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牟鈞健康的負責人

2020-02-25     達醫曉護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2301篇文章

一輛救護車在一家大醫院急診室前嘎然而止。車上跳下兩位健壯的工作人員,動作麻利地抬下一個擔架,擔架上的病人面色蒼白、吸著氧、輸著液,隨車的醫生高叫:「室顫、室顫。」

急診室醫生、護士、接病人的推床已經等在那兒。醫生拿出聽診器只聽了幾秒鐘,便叫:「快、快!」

護士也不問病人姓甚名誰?有何不適?病人一轉移到推床上,立即叫:「讓開、讓開。」把病人飛快地送進搶救室,醫生已經搶先一步進去了。

陪送病人的是病人的兩位同事,被保安堵住,只能站在搶救室門外。保安示意他們可以坐在門邊的椅子上,他們不坐,很焦急地輕聲打著電話:「在搶救、在搶救……」

又有兩位醫生進了搶救室,看來是來增援的。

半個小時過去了,搶救室里出來一位醫生,一邊拉下口罩一邊問:「誰是牟鈞的家屬?」

兩位陪同人員走上一步:「我們是送他來的同事,他家屬在外地,我們政委馬上就到。」

醫生說:「病人心跳已經停止,他在救護車上已經發生心室顫動,並做過去顫治療,來院後心跳停止,經復甦曾短時間復律,但很快又停搏。根據心電圖和心肌酶譜等檢查:病人是大面積心肌梗死並發惡性心律失常。看來已無希望,你們要有思想準備。」

這醫生的一段話里有不少醫學術語,兩位同事雖看上去也是科技人員,但未必都聽懂了。不過,「心跳已經停止」是聽懂的,「大面積心肌梗死」也是聽懂的。其中一位幾乎脫口而出:

「心肌梗死不是可以放支架治療嗎?」到底是科技人員,問得有理。

「心肌梗死是可以放支架治療的,但這病人心跳已難維持,已無條件做此治療。」

醫生的回答還是書卷氣了些,如果說成大白話、便是「心臟都不跳了,還放什麼支架?」

兩位陪同人員禮貌地點了點頭,大摡是聽懂了,又隨手行了一個軍禮,他們雖著便裝,但估計是軍工單位人員,習慣成自然。

西北某地,有山但不高,有水並不深。山坡上長了些柿子樹,一到秋天紅成一片,山坡下一些羊在吃草,遠望過去,白色的羊群恰與藍天白雲相映,偶爾有村民的牛車走過,到反而更顯空靈之美。此地名三灣村,也就五六十戶人家,村民中多有姓牟者,據村裡最年長的牟老爺子說,當年漢武帝派大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他們牟家的祖先隨軍遠徵到此,也就在此定居下來了。

這地方山不髙、水不深,但頗有靈氣,原因在於村上的人重視文化,凡60歲以下的人起碼皆有初中文化水平,讀過高中的不少,大學生也好多。單表牟老爺子的孫子吧,西北軍事工業大學畢業,分配在一個軍工研究所工作,由於工作努力、成績顯著,又由國家公派去了美國一所著名大學進修學習,不但拿到了該大學的博士文憑,還在一家研究所工作了兩年,事實上接觸到許多核心技術,回國後被國防科工委系統訂為該學科的領軍人才,不久晉升為(教授級)研究員,又不久,擔任了該研究所的副所長,其人名為牟鈞。

牟鈞為人豪爽,業務精通、人品亦佳。到35歲上取妻王姓,是當地的一位中學老師,又一年生一子。王老師敦厚賢惠,知牟鈞身負國防科研重任,對其工作大力支持,不但一應家務、育兒事情全不勞牟鈞操心,牟鈞工作需要長年出差外地,王老師亦從無怨言。

應該說牟副所長工作、家庭諸事順應,前途遠大。

牟鈞有吸煙嗜好已久,軍工大學、軍工單位男性居多,生活又較單調,吸煙者甚眾,大學老師、單位領導都吸煙,單位領導甚至要搞些「好煙」犒勞員工。醫務室里貼了張「吸煙有害」的宣傳畫,也沒人理它,研究所中青年人員多,也很少生病,醫務室是根本不去的。結婚之時王老師曾勸過牟鈞戒煙,但戒不了,他告訴新婚的妻子:

