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2369篇文章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進展,眾多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常規醫療和防範措施日益受到關注。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抵抗力差,常合併其他基礎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表現為老年人普遍易感,尤其是合併肺部慢性疾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在患新冠肺炎後進展快,病死率高,所以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是疫情防治的重點對象。針對此次疫情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提出慢阻肺的日常醫療和對於疫情防護實用措施意見,不僅適用於肺部慢性疾病患者本人,又涵蓋了患者的家屬、護理人員,使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安全度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期,以期早日實現抗擊新冠肺炎的勝利。
現在我們將日常醫療和對於疫情防護實用措施意見簡要介紹給大家。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所致的病毒性肺炎(簡稱新冠肺炎)。冠狀病毒是有包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因其包膜上有放射狀排列的花瓣樣或球棒狀突起,形似皇冠,故名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與造成2003年暴發流行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CoV)均屬於冠狀病毒。2019-nCoV病毒是從未在人體發現的新毒株。
2019-nCoV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也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新冠肺炎的潛伏期為1~14 天,多為3~7 天。通常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瀉等症狀。重型病例多在1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數新冠肺炎患者預後良好,死亡病例多見於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包括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
人群對本次出現的新冠病毒普遍易感,老年人感染後病情較重,死亡患者也多為老年人和合併基礎疾病者。因此,必須提高以老年人為主的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對該疾病的認識和防護。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
肺部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及就醫須知
1. 病情平穩的肺部慢性疾病患者
(1)堅持肺部慢性疾病穩定期維持治療,保持良好的用藥習慣。不要隨意自行調整用藥或停止治療。注意觀察自己症狀是否穩定:包括體溫、咳嗽、痰液性狀,呼吸困難,疲乏,活動受限和睡眠障礙等。
(2)肺部慢性疾病患者若病情平穩,可根據病情情況適當推遲複診。
(3)可以通過網絡平台、電話等方式進行隨診
(4)常規肺功能檢查與影像學檢查可適當延期。
(5)如僅需開具慢性病維持治療的藥物。可以請家屬帶上全部病例資料和相關證件到醫院代為取藥。部分城市已經出台相關政策,可一次開具較長時間的治療藥物,減少外出開藥頻次。目前有多家醫院已經推行網際網路就診,可實現網絡就診開藥配送等就醫方式。
(6)不一定必須找長期隨診醫師就診,因為您的醫生可能已經去了抗擊疫情第一線。
(7)就醫前一定做好相關準備,注意事項包括:預約挂號;做好個人防護;避免集中候診,與其他患者保持一定距離(>1 米);就診時勿穿行於發熱門診、急診等區域;就診結束應儘早回家。
2. 病情加重的肺部慢性疾病患者
如果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出現發熱、咳嗽、氣促加重、呼吸困難等病情惡化情況時,需儘快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應注意:(1)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進行就診。(2)詳細向醫師提供自己的近期旅行史和相關接觸史等流行病史以及既往病史、用藥史、近期病情變化情況。醫師會給予完善必要時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以判斷患者是否患有新冠肺炎還是慢阻肺急性加重。(3)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如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者確診病例,則需轉送至定點醫院集中隔離收治。(4)單純肺部慢性疾病急性加重可進行針對性治療,如能口服藥物,避免反覆前往醫院輸液,如果可自行返家霧化治療,儘量避免前往醫療機構霧化治療(目前因霧化會產生氣溶膠,故很多醫院已暫停霧化治療)。部分患者因急性加重需入院治療,甚至收入重症監護病房治療。住院期間患者及陪護人員更要做好自我防護。
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對新冠肺炎的防範
