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暈倒 能根治

2019-06-07     達醫曉護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1788 篇文章

今天是黃女士出院的日子,她特別的開心。開心不只是因為一直困擾她的暈倒毛病2年來沒有再發過,而且通過這次住院,醫生給她說她的暈倒毛病徹底的根治了,究竟為何?這還要從二年前說起,當初她反覆暈倒,有時在家中,有時在路上,甚至出現在上廁所後,幾乎各種地方都有她暈倒的經歷。剛開始一年暈一次,再後來半年一次,接著發展到動不動就暈……家人再也不敢讓她獨自出門。因為暈厥在好幾個家醫院急診輾轉,檢查做了一套又一套就是查不出原因。甚至有的專家建議她植入起搏器治療,想想自己才不到60歲,就要裝個起搏器在身上,黃女士的心情無比的低落。

幾近崩潰的黃女士經人介紹來到了張慶勇主任的門診,張主任在排除其他疾病後為黃女士安排了直立傾斜試驗,那一次黃女士在直立傾斜試驗中再次暈了過去,發病的症狀和完全一致。「有治了」張主任反而很「高興」,因為不但這個毛病確診了,而且還可以根治。立即安排治療,在清醒的狀態下,黃女士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微創治療,治療後兩年里再也沒有暈厥過。這次住院張主任還是安排了直立傾斜試驗,複查中黃女士的心率、血壓均正常,而且沒有任何暈倒及暈倒前的症狀。「我要出去玩」黃女士興奮的像個孩子。之前不敢出門,也不敢動,就怕倒了沒人知道。現在終於可以到處走走,也敢和小姐妹們去旅行了。

那麼黃女士做的這種秘密治療是什麼呢?

經導管微創左房迷走神經節消融術

「哎呀?手術是不是要開胸啊!好怕怕!」

NO! 微創!不開胸!幾乎不留疤!

經導管微創左房迷走神經節消融術,其實並非大家覺得要開刀,要麻醉,甚至輸血那種。從患者的股靜脈處通過穿刺的方法,應用微創技術將導管送入到心臟內,在左心房迷走神經結分布區域內經導管消融即可。整個治療過程不足1小時,而且整個過程患者始終保持清醒,可以在術中和醫生正常溝通,及時反饋術中的各種感受。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動,第三天便可出院,適當休息即可恢復工作學習及生活!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遠在包頭的高中生小魏同學身上。十幾歲如花季的年齡,本來應該健健康康。可是近年來,也許是學習壓力大,只要是大型的考試,小魏總會莫名的暈倒。一時間她成了學校里「名人」,每逢考試老師們也都膽戰心驚,無奈之下,學校建議小魏休學治療。小魏父母帶著她四處求醫,得到的建議和黃女士幾乎一樣,沒什麼好方法,實在不行裝個起搏器。

慶幸的是她們來到了張慶勇主任門診,通過詳細的檢查,診斷為血管迷走性暈厥,和黃女士一樣的疾病。同樣是微創導管左房迷走神經消融後,小魏同學順利出院,出院後再也沒有因為考試緊張出現暈到的情況!。對於小魏這個病人,張主任記憶猶新的是,小姑娘悄悄問,今後能不能穿比基尼下海游泳。因為手術的入路在股靜脈處,也就是我們說的大腿根,又因為是穿刺而非開刀,所以幾乎不留疤,不影響美觀,所以像小魏這樣愛美的女孩根本不用擔心。

「是不是這種病只會發生在女性身上呢?」

當然不是,男女都會發病,只是女性比例略高一些。廣州的小張是位在廣東在讀大學的男孩子,也出現了類似黃女士那樣的暈倒情況。

反覆暈厥3次,有一次暈厥發作時出現意識不清,摔倒在地,致眼眶外傷在醫院縫合四針。 暈倒已經嚴重影響小張的生活質量,也時刻牽動著一家人的心。為了拔除困擾一家人的這塊「心病」。由廣州輾轉到上海,經張慶勇主任診斷為血管迷走性暈厥。在直立傾斜試驗中,小張心率由140bpm驟降至70bpm,血壓低至測不出,緊接意識模糊,出現了平時暈倒時的症狀。「堅決治」,小張的父母沒有絲毫的猶豫。小張的消融術做好後,至今也沒再出現過暈倒的情況。

「這個暈倒能根治,而且還這麼方便,我也暈過幾次能不能做這個手術呢?」

鐺鐺鐺!!科普時間到!