「額(我)讀中學時便開始抽煙,至今抽了將近20年了,身體已經適應,也離不開這煙了,一要戒煙,只怕對身體不好。」

王老師似乎以前聽人說過,說是吸煙久了,人體便與這尼古丁達成了平衡,強行戒煙反而破壞了這個平衡,會生大病,也就這意思。王老師愛夫心切,也就只好聽任他抽煙了,只是說:

「儘量少抽點吧。」

「嗯。」一場戒煙的勸告,就此畫上了句號。

牟鈞也愛喝酒,王老師只是叮囑他千萬別喝醉,因為酒喝醉了傷身體。王老師聽說:少量飲酒有益健康,所以王老師還會不時給他準備些酒喝。

飲食方面牟鈞很是隨意,「隨意」二字一般表示不挑剔,有什麼吃什麼,牟均確是如此。不過他對於飲食還很「隨性」,想怎麼吃就怎麼吃,飲食既無規律,又不講求科學。比如大多不吃早飯,中午食量很大,可能是經常要加夜班工作,幾乎每天都吃夜宵;飲食偏咸、偏油,多米麵製品,少蔬菜、水果。夫人有意糾正,但積習難改,不但經常出差在外,即使在家亦因夫人所烹食物多淸淡,便多在研究所食堂用餐,夫人鞭長莫及。

牟鈞體格健壯,很少生病,多年來確實連感冒都少有,他自己對此十分自信,自信的結果是覺得自己身體很好,不必浪費時間去鍛鍊身體,也不必斤斤計較血壓、血脂之類的事。原來這幾年每年例行體格檢查,皆查出牟副所長血壓高、血脂高,還有脂肪肝。不過這類情況十分普遍,特別是所領導班子成員中幾乎皆有點這些問題。

政委關照了醫務室的醫生,根據牟副所長檢查的結果、送藥上門,並交待家屬叮囑認真服藥。此舉不能不說組織上對這位員工健康的關心了。可惜牟副所長在生活行為上依然我行我素,降壓、調脂的藥物也不認真服用,夫人說過幾次,毫無效果,一次甚至引起爭執:

「每天嘮嘮叨叨,你不怕煩、額怕。沒病沒疼的吃什麼藥?最近事情正多,你少煩額。」牟副所長說

王老師為人忠厚,委屈地流了眼淚:「你要這樣我也沒有辦法。」

為了牟鈞的髙血壓,夫人買了電子血壓計回來,並告之測量之法。儘管工作中牟鈞日日操縱各種儀表,但這血壓計幾年來竟一次未曾主動用過,因為覺得沒有必要。

喜訊傳來:牟鈞團隊的一項科研成果獲國防科工委大獎,牟鈞記二等功。

這兩年,牟副所長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加以缺少運動,逐步心寬體胖起來,尤其這腹部的脂肪更如其自己所言「很是發達」。例行體檢:血壓、血脂只升不降,脂肪肝如故,又查出血糖高、血尿酸高。牟副所長笑了:別人三高,額四高,他們三高有症狀,額四高不痛不癢,沒事。關於血糖高的事,醫生建議要進一步檢查,牟副所長口頭上同意了,不過根本沒放在心上,到了約定的時間也沒去查,醫務室找他,他已經出差去了。

牟鈞團隊又創佳績:一項科研成果軍地兩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軍委通令表彰。

又一項成果通過鑑定、兩項發明投產……

牟副所長不斷下基層、下連隊調研,不斷出差協助兄弟單位攻關……

一次牟鈞出差外地,工作到夜裡12點鐘,還在緊張地計算著數據,根據他的計算,發現原設計方案有問題。這時他忽然覺得有些胸悶,心想諒是最近累了些,連抽了兩支煙,似乎好了些,於是再繼續做下去。第二天夜裡又復如此,再抽了兩支煙,胸悶反而似乎更明顯些了,這才想起在旅行包里夫人是給準備了藥的,找出來一看到有四、五種,也分不淸哪個藥是做什麼用的,只好各吃了一粒,似乎好了一些,如是者有好幾天。

