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謙卑,砥礪前行。
更名事項:楊小寧創業點悟
江湖人稱「行走的百科全書」Tony老師提出建議:「小寧,你的公眾號什麼的都寫,不聚焦啊。」
特別感謝Tony的建議。估計他也就是看「楊小寧」公眾號一會兒分享跨部門溝通的事情、一會兒分享股權問題,怕我走偏了。
這個看似矛盾現象的產生源於兩點。第一、現在是我們團隊的創業紮根期,需要大量的學習並觀察了解各個行業的信息以及知識。第二、「楊小寧」公眾號並不是為了討好觀眾的胃口,而是源自我內心的思考。好內容的產生,一定是先打動作者本人,才能打動觀眾。
Tony繼續問:「你最近在研究什麼?」
小寧:「股權。」
Tony繼續剖析:「二三線城市的大部分創業者,不會思考股權問題。這些創業者往往是開個店就叫創業,大都用不著股權。接下來,咱們來看一線城市,假設北京市3000萬人口,百分之一是創業者,30萬人口。在這30萬人裡面,再去掉年齡層……可見,如果你寫股權方面的內容,相當於選擇了一個非常窄的人群路徑。」
Tony的感受應該也是讀者的感受,雖然表象顯得有點亂,但內核實際上非常穩當。接受Tony的建議後,將「楊小寧」公眾號名稱改成了「楊小寧創業點悟」,並對今年年初開啟的「第三人稱」寫作方式進行全方位的修改。
為什麼敢自信的號稱我們比較穩當?因為迄今為止,我們都只接手一家公司的新媒體業務,而不是將精力分散的去掙更多的錢。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個領導的認知與格局決定著團隊未來的發展。前陣子跟一個在某培訓公司工作10年的老員工聊天,她始終認為領導腦子不好使,明明有了媒體品牌的力量,能夠令公司銷售事半功倍。她古靈精怪的「嫌棄」道:「我們領導這麼多年用的都是笨功夫,他是賣命的去做銷售。」
我好奇的問她:「那你為什麼還繼續選擇他做你的領導呢?」
她坦率的表示:「我的領導是一個人很正的人,這一點,還是值得我跟著他的。」
可見,做領導僅僅是人品好是不夠的。看到了別人家的問題,我寧可選擇公司前期發展緩慢的像烏龜,也要將樹根牢牢的扎在地底,而不是浮躁的去接手更多的業務。
創業的優雅與油膩
很早就有轉型做培訓的想法。最近從初級做起,在百強企業跟著Joanna老師做助教。我的娘嘞,Joanna老師排課期數多,學生也多。先不說助教其他的工作,就是來來回回搬運這麼多人的教材,從這個B座大樓地下搬到C座,再從2層搬到3層。
我的小內心簡直是崩潰的:「感覺把記憶中所有的苦力活,都用在了今天。」
吐槽中的楊小寧
但事實上,時光向前倒退1個禮拜,我這還在「高大上」的論壇里,跟同行的企業家、藝術家聊星星聊月亮、從詩詞歌賦聊人生哲學呢。
論壇中的楊小寧
詩歌沙龍中的楊小寧
看似優雅的楊小寧(左一)
以至於當時初見我的人,還真以為小寧同志是一個又溫柔又優雅的小姑娘。
這就是從職場部門轉型創業的難,以前不用考慮的事情,全部會向你奔涌而來,而創業初期,很多事情都得親力親為。
比如說,以前打工只需要研究如何辦好公司需要的市場活動以及關心到手的工資即可。現在還要想社保問題、員工的總成本問題、哪個區的政策更適合、公司內部股權激勵應該避開哪些坑、法律合同審核哪裡更專業、知識版權註冊以及公司品牌如何升級、團隊凝聚力和內部管理問題、跨部門溝通問題……
曾經將「楊小寧」公眾號10月1日發布有關跨部門溝通的內容放到了今日頭條渠道,沒想到獲得平台近5萬的推薦量(在近年來審核日益嚴格的情況下,只有真正優質內容才有機會獲得高推薦量)。
這就是創業的優雅與油膩。它像一隻在水中優雅的游來游去的白天鵝,外表看似優雅,實則腳掌卻不得不保持在水下高頻的划水。
正忙著保持創業優雅,淼哥在我們的科技藝術群里發布信息:從現在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95後消費群體從22%提升至25%,雖不及從31%升至32%的90後,但隨著90後逐漸被房貸、車貸套牢,用於自身的獨立消費比例逐漸下降,於是95後就逐漸成為了潮牌消費的主力軍,成為千億消費的主力。
換句話說,現在的時代是95後得瑟的時代了。90後已經開始向油膩中年出發了。
油膩的合伙人(Vicky)
看到「油膩的壞消息」,小寧想:「合伙人比我歲數大,先把她拉下水再說。」P圖黑完合伙人,真正油膩的小寧繼續履行培訓助理職責——在商業極度繁華的地方,給Joanna老師買來食堂的盒飯。
Joanna老師和小寧的午飯
雖然Joanna老師有意請小寧吃「高大上」的西餐,無奈「油膩」小寧長的是中國人的胃。以上就是「楊小寧」公眾號更名的故事以及「楊小寧創業點悟」心路歷程。
我們不能阻擋時光帶來的外在變遷,卻可以保持內心的謙卑。願油膩路上,咱們一路同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Y42Bm8BMH2_cNUgyk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