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2307 篇文章
每個寶寶有各自的生長軌跡——解讀生長曲線
生長過程雖然是連續的,但並不是平穩均勻增長的,每個寶寶的生長過程都是一段時間快一段時間慢的。出生後的第1 年是第一個生長高峰,身長(身高)、體重和頭圍在出生後的第1年增加很快。一年四季中不同季節的生長速率也有差異,有的寶寶冬季生長較緩慢,春季生長較迅速。疾病、萌牙、換季、環境改變、主要照看者改變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寶寶在某一段時間的生長。
寶寶的成長是動態的,評價寶寶的生長,不是只觀察某周某月的某(幾)個測量數據,看增加增長了多少,而是要觀察整體的發展趨勢,看是否按照一定的速度在發展。生長曲線圖是醫學專家們選定一群生長發育正常的寶寶,記錄他們的生長數據,將數據經過科學分析處理後形成的線圖。生長曲線圖可以幫助父母比較直觀地了解寶寶的生長趨勢。
如何畫生長曲線圖
生長曲線圖的橫坐標代表寶寶的出生月齡或身長(身高),縱坐標代表寶寶的身長(身高)、體重。
以身長(身高)曲線圖為例 :曲線圖的橫坐標代表寶寶的月齡,每一小格表示1個月,縱坐標代表寶寶的身長(身高),在橫坐標上找到寶寶的月齡,在橫坐標的上方找到相對應的身長(身高)值,畫一個小圓點。畫過幾次小圓點後,將幾個點連成線,這就是寶寶的生長曲線。
特別提醒
根據一次測量數據並不能推測出寶寶的生長趨勢,需要長期定時的隨訪,通常建議最短間隔1個月測量一次;0〜1歲至少3個月測量一次,1〜2歲至少半年測量一次,3歲以後至少每年測量一次。疾病期間,體重可能會有明顯的變化,最好待疾病完全康復後再測量。
如何看生長曲線圖
根據百分位法將體格生長劃分為5個等級 :
中間的一條曲線代表第50百分位數值(P50),相當於平均值,即平均身長(身高)、平均體重等。
最下面一條曲線代表第3百分位數值(P3),相當於平均值減去2個標準差,低於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長遲緩。
最上面一條曲線代表第97百分位數值(P97),相當於平均值加上2個標準差,高於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長過速。
寶寶的體格生長會較為穩定地沿著自己的軌道進行,評價寶寶體格生長的快慢時,不能參照「鄰居家的小孩」,也不能將平均值(P50)當成「正常值」,誤以為高於P50才是「達標」。
生長曲線位於P3〜P97之間的都是正常範圍。位於P25〜P75之間的屬於中等,P75〜P97之間的屬於中上等,P3〜P25之間的屬於中下等,P97以上者為超高或肥胖,P3以下者為下等。
每個寶寶的生長受家族遺傳、營養狀況、身體疾病等因素的影響,生長會沿著一定的曲線發展,但不是任何階段都在這個曲線上,只要平均趨勢符合即可。
如果寶寶的生長曲線一直在正常範圍(P3〜P97)內,沿著其中一條曲線增長就說明生長是正常的,如果低於或者高於這個範圍,或者短期內波動偏離2條曲線以上,就需要請醫生幫助尋找原因。
出生時過重或者過輕的寶寶,幾個月內就會回到他本身正常的生長曲線位置上去,父母們不用擔心,不要以為寶寶輸在了起跑線上。
特別提醒
生長緩慢的原因
奶量攝入不足、輔食添加不合理、(疾病引起)消化吸收不好、(疾病導致)異常丟失、慢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
生長過快的原因
過度喂養、肥胖趨勢、內分泌疾病等。
1歲以內的寶寶,身高變化比較大,除非明顯的高大或者矮小,一般不做干預;1歲以內的寶寶,除非是嚴重肥胖,一般建議適當增加運動(或被動運動),不建議在飲食上採取限制。
兒科醫生媽媽:退熱貼,貼不貼?
兒科醫生媽媽:新手爸媽必看,怎樣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奶了!
兒科醫生媽媽:實用貼!簡單自備 急救箱/急救包 含注意事項
兒科醫生媽媽:可以給寶寶喝市售的酸奶嗎?怎麼選?
兒科醫生媽媽:如何讓寶寶愛上吃主食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7nXjXABjYh_GJGVXe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