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他人,究竟有多重要?
公義與不義的區別
舊約學者沃爾特基(Bruce Waltke)在研究過mishqat和近義詞tzadeqah(公義)之後,得出結論說,在舊約中,公義的人(tzaddiq),願意損害自己而讓社區獲益。但惡人卻是損害社區利益而讓自己得益處。
所以,正義的男子和婦人都將他們的金錢視為在某方面屬於他們周圍的整個人類社區,而不正義的、不公義的人則視他們的金錢為自己所有,而非別人的。畢竟這是他們掙得的,而這是他們擁有金錢的主要原因。我們看到,這種人生觀是幼稚的,它與《聖經》完全不符。所以我們在《申命記》24章讀到:
你在田間收割莊稼的時候,如果遺留一捆在田裡,就不可再回去拾取,要留給寄居的、孤兒和寡婦。(申24:19)
這段提到豐收的經文勸誡地主們要允許窮人拾取麥穗。如果我們仔細讀這段經文,會發現地主之所以獲得豐收,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寄居者和窮人。這意味著在上帝眼中,這地實際上是他們的。
我們要小心,不能認為這意味著土地屬於窮人——土地最終屬於上帝,而暫時屬於地主。但在上帝看來,雖然窮人沒有耕地的所有權,但他們卻有權利收穫土地的收成。如果地主貪婪無度,而不給窮人機會分享土地的收成,那他非但是不對窮人行善,也是缺失正義,而且剝奪了窮人的權利。為什麼呢?人若缺乏慷慨,就是拒絕承認你的產業並不真是你的,而是上帝的。
我再舉另一個例子。想一想這個國家中有上千萬兒童和青少年在貧困中成長。他們進入教育質量糟糕的學校,生活在一種不利於閱讀和學習的環境中。他們中有很多人到了十幾歲時都還是文盲。這將他們鎖入更糟糕的貧困中。據估計,監獄中大部分犯人都是文盲。這要怪誰呢?
保守派可能會說這是他們父母的錯。這是因為他們缺乏道德品格以及家庭解體才造成的。但自由派會將其歸咎於政府不能阻止體制性的種族主義、不能改變不公正的社會結構。但問題並不在於是保守派的觀點對,還是自由派的觀點對。沒有人說這是孩子的錯,因為他們被生在那樣一個環境中。那些孩子之所以處在貧困中,大多是因為他們沒有生在一個像我們這樣的家庭中。
我的三個兒子就是因為生在我們的家庭中,才有機會在社會中經歷更豐富、更快樂的生活。這個世界上的資源和機會的分布是不平等的。所以,如果上帝賜給你世上的資源,而你不與他人分享,你就不光是吝嗇,而是不公義。
回應上帝的恩典
儘管有關上帝創造的教義非常重要,行義還有一個同樣頻繁出現的、符合聖經的動力——上帝在救贖中的恩典。這一主題不是在新約中才開始的。在《申命記》中,摩西曾對民眾說:
所以你們要給你們的心行割禮,不可再頑固。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他是萬神之神、萬主之主、偉大有力和可畏的神;他不徇情面,也不受賄賂。他為孤兒寡婦伸張正義,又把衣食給寄居的人。所以你們要愛寄居的人,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人。(申10:16—19)
以色列人在埃及是貧困的外族人。既然如此,摩西問,他們怎能冷酷地對待他們中間貧困的外族人呢?上帝借著摩西說:「以色列,你被我釋放得自由了。這不是你做成的,是我為你施行的,是靠我的恩典。現在你要同樣對待別人。鬆開那軛,解開鎖鏈,你要給他們衣食,正如我向你所做的一樣。」12這裡我們最關心的是摩西勸誡他們「要給你們的心行割禮」(16節)。割禮是一個外在記號,意思是一個家庭與上帝進入一種約的關係。心的割禮是人內心對上帝的熱切委身。滿足孤兒、寡婦和貧困移民的需要,是以色列與上帝的關係的記號,不只是形式的、外在的,也是內在的。
這裡的邏輯很清楚。如果一個人內心領會了上帝恩典的意義,他就會行義。如果他沒有按正義而行,那麼他也許可以嘴上說自己為上帝的恩典感恩,但在心裡卻遠離上帝。如果他不關心窮人,這表明,一種最好的情況是,他並不理解自己經歷到的恩典;而最差的一種情況是,他根本就沒有經歷過上帝救贖的憐憫。恩典應該使你成為公義之人。
雅各教導說,如果你看到一個人處於缺乏之中卻視若無睹,那麼你的信心就是「死的」,它不是真正得救的信心。那麼他所談的「行為」是什麼呢?他的意思是說,人將生命傾倒出來,為了服事窮人,這才是任何真實的、真正的、讓人稱義的、合乎福音的信心所不可或缺的記號。恩典使得你成為正義者。如果你不正義,那麼你就還沒有真正因信而被稱義。
本文圖片來源:CC0
內容選編自:《慷慨的正義》
《慷慨的正義》是美國的提摩太·凱勒所著的書籍,由上海三聯於2015年5月出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Kk6bW4BMH2_cNUg3IE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