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被處決後,官員在抄家時發現了7個字,雍正氣得口吐鮮血

2022-02-24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年羹堯被處決後,官員在抄家時發現了7個字,雍正氣得口吐鮮血

「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被更改過的儒家思想非常推崇這種觀念,許多帝王為了自己的江山,更是加大力度宣揚這種思想。其實這一思想主要針對的對象是功臣集團,尤其是武將功臣,在這一思想的統治下,皇帝才能更名正言順地處置功臣。

雖然這種做法有卸磨殺驢的嫌疑,但是面對一些功高震主的功臣,皇帝只能通過這種方法保證皇權不受威脅。比如雍正面對自己的寵臣和重臣年羹堯,其實年羹堯的覆滅並沒有非常切實的證據,但是他觸及了皇權,被抄家時又被雍正發現了七個大不敬的字,將雍正直接氣到吐血,所以才下場悽慘。

年羹堯在近年的許多清宮劇中都出場頗多,這自然是因為他在歷史上特殊的地位。其實他和影視劇中的形象有許多不同之處,比如他雖然是官宦子弟,但是並非完全承繼祖蔭獲得權勢,更不是靠著支持雍正才成為朝中重臣。

早在康熙時期,年羹堯就已經成了朝中非常重要的官員——封疆大吏之一。作為能夠鎮守一方的武將,可見年羹堯非常受康熙賞識和倚重,此時的他已經是大清朝的大將軍,位高權重。

讓年羹堯成為大將軍的最主要功績,是他平定了西北叛亂,穩定了康熙時期的政局。在年羹堯的為官生涯中,他本人的軍事實力一直是最堅強的後盾,護佑他步步高升。康熙駕崩後,雍正繼位。

關於年羹堯同雍正之間的關係,其實史料並沒有明確記載二人何時達成同盟,不過雍正上位後確實對年羹堯頗為倚重。康熙時期的年羹堯,只是重臣,到了雍正年間,年羹堯已然進化為寵臣。

之所以被稱為寵臣,自然是因為雍正對年羹堯不僅看重,而且私交甚好,經常給他功勞之外的賞賜。據說年羹堯在外替雍正辦事時,二人還常常通信,信中有時並沒有國家大事,而是如友人般交流,可見雍正對年羹堯的寵愛。正是雍正這些過度的寵愛,讓年羹堯開始有些囂張跋扈。

作為武將,尤其是驍勇善戰的武將,年羹堯本身的性格不可能太柔和,更不可能過於小心謹慎,甚至可以說頗為張揚。這種性格其實並不適合同皇帝之間有過於親密的往來,原因很簡單:帝王多疑。

然而年羹堯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始終認為二人是朋友,自然無需有太多顧忌,卻忽略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初期的雍正或許對年羹堯並沒有太多戒心,甚至非常信任他,可年羹堯仗著雍正的寵信和自己兩朝老臣的身份,經常口出狂言,甚至還開始貪污腐敗。

年羹堯的貪腐行為基本集中在科舉和官員任免中,科舉中的貪腐行為在清朝官場非常常見,而且年羹堯只是個武將,能參與的部分比較少,或許不算非常嚴重的錯誤。但是官員任免的問題,對雍正而言很難沒有任何芥蒂。

皇權不可冒犯,年羹堯干涉官員任免,就是在插手皇權,雍正不可能繼續縱容他。多年的好友關係讓年羹堯似乎忘記了二人之間最重要的其實是君臣關係,面對雍正時多次不太恭敬,雖然不至於同影視劇中那般過分,但是必定惹得雍正非常不快。

最讓雍正惱怒的是,年羹堯竟然開始結黨營私。雍正可以不在乎年羹堯貪污,前提是年羹堯沒有結黨,因為結黨就意味著年羹堯開始在雍正之下建立起自己的權力體系,有極大可能架空皇權,這對帝王而言無異於謀反。

年羹堯的諸多張揚舉動,不僅惹得雍正對他起疑,同時也得罪了朝廷中的許多大臣和蒙古陣營的勢力。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年羹堯被列出了諸多罪狀,雍正很快將其下獄,一代寵臣就此開始落幕。

面對雍正的突然翻臉,其實許多大臣和後世人都有些不解:為什麼雍正的翻臉速度如此快。因為從年羹堯的行事出發,遠不至於有如此嚴重的後果,歷史上許多功臣都會選擇貪腐,甚至會刻意貪腐,以此避免皇帝疑心。

若是功臣一味沉溺於貪腐,就意味著這個人沒有長遠的目光,只顧著眼下的蠅頭小利,更沒有吞併天下的野心,否則就該四處結交大臣,先給自己樹立一個好名聲,再徐徐圖之。貪腐的功臣,往往名聲不怎麼樣,對皇帝的威脅較低。

或許年羹堯貪腐的行為,也是為了向皇帝展示自己並無野心,可惜他最大的錯誤就是不該結黨。如果年羹堯只是貪腐,哪怕手伸的長了些,也不至於直接被雍正下獄,可惜他結黨的行為讓雍正危機感十足,這才動作迅速地處置了年羹堯一家。

沒過多久,年羹堯被賜死,他的兒子也被斬殺,族中成員多數受到牽連,同時被雍正抄家。到此為止,雍正仍然顧及了年羹堯此前的功勞,否則也不會選擇賜死年羹堯,而不是直接將他斬首示眾,賜死這種死法在古代屬於一種殊榮。

誰知抄家之時,雍正派去的人卻發現了七個字:「皇帝分毫不值錢」。本就對年羹堯諸多不滿,甚至懷疑對方有不臣之心,見到這7個字,雍正當即被氣到吐血。震怒之下,他命人將年羹堯的屍體掛在城門上作為懲罰,再不顧念年羹堯的任何功勞。

雍正如此生氣的原因,一方面是年羹堯實在太過囂張,雍正沒想到他家中竟然有如此直言不諱且大逆不道的字;另一方面是年羹堯畢竟是雍正多年好友,雍正雖然賜死對方,卻未必沒有任何友情留存。好友在背後如此詆毀自己,雍正自然氣急攻心。歸根結底,年羹堯如此下場並非偶然,也不值得後人同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338437773a9da7e07b6610c4a5e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