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健身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但是,有哪些運動項目對我們有風險?又有哪些因為我們的不正確動作導致受傷的呢?相信還有很多朋友對此並不了解。
今天特工給大家總結了4類常見的健身誤區。希望大家能夠避免誤區,合理健身(文章較長,建議收藏)。
一、合理瑜伽,善待脊柱
如果你學習瑜伽只是為了放鬆身心,那麼應該避免一些風險動作如肩倒立、頭倒立、頸椎受力等,從而降低瑜伽的危險性。
通常來說,我們的頸部能後仰75度,前曲40度,側彎45度,還可做約50度旋轉。而瑜伽練習者一般要做到盡力延伸脊椎,中級學員可以輕鬆將頭頸轉動90度,約為正常幅度的兩倍。
頭部和頸部運動過度會傷及脊椎動脈,形成血凝塊、腫脹和阻塞,最終對大腦造成損傷。
比如常規的練習動作包括扭脊式——將頭盡力向左右轉動直到轉不動為止,以及頸部「緊貼地面」的肩倒立式,由於經常與堅硬的地面接觸,很可能導致頸部損傷。
tips:在做肩倒立時在肩下方墊些毯子,讓頭低於肩便可減少頸部彎曲。這種改進使頭與軀幹間的角度變緩,可以儘可能去避免肌肉拉傷、韌帶過度拉伸和頸椎間盤損傷。
二、仰臥起坐到底要不要做?
仰臥起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但你知道正確的仰臥起坐應該怎麼做嗎?
很多人會在腰腹沒力的時候,用手抱頭強行拉動上半身,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操作。因為這相當於是對脊柱的一種撕拉,一不小心就會傷到頸椎。
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將雙手交叉抱於胸前,或者把手放於耳側 ,利用腹部發力。
實際上,能夠加強腹肌訓練的應該是身體剛開始抬起30°以內的刺激,這就只要求我們抬起肩部,而不需要抬起下背部。
其實若想要鍛鍊腹部力量,平板支撐和卷腹是更安全更科學的方式。健身是為了讓自己回歸健康以及良性的生活方式,切勿讓「健身不健康」。
三、深蹲要注意什麼?
深蹲,健身人群深愛的一項鍛鍊,保加利亞訓練三大項之一。公認為增長腿部和臀部力量和圍度,以及發展核心力量必不可少的練習。
正確的深蹲姿勢比較複雜,從一個人的深蹲動作基本可以了解到這個人對於訓練的認知和他掌握知識的寬度。
深蹲是髖、膝的雙關節動作,可劃分為準備姿勢、下蹲和蹲起三個階段,主要的核心就是髖關節和膝關節同時屈和伸。
關於深蹲,大家主要糾結的在於【要不要蹲到九十度】以及【到底膝關節超不超腳尖】的問題,特工在這裡做一個分析。
1、要不要蹲到九十度
有屈髖不足的人就是蹲不下去,誰也沒辦法。你非要她蹲到90度,動作就變形了。
這樣肌肉大腿前側和後側以及臀言肌群達不到訓練效果,反而讓你前面肌肉緊張,使得整體軀幹下拉,造成骨盆前傾的體態,久而久之就出現腰痛或者腰肌勞損。
所以在訓練過程中出現了疼痛, 要去分析自己的動作姿態以及通過徒手動作來觀察自己有沒有出現前傾的姿態。
「蹲不到90度就沒有效果。」這樣的話是錯誤的。一味要求下蹲的角度造成的傷害不可估量。
了解自己的身體特徵才能更好地安排你的健身活動。所以全蹲有人能練有人不能練,在於身體能力不一樣,和動作沒關係。
2、到底膝關節超不超腳尖
每個人的脛骨(小腿骨)長度和髖關節活動度不同,小腿較短的人,蹲下時膝蓋自然容易超過腳尖。
如果過度要求膝蓋內縮,軀幹就需要過度前傾來維持平衡,下背、膝蓋、腳踝會受到更多的壓力,這就可能導致磨損。
分享和分析只是特工的觀點,提供建議,但是有病理問題的看官要謹訓練或者遵循醫囑。
四、硬拉要怎麼做?
硬拉也是種負重訓練,足以展現一個人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力量之美。
硬拉需要下背部和臀大肌、縫匠肌參與。這是一個大型復合關節動作,是—個進階動作而不是輕鬆上手的技能,也被稱之為「腰部殺手」。
接下來我們一步步分析動作來繞開誤區:
1、學會屈髖,自然直立挺胸收腹腰背直立保持中立位,進行俯身。
你以自重做這個動作時,可以觀察後背是否存在弓背彎腰。
如果存在彎腰弓背的體態,建議從徒手開始練習合理動作幅度,不要急於求成。弓背會使脊柱偏離中立位,大大削弱承重能力,負重之後容易出現肌肉拉傷甚至腰間盤突出。
建議可以找一根長木棍,讓你的後腦勺、胸椎、腰椎三點一線貼附在長棍上,做屈髖動作, 始終保持三點一線,加強動作記憶。
2、槓鈴和身體的距離。
硬拉過程中,一定要讓槓鈴足夠貼合自己的身體,越近槓桿作用才能發揮,讓槓鈴貼在腿部向上活動這樣也可以減小腰部承受的壓力。
3、避免骨盆前傾。
我們知道在舉重比賽中,鎖定重量之後會有一次明顯的向後挺腰,示意裁判自己的比賽成績。
但我們訓練的時候不要做這樣的動作,這會加大對於髂腰肌和下背部豎脊肌的負荷。
硬拉涉及到全身各部位肌群,練好硬拉讓你身體的綜合實力得到提升。
但硬拉不是一個單純的拿起放下重物的力量訓練, 也不僅是做好了動作本身就可以的。一開始需要通過徒手或者0負重的動作,模擬加強對動作的記憶 ,再通過逐步加重訓練讓自己察覺到身體的薄弱環節,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在這全民健身的時代,只有避免誤區,科學健身,才能讓健身不傷身!
脊柱特工專注運動損傷防護與脊柱健康,為您提供專業指導與解決方案!
脊柱健康:頭 | 頸 | 肩 | 腰 | 背 | 髖 | 膝 | 踝 疼痛勞損
形體矯正:脊柱側彎、圓肩駝背、XO型腿、扁平足、高低肩、骨盆歪斜
運動損傷:網球肘、跑步膝、崴腳、肌肉拉傷、韌帶損傷
產後康復:腰骶痛、骨盆不穩、漏尿、恥骨聯合附近疼痛、術後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