根據對新冠肺炎的防控特點,從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方面,結合慢阻肺的特點提出以下建議。
1. 避免接觸傳染源
(1)最大可能的減少人員接觸,尤其是有湖北等地區接觸史或有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謝絕所有訪客以及聚眾活動。(2)老年患者生活飲食起居往往有陪護協助完成,因此,老年患者的家屬、陪護或者保姆,也需要嚴格進行相應的新冠病毒的防範。
2. 切斷傳播途徑
新冠病毒致病力強,傳染性高,主要傳播方式為空氣飛沫傳播及接觸傳播。有效切除傳播途徑,是防範新冠肺炎的重要措施。
建議:(1)外出時正確地佩戴口罩,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地方。在公共場所、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場所、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就醫時,均需正確佩戴口罩以隔離飛沫。值得注意的是,肺部慢性疾病患者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外科口罩即可,儘量避免佩戴N95口罩,因N95口罩可能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加重缺氧及二氧化碳瀦留。
(2)做好手衛生:在接觸公共物品後、從公共場所返回後,咳嗽或打噴嚏後、脫口罩後,陪護人員護理患者後、準備食物前中後、飯前便後、接觸髒物後,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動水洗手或者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徹底清潔雙手之後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並取適量護手液護膚。
(3)老年慢阻肺患者排痰能力下降,有時需要輔助排痰,嚴格遵守輔助排痰操作流程,並且需要保護操作者及操作對象,減少感染的發生。
(4)居家時,室內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每天1~2次通風,每次30~60 min,通風時注意做好患者保暖,避免受涼。
(5)做好室內清潔,保持環境衛生整潔,減少室內環境污染,及時清理生活垃圾及污物。
(6)使用馬桶後,注意蓋好馬桶蓋後再沖水,定期清潔洗手間。儘可能不去公共廁所。
(7)居家消毒:居家環境消毒可選用含氯消毒劑消毒,但這類消毒劑均有明顯的氣道刺激作用,可誘發氣道痙攣,加重呼吸困難和喘息,應注意予以防護。
(8)外出注意事項:最大限度減少外出;患者及其家人禁去疫情流行地區及其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疑似及確診病例報告的社區;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最好採用步行或私家車等交通工具;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肘部遮擋,勿隨地吐痰;少觸碰公共物品(如電梯樓層鍵按鈕),在觸碰公共物品後應及時洗手;外出回到家中時,先脫鞋子和外衣,置於門口或通風處,隨後摘口罩,最後洗手,同時應對隨身物品(如手機、鑰匙)進行消毒。
3. 保護易感人群
根據肺部慢性疾病患者患者的特點,為減少疾病的發生,建議做到以下幾點:(1)合理的飲食習慣:勤喝水,合併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患者適量飲水;平衡飲食,均衡攝入熱量、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等,少食多餐,建議進食容易消化或幫助消化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攝入合理的高蛋白類食物,包括魚、肉、蛋、奶、豆類和堅果;堅決杜絕接觸進食野生動物,拒絕進食腐爛、過期的食品,拒絕進食半熟、生食品。
(2)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每日睡眠,注意保暖;條件允許,慢阻肺患者可開展居家呼吸功能康復訓練,適度鍛鍊,居家可採用太極拳、健身操、快走和固定自行車等進行適度運動;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提高抵抗力。
(3)健康的心理狀態:定期關心老年患者的生活狀況;有針對性地提供符合老年患者的醫療、娛樂等服務;鼓勵老年患者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積極適應新的生活方式;通過正確的渠道和方式學習新冠肺炎相關知識,調整好心理狀態,避免過度恐慌,必要時心理支持和輔助。
(4)積極治療其他基礎病:老年患者往往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需根據基礎病的不同,按時、規律、規範服用藥物,做好相關疾病的預防治療。學會評估自己的病情,監測自己的一般情況,病情變化時及時就醫。患者家屬需協助治療,同時做好評估、監測工作。
節選自《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20年3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醫療和防範須知》
作者: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
呼吸科 李俊 副主任醫師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何安度新冠病毒高發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非藥物治療——肺康復
齊心協力終結慢阻肺
肺功能檢查的意義
乘飛機乘出來的胸悶、暈厥——肺栓塞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