這天牟副所長很高興,因為他此次來這協作單位發現了一直讓雙方困惑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也為下一步的協作打好了基礎,下午準備開個小結會結束這次出差的工作。中午主辦方領導招待,相談甚歡,喝了點酒、抽了不少煙。

下午雙方主要研究人員開會討論工作,牟副所長發言,談到預期的成果有點興奮。忽然覺得胸前一陣壓榨樣的疼痛,喝了一口水,竟覺氣也透不過來的感覺,隨即就覺得心臟猛烈地跳動,突然眼前一黑,人便向後倒下,眾人大驚,連忙扶住,隨即呼叫救護車……

牟副所長46歲英年早逝,聞者無不唏噓。

王老師悲痛欲絕,後悔對先生的健康沒有關注到位。李副政委兼管研究所人員生活、健康事務,對科研骨幹人員的夭折也深感自責。醫務室的張主任查閱了牟副所長的病歷記錄,發現他連每年的例行體檢也未能全部參加,可能是因為出差等原因,但所里規定此種情況應事後補查的,雖曾按例通知,但並未落實;體檢檢出空腹血糖增高,確曾要求複查,但又未落實;體檢檢出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雖曾按所里要求送藥上門,但藥服完後,是否繼續前來配藥,醫務室也缺少主動關心……

張主任寫了報告給李副政委,自己請求處分。

李副政委在黨委會議上就牟副所長突然發病逝世之事並醫務室張主任的報告等作了彙報。黨委會一致認為應加強對科研人員健康的關心,醫務室的工作需進一步加強。會後李副政委與張主任就進一步做好科研人員健康保障事宜及加強醫務室工作等事進行了討論。張主任還提出應對員工開展健康教育,改善不良生活行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源頭上預防疾病的發生,也需向員工普及醫學知識,使員工了解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知識。李副政委聽罷覺得甚好,當即拍板、確定了此事。

中午12:30至1:30是午飯後休息的時間,研究所的小禮堂,醫務室張主任主講:什麼是健康的生話方式。事先早已張貼通告,醫務室為把工作落實,還通知了各研究室的聯絡人員。12:40分了,連同李副政委一共來了十來位聽眾,只好開講了。講座結束,來聽的人都說好,問沒來的人、都說忙。張主任、醫務室的趙醫師又講過幾次,大概也就這樣:「來聽的人都說好,沒來的人都說忙。」

這回張主任還特意邀請了醫學院附屬醫院的一位教授來講「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應該是很有吸引力的了吧,但是也還是這樣,老聽眾就那麼幾個。

李副政委陷入沉思:不僅是缺少健康知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缺少健康意識。也難怪大家,所里中青年人員多,軍工研究部門任務重,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切入點奮在哪裡?

一天,李副政委看到一份由國務院發出、國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名為《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的文件,這個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應該是每個人對自己、對家庭、也是對國家社會應盡之責,倡導「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

「倡導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說太好了,李副政委覺得。

研究所年終總結會上李副政委加了一項內容,他談到了大家的健康問題,他說:

「同志們的健康不但關係著自己,也關係著家庭、關係著社會、關係著國家。維護自己的健康也是一種責任,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應盡的責任。但健康的載體是你自己,所以請大家牢記: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李副政委接著說:

「既然這樣,那麼:我們應該不應該關注自己的飲食是否合理?若有煙酒嗜好、是不是準備戒除?是否準備做些適合的體育鍛鍊並將其持之以恆?是否應關注自己的體重、腰圍?關注血壓、血脂、血糖乃至血尿酸?若有異常打算要不要認真治療?」

「打個比方:皮夾子是你自己的,你把皮夾子弄丟了,責任不在公安。自己的皮夾子自己負責嘛,自己的健康當然自己負責嘍。」李副政委說得很風趣,大家點頭稱是,抱以熱烈的掌聲。

據說打那以後抽煙的人的確少了些,有人批評食堂的菜太咸了些,每月桌球的報損量翻了兩翻,來醫務室量血壓的人也多了起來……

作者:健康教育學家 楊秉輝

曹教授妙手回春

老鍾為何常咳嗽

屈君的口腔問題

李介初的高血壓問題

胖阿姨的膽囊里全是石頭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_axgnABgx9BqZZIutN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