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步行是最安全、最佳的運動和減重方式。」健走,一項適合所有人的養生運動,不用受跑步的苦,一樣可以達到跑步的運動效果。
你知道嗎?人體全身有近六百條肌肉,三分之二集中在下半身,人每走一步需要使用到兩百條以上的肌肉。
肌肉的持續力會隨年齡增長日漸衰退,握力、臂力、背力等上半身肌力到了六十多歲仍可以有二十多歲時的七成左右能力,但下半身腿力卻只剩下約四成。因此腿部的肌肉鍛鍊就更加重要。
一、比起跑步,健走更安全!
大於30少運動,可以先走起!
慢跑對人當然有好處,但跑步對身體所造成的負擔,比走路時大。
對於很少運動或30歲以上的人,貿然跑步,膝關節、肌腱等,很容易受傷;
對於心臟、腎臟、肝臟等器官或新陳代謝系統有問題者,也加大了內臟的負荷帶來損害。
二、健走,不是跑步更不是散步
健走除了要達到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標準外,它比平常走路、散步或逛街,還多些運動特質:
- 步伐要跨大,跨步後腳跟先著地,再有意識地順序讓腳底、腳趾著地,接著再以腳趾用力蹬離地面。膝蓋最好微彎。
- 一定要抬頭挺胸。雙臂要主動運動。擺動雙臂使下臂呈約90°,有節奏地擺到跨後,向上則擺到與肩同高。
- 行走速度要舒適而敏捷。
三、健走有什麼好處?
大腦: 促使腦部釋放腦內啡(endophin),提升精神,使心情愉悅。
心臟: 健走能降低血壓,減低阻塞動脈的脂肪量,降低休息時的脈搏數,促使心臟側枝血管更發達。
肺: 使肺部增加最大通氣量、增強橫膈肌肉強度、緩和慢性肺氣腫和支氣管炎的症狀、減低對抽煙的渴望。
骨骼、背部肌肉
骨骼也需要運動,健走相當於對骨骼施予重量訓練,能讓身體多吸收鈣質,對抗骨質疏鬆
因為椎間盤承受跑步時震顛所造成的壓力,所以許多慢跑者都有背痛的問題,健走時椎間盤承受壓力與站立時差不多,比較不會受傷,同時還能加強背肌以鞏固脊柱。
膝關節: 健走時關節部位承受壓力不大,又有強化肌肉的功效,能保持適當體重,維持下肢良好肌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健走還可以預防老年痴呆:
人體中最耗費氧的部位就是腦神經細胞,深呼吸可以提供充分氧氣給腦部,促進腦神經細胞功能活化。
一邊健走一邊配合呼吸,可以讓全身血液更加活絡,腦循環更加順暢,同時使腦血管重返強韌,因此健走對預防健忘與痴呆有著不錯的效果。
但需注意的是,再好的運動如果方式不對,都會出問題。
健走的時候,除了保持正確的姿勢,還要選擇適合的鞋子、注意路況等,此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6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數。
脊柱特工,有國家認證的專業物理治療師團隊。關於脊柱病痛預防及診療,姿勢評估及矯正,運動防護及康復等健康問題,歡迎隨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