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易,撼解放軍難。」——毛澤東
在各國的戰爭中都湧現出了一大批英雄式人物,有的英雄為了守護陣地、攻下敵人領域而與碉堡同歸於盡、慘死在自己的炸彈之下;有的英雄,為了攻下對方陣地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眼······
曾在蘇聯戰場上的馬特洛索夫,以史詩般悲壯的慷慨赴義,也為蘇聯關鍵性戰役的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事跡感染了很多人,尤其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人們。
就連我們國家的特級英雄看了以他為原型的紀錄片都深受觸動,在社會主義國家裡,紅色精神經久不衰,士兵將領們,把爭做馬特洛索夫當做自己軍旅生涯中信仰般的目標。
而在我國也有這樣一位英雄式的人物,他是蘭州軍區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曾在對越自衛反擊過程中身先士卒,攻克下了167高地。
這名戰士就是馬占福。
出身貧寒之家、兄弟姐妹四人,他從小就要承擔起家中的大小事務,同時他還是個「熱心腸」,每天在自己家農田裡幹完活,還要幫助鄰居老人們跳水砍柴。
雖然沒有錢去上學,但他一直嚮往學校生活,偷偷借來別家孩子的書背上許多文段,再去沙地上去複習練字。
通過書本他認識了很多英勇的戰士、閱讀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年少的他第一次有了懵懂的理想,那就是也想成為那樣的英雄人物。
有了目標就要朝著那個方向前進,小馬剛滿十八歲時就瞞著家裡人偷偷報名入伍,成為了139師的一名戰士。
來到部隊,對一切都充滿新鮮感的他激動不已,常常在別人已經入睡了,他還在院子裡獨自練習。
由於他身體瘦小,在負重方面遠不如他人。於是他就+自己背上沙袋幾十圈地連續跑,連腿上也綁著很多負重用品。
刻苦的練習沒有成為徒勞,他多次被評為標兵,部隊給他發了津貼,一拿到錢他就幾乎拿出全部寄回家中。
兩年的軍事練習結束後,他認為不能再繼續留在這裡學習理論知識了,好男兒志在戰場,該去實踐環節歷練一下了。
於是,他寫了一張請戰書,申請加入前線戰鬥,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
一句「我家中兄弟多,無後顧之憂,為國盡忠是我的責任,請首長一定批准」飽含了這個年輕人所有對祖國的熱愛和深情。隨後,他就被分配到雲南地區第一突擊隊里。
臨訓後的第一場任務便是奔赴南疆,解決越軍在邊界的不斷侵擾問題,並收復已被越軍占領的主峰——老山。
敵方大規模地組織進行反撲行動,一場攻防大戰即將到來。接到突擊任務的他與其他戰士們立即集結,在部隊待命。28小時後,他接到上級命令,要負責一次極為關鍵的爆破行動。
老山高地是易守難攻的地形,之前就有好幾批人試曾拿下這塊高地,但都失敗了。精明的越軍此後在這裡修築了工事堡壘,還派駐了一個連的兵力日夜都在駐守。
狡猾的越軍憑藉老山複雜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時不時就主動挑釁,欺負我軍無法將其攻下。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軍必須要全力以赴拿下該陣地,攻打並占有這塊要害之地。
可能我們對對越作戰中的「上甘嶺戰役」最為熟悉,但是這場「那拉扣之戰」的慘烈程度和艱險情況也有過之無不及。
他們都屬於防禦作戰,是新中國成立後對外作戰中傷亡最慘重的一場戰鬥,那拉扣211地的爭奪更成為了老山防禦作戰的轉折點。
在這場戰鬥中,在強大的炮轟戰火下,解放軍戰士們團結作戰、英勇無畏,擊退了對方的上百次進攻和偷襲,這道關口在之後也被我們稱為「鬼門關」。
馬占福就是親身經歷了這場大戰中的一員。面對剩下的167高地,他再次領命陷陣,在戰鬥前夕他留下了一封遺書,可是想起沒讀過書、不識字的母親,他又把遺書復讀了一遍。
那錄音機里的「26聲娘」如同他當年請戰書里的「請首長一定批准」一樣情深意切、篤定認真。
可沒想到,這就是兒子最後對母親的呼喚和訴說。
隆冬季節,暮色漸濃,他與其他十幾名敢死隊隊員一路從山腳爬上了高地,連夜攀爬到了就是凌晨時分,此時的敵人正在熟睡當中,以我軍的裝備力量只有抓好這樣的時機才能增大勝算的可能。
天還沒亮之際,一部分敵人已經被我軍「瓮中捉鱉」,但是礙於他們有工事堡壘,我軍沒有辦法將其全部消滅。一部分人向我們投來手榴彈,火光點點下又是一場惡戰。
哪裡有突火點就向哪裡攻打,在班長的帶領下我軍很快就攻下了這塊高地的工事部。
而作為爆破手的馬占福,自然還有一項艱巨的任務等待著他。他沖向四號目標點,很快就到達工事前,嫻熟精確、眼疾手快,他一下子就把炸藥包扔到了敵人的堡壘中。
只聽得轟隆一聲,這一個堡壘的越軍就全部被消滅,還來不及躲閃,暗堡里突然放出火力點,一頓機槍掃射,他連中數彈。其中腹部傷勢最為嚴重,連腸子都掉了出來,需要馬上醫治。
可是他心裡滿是「任務還未完成」,還有幾個堡壘需要他去爆破,於是他不管戰友們的阻攔,拖著受傷的身體爬到了暗堡前,掏出了一個急救包,咬著牙自己把腸子硬是塞了回去。
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冒下來,浸濕了他的面龐,滿身鮮紅的他仍繼續向前爬著,眼睛不斷地掃視四周,尋找敵人的位置。
就在這時,距離他兩米遠的位置有一個火力點爆了出來,傾斜向他的方向掃射,他的頭部也中彈了!鮮血哄哄的直往外冒,馬占福暈了過去。
所有人都以為他已經犧牲,但是過了一會他竟然再一次醒了過來。也許是生命最後一刻的任務沒有完成,也許是連死神也不忍心接受這樣一位孤勇的「鐵人英雄」。
鮮血已經幾近乾涸,醒來的他用盡全身力氣一點點地挪向敵人所在的火力點,他的這幅樣子敵人儼然沒有放在心上,只一心盯著上方的部隊。
手腳並用得巧妙接近,在洞口前,他再一次用盡全身力氣大喊一聲奮力抬起臂膀,迅速將爆破筒向洞裡扔了進去。
沒想到爆破筒又被敵人退了出來,情急之下,他猛然躍起一把將其塞到敵人的機槍筒孔中,又全身撲了上去,死死地堵住了槍口。在最後爆炸的那一刻,他臉上浮現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用盡全力用自己的胸膛堵上了敵人的槍口,與越軍同歸於盡,而他的手指上還緊緊地拿著拉爆爆破筒的環扣。
這場戰爭結束後,老山高地也都被解放軍多攻克拿下,他也被追授為一等功,成為馬特洛索夫式的戰鬥英雄,他終於圓了自己兒時的夢想。
由於他家在青海卻犧牲在雲南,後來只能被安葬在當地的烈士陵墓。交通不便和母親年邁等多種原因,無法前來墓前看他,這成為老人的遺憾。
後來在大家的幫助下,他的哥哥終於來墳前掃墓,探望了一別就被分隔在兩個世界的弟弟。而我們雖無法為英雄掃墓,但英雄捨身取義的精神、拳拳愛國之心都值得我們學習和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