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價將回歸成本水平,明年買新能源車更合適?

2023-11-01     智電汽車

文/桃李

不知不覺,2023年已經逐漸步入尾聲,相信之前還在猶豫和選擇觀望的消費者估計此時看到身邊的朋友都提了車準備過年開車回家多少有點按捺不住了,該不該買車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筆者的建議是,如果你是剛需用戶,對車的需求很大,那麼價格變動對購車影響不大,可以直接入手,畢竟早買早享受;但如果你想買新能源汽車,暫時不急著用車,並且又怕降價背刺,那麼最好還是再等等。

其實今年的汽車市場,從整體上看絕對是非常卷的,上半年東風系掀起的降價大潮讓不少品牌被捲入其中;而下半年在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降溫,加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價格戰依舊沒有停下。

目前剛進入十一月,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一哥」的比亞迪就打響了降價的第一槍,旗下護衛艦07降價1.8萬元;海豚和海豹冠軍版降價7000元;宋PLUS 冠軍版和驅逐艦05冠軍版降價5000元。

這波降價大機率是為了完成此前定下的三百萬年銷量,在九月份時,比亞迪銷量達到了286903輛,而彼時銷量目標已經完成了69.32%。但根據計算,後續三個月比亞迪的月均銷量必須達到31萬輛,難度不小。即便是銷量最好的比亞迪都面臨著銷量目標的壓力,其他大部分品牌自然不用多說,所以接下來卷是一定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導致新能源汽車價格高漲的罪魁禍首——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價格在今年持續下降。以碳酸鋰價格為例,去年最高點價格接近60萬元/噸,而上海鋼聯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1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均價較前一交易日下跌0.1萬元/噸至17.1萬元/噸,相比去年的最高價格暴跌70%。

而今年以來,已有多個品牌宣布了相應的價格調整,但車價始終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不過,目前鋰價下行趨勢依舊明顯,有分析認為,當前產業鏈仍處於供需雙弱狀態,終端方面拿貨需求疲軟,少有採買,現貨價格依舊維持跌勢。甚至有人認為「風口已過」。

近期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副總經理張雄表示,電池及上游企業瘋狂擴能,產業鏈已經出現嚴重產能過剩,價格競爭愈發激烈,2023年動力電池產能1600GWh,而市場需求則為700GWh,利用率為43.75%,且目前開採成本大幅低於現價,未來鋰鹽價格將隨著供給釋放而下跌。隨著原材料價格、電池體積/重量密度提升,EV成本將得到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舉辦的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就曾公開「吐槽」電池成本太高,動力電池成本占到了整車成本的40%甚至是60%,並稱「自己完全是在為寧德時代打工」。

顯然供需關係已經出現了「兩級反轉」,加上市場競爭的加劇,所以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自然也有下降的可能。而且降價的趨勢在今年已經初現,年初「998」的比亞迪秦PLUS近期已經降到了「948」;而近期長安啟源A05更是亮出了8.99萬元的價格,油電同價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

寫在最後: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這一次「等等黨」大機率將等來了想要的勝利,此前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政策已經確定延期了,雖然有一定的變動,但大部分消費者依舊能夠享受到優惠。

當然,筆者認為不只是價格上的勝利,因為目前許多品牌正在將過去高大上的智駕等配置下放,隨著技術的提升,未來消費者或許能夠花更少的錢獲得更好的體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d45c6fd1d5f03c32191738a89a2f7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