究竟怎麼才能確診自己的暈倒症狀可以通過神奇的微創導管左房迷走神經節消融術治療呢?

症狀

對於這一類疾病,我們稱之為血管迷走性暈厥,通常表現為立位或坐位起立時突然發生暈厥,起病前可有短暫的頭暈、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蒼白、視、聽覺下降,噁心、嘔吐、大汗、站立不穩等先兆症狀,嚴重者可有10-20秒的先兆。初時心跳常加快,血壓尚可維持,以後心跳減慢,血壓漸下降,收縮壓較舒張壓下降明顯,故脈壓差縮小,當收縮壓下降至10.7Kpa(80mmHg)時,可出現意識喪失數秒或數分鐘,少數病人可伴有尿失禁,醒後可有乏力、頭昏等不適,嚴重者醒後可有遺忘、精神恍惚、頭痛等症狀,持續1-2天症狀消失。尤其是當情緒受到相當壓力,極度疲勞、疼痛、恐慌,或置身於人擠、悶熱的房間、地鐵、公交車裡更容易發作。是引起暈厥的最常見病因,約占臨床暈厥的60%,其平均發病年齡較輕,大部分的患者在40歲前首次出現症狀,且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儘管血管迷走性暈厥本身是一種良性病變,但因其不規律發作,且極有可能由暈厥所致外傷,輕者頭破血流,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可給患者帶來了精神上的負擔。

診療方法

直立傾斜試驗是是讓患者保持直立體位一定時間以誘發血管迷走性暈厥的一項特異性試驗。直立傾斜使血液滯留於下肢,致靜脈回流減少。對直立位的正常代償反應為反射性地心跳加快、心室的收縮力增強和血管收縮。但易於血管迷走暈厥的敏感個體,在心室相對空虛的情況下,強力的心室收縮乃激活心臟機械感受器,反射性地產生低血壓和/或心動過緩。心室收縮力的增加,如同在焦慮、恐懼和驚惶等情況下出現的那樣,促使兒茶酚胺釋放。後者也可能參與激活與觸發這一反射有關的神經末梢。因此,在直立傾斜試驗中兒茶酚胺用於強化陽性反應。傾斜試驗的敏感性約為67-83%,特異性90%。

試驗結果一般分為三種類型。

分類:

1)心臟抑制型

a. 竇性心動過緩<50 次/min

b. 竇性停搏代以交界性逸搏心律

c. 一過性Ⅱ°及以上房室傳導阻滯

d. 心臟停搏>3 s

2)血管抑制型

血壓下降[ 收縮壓≤ 8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 50 mmHg],或平均動脈壓下降≥ 25%

3)混合型

1)+2)

「被確診為血管迷走性暈厥,怎樣根治?」

經導管微創左房迷走神經節消融術

權威文獻也表明對難治性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行左房迷走神經消融可很大程度上讓病人獲益(根治率91.4%),尤其適用於年紀尚輕、拒絕行起搏器植入治療的患者。

左房迷走神經節分布區域(解剖定位,sun w ,JAHA 2016)

張慶勇 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生導師 醫學博士。在房顫消融方面有特長,是上海市首位開展難治房顫內外科一站式聯合消融的專家。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中國醫師學會心律失常專業委員會中青年電生理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上海心律協會委員,上海醫學會CCU學組委員,上海腦卒中學會理事。目前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心內科行政副主任,起搏電生理亞學科帶頭人。

專家門診:周二、周四上午(九院南部 瞿溪路新門診大樓)周四下午(九院北部漠河路280號)

延伸閱讀

行為決定健康之歌

顫之我見——房顫專家談

行為是因 健康是果

健康路上的難關:知錯卻難改

健康的覺悟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達醫曉護"官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eCBAmwBmyVoG_1ZSYH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