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腫瘤患者化療怎麼辦?在家怎麼辦?

2020-02-18     達醫曉護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2284 篇文章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對抗疫情。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提示,75%以上的死亡病例是既往患有慢性基礎疾病的、體質較弱的患者。腫瘤患者由於疾病特徵,免疫力低下,尤其是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更是成為新型冠狀病毒易感人群。在此期間,如果因為疫情控制等特殊原因,無法按時化療,是否對腫瘤治療造成影響?在家裡應該注意些什麼?成為很多腫瘤患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一. 疫情期間,腫瘤患者必須及時返院化療嗎?

藥師提醒:居家監護,如非急症,儘量不要到醫院來。

化療作為癌症治療的主要措施,本身具有很多不良反應,化療周期就是根據不良反應的持續時間以及腫瘤生長速度而設定的。例如,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細胞、血小板下降等)通常在第7-14日出現最低值,絕大部分患者在21日可以完全恢復,因此,一般化療周期是21~28天。一般來說,適當延長几天對療效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事實上,在平時,也可能會有多種原因會造成化療的推遲,如:白細胞、血小板降低不達標,肝腎功能損傷,沒有床位、放假等原因,因此,為了避免化療後加重病毒感染的風險,在主治醫生允許的時間裡,患者可以適當推遲化療,在後續的治療方案上做出適當的調整即可。對於經評估後認為必須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建議選擇當地醫院治療,減少長途奔波,避免跨市、跨省等跨地域就診。

另外,腫瘤已經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管理,有很多腫瘤患者是口服藥物治療,例如,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藥物吉非替尼片治療,乳腺癌患者口服內分泌藥物治療,腸癌患者口服卡培他濱片治療等等,這些患者雖然需要終身服藥,但並不需要住院,做好防護,就近醫院門診配藥,只要在家裡按照醫囑用藥,注意藥物不良反應,遇到問題,網上諮詢藥師或主治醫師就可以了。

二.在家注意些什麼?如何做好自我保護?

無論是腫瘤本身,還是化療以及靶向治療等,都會降低腫瘤患者的免疫力,使腫瘤患者更容易被感染。因此,腫瘤患者更應該宅在家裡,勤洗手、戴口罩,做好自我防護。

相比平時,腫瘤患者更應該補充營養,既要吃飽,又要吃好,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肉是要吃的,各種蛋類也是可以吃的,但是請拒絕吃野生動物。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關於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飲食營養專家建議》指出: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個人及家庭應該保證良好的營養狀況,增強抵抗力。

避免預防使用抗病毒藥物,尤其是口服化療藥物的腫瘤患者,首先,目前還沒有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物,其次,很多抗病毒藥物與口服化療藥物之前存在相互作用,如:洛匹那韋和利托那韋都是藥物代謝酶CYP3A的抑制劑,可能導致很多口服化療藥物,如吉非替尼(通過CYP3A4代謝)的血藥濃度升高,從而增加不良反應,對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還會加重肝腎功能損傷。

保持心理健康,在新冠疫情之下,適度的焦慮是難免的,尤其是腫瘤患者,但是不要過度焦慮和恐慌,建議控制每天接受疫情相關的信息量,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必要時,通過電話、網際網路等方式和朋友溝通或者進行電話心理諮詢。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趙新才

CA724高了怎麼辦?

兒童不是「縮小版」,用藥不能隨意「掰」

新型口服抗凝藥是不是更好?

你知道嗎,藥品有效期≠使用期,建議收藏!

今天你防曬了嗎?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tAaXHAB3uTiws8Kl4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