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 2043篇文章
說到ICU,有人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病人全身插滿了各種各樣的管子,看看都覺得難受。所以ICU還有各種各樣的鎮痛和鎮靜藥物,不但要治好病,還要儘可能讓患者覺得舒適,減少病人的痛苦才行。
說起ICU的鎮靜和鎮痛,這其中的故事還真不少。以往人們認為為了儘可能消除患者的痛苦,就應該給病人充分鎮靜,讓他們最好舒舒服服的睡過在ICU的時間。可是後來人們發現這樣有問題,大量應用鎮靜藥物後,患者用呼吸機的時間、住ICU的時間都延長,醫療費用增加,而且還可能出現譫妄等一系列問題,因此現在的理念也改變了,要把深鎮靜變為淺鎮靜,有限度的鎮靜。
同樣在ICU鎮痛上面人們的認識也經過了轉變。以前ICU醫生沒有那麼重視鎮痛,病人一煩躁首先想到的就是給病人鎮靜,對於鎮痛往往擔心其帶來的影響胃腸蠕動等副作用。而現在的觀點把鎮痛的重要性提到了鎮靜的前面,認為如果患者煩躁時,我們首先就應該給患者鎮痛,只有在充分鎮痛的前提下,才考慮給患者有限的鎮靜治療。
ICU里常見的鎮靜藥物有咪唑安定、丙泊酚、右旋美托咪啶三種,而一些老的藥物例如安定,已經被這些新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藥物替代了。這些藥物各有特點,有的起效快、有的作用強,有的甦醒快,有的對呼吸抑制作用小,有的對循環抑制少,有的降低顱內壓,有的還有各種保護作用,對於ICU醫生來說,正確的為不同的患者選擇最合適的鎮靜藥物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問。
ICU常用的鎮痛藥物,比較古老的有嗎啡,現在仍然常常使用。後來發明了芬太尼,作用強副作用少,就是那個最近讓美國很頭疼的濫用藥物。最新的鎮痛藥物有瑞芬太尼,它的特點是藥物作用消除快,一旦停藥作用可以迅速消退,這樣就大大減少了藥物蓄積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此外還有各種解熱鎮痛藥物。與鎮靜藥物一樣,ICU醫生使用鎮痛藥物時,不但要考慮其鎮痛效果的好壞,還要考慮藥物對患者病情的其它影響,例如對顱內壓影響是什麼,會不會誘發患者癲癇,對病人噁心嘔吐、尿瀦留、哮喘的影響有多大,會不會造成患者成癮。所以說醫生給病人開藥可不是寫張處方那麼簡單,需要方方面面考慮各種問題,這種複雜性不是學醫的人是難以想像的。
最初人們對於鎮痛鎮靜的理解就是讓患者感到舒適,可是後來人們認識到鎮痛鎮靜本身也是疾病治療的一部分,對於患者的康復有重要的意義。例如腦外傷昏迷患者,雖然他們已經不知道疼痛了,但是我們還是要給他們使用鎮靜鎮痛藥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鎮靜藥物如咪唑安定和丙泊酚可以降低顱內壓,減少腦代謝,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到保護作用。鎮痛藥物則可以減輕疼痛的有害刺激,以及交感過度興奮給機體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對於一些肺損傷呼吸急促的患者,我們除了鎮痛鎮靜,甚至還要使用肌松藥物來避免患者過度呼吸產生進一步的肺部損傷。這些鎮靜藥物的保護作用還牽涉到非常複雜的分子機制,是醫學上研究的熱點之一,也是我們手裡對抗疾病,保護患者的有力武器。
作者: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急診危重病科
盛阮妹 王學敏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9qC9W0BMH2_cNUgM7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