演打破劇場「牆」約束

流沙迴轉,殘垣復原,日光鳥鳴,所見盈彩。

《特洛伊女人》以「 倒帶的溫柔」收尾,前後強烈反差直擊觀眾內心柔軟。大家在評論區紛紛表示:

「聽到了嗎?我正在螢幕前鼓掌!」「震撼到一時語塞,等我寫repo!」「看完線上更想看線下了!」「首演竟然免費直播,你們要不要這麼用心...」

這是一次從無到有的突破,也是一場從0到1的考驗。

全新廠牌、首部作品、雲上首演... 貳捌零號劇團與《特洛伊女人》,發生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奇妙反應,也遇見了諸多不可預見的強勁挑戰。

作為杭州話劇藝術中心的新生品牌,貳捌零號劇團致力於以創新、青春、兼容的態度打造戲劇藝術新勢力。

當前特殊時期,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精神補給,杭州話劇藝術中心與貳捌零號劇團堅持公益「雲」首演,打破劇場「牆」約束,積極探索雲端平台的無限可能,果敢打破戲劇觀演的時空桎梏

話劇《特洛伊女人》發生在時隔兩千多年前的英雄時代,我們亦正處於這樣一個全民抗疫的英雄時代。

正如該劇托古喻今的現實意義是對「 當下」的審視與反思,是閃耀著的人性光輝,是絕處逢生,是抗衡命運,是人文關懷,是美好願景。

以「藝」抗疫,也是我們所做出的、符合這個時代的回應: 抗爭當下困境,詮釋人性力量,創造藝術可能,傳遞愛與希望

-劇終-

大家最近有看什麼線上演出嗎?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內容為友推

圖文由劇組提供

經靈魂編輯部整合

攝影 劉璇藝、楊雲偉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眾人談·戲劇在特殊時期的策略 | 線上和現場,挑戰或機會

致2022年 | 在「前行」的時代,遇見最好的一代人

評·王翀導《等待戈多》 | 等待之後的思考,大於作品本身

眾人談·戲劇在特殊時期的策略 | 線上和現場,挑戰或機會

觀點·鄭新文 | 在「新常態」下演藝機構應該提供什麼產品/體驗?

眾人談·進劇場 | 今年開春,你買的第一張演出票還記得嗎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林懷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蔣瑞徵 | 黃俊達

沈偉 | 杜邦 | 馮英 | 段妮

桑吉加 黎星 張晉浩

大劇場版《枕頭人》 | 《傾城之戀》 |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電波》

烏鎮戲劇節

亞洲大廈| 進念二十面體

上話·新文本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65cec87f8782806c046f466c2e13d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