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老山戰役,31名黑豹隊員執行密令,6人倖存,今過得怎樣?

2022-02-24     軍武四分三十三

原標題:1986年老山戰役,31名黑豹隊員執行密令,6人倖存,今過得怎樣?

有國,才有家,有責任,才有擔當,女生不僅如此,男生更是這樣。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一位叫「宋璽」的姑娘,將青年人的時代責任體現得淋漓盡致。

本來作為北大認知心理學的一名學生,她可以遨遊在學術天堂,但是為了完成自己的軍旅夢,便隱瞞家人,孤擲一注加入海軍陸戰隊女子兩棲偵察隊。

隨後因表現優異,成為赴亞丁灣、索馬利亞執行護航任務的女兵之一,在冒著隨時被不知道從哪裡飛來的子彈射中的前提下,為國家保駕護航。

身處和平年代,當我們在手機上刷到這篇爆文時,內心不會覺得她是在瀰漫硝煙的戰場中,犧牲流血,搏儘自己的性命去獲得渴望的和平。而是覺得祖國很強大,這是女孩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在為祖國的更加美好而錦上添花。

可是,35年前的祖國,每每提及那個年代,腦海里浮現出來的是結束不完的戰火,淌不完鮮血,揭不開的歷史傷疤。

作為現當代青年的我們,雖然不知那時祖國陷入水深火熱的境地,但是只要爺爺奶奶輩的革命勇士提及,那絕對也是一場熱血的激戰,拿命的赤搏,因為輸不起,所以結局註定是和平。

故事要從1978年,國家開始改革開放講起,這一年是中國人民開始從站起來向富起來邁步。

國內人民雖開啟大生產的模式,可是國際上卻時不時有戰火動盪。

中蘇關係交惡,中美關係凍結,就連周邊的一些小國,也頻頻越界,想著走擴張的道路在中國的西南邊境獲利。

中國中央軍委在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周邊人民生活安全的基礎上,提出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反擊。

越南政府非但沒有承認自己的罪行,而是更加猖狂繼續暴行,不僅侵占我國陰山、老山等地方,修建防禦工事,而且不顧我國政府警告,朝境內部隊和百姓開炮。

我軍開始對越南侵占的據點,進行長達十幾年的撥點作戰,對越自衛戰的打響,使得那個年代許多有擔當的責任青年奔赴戰場。

那時的他們不像「宋璽」一樣去實現富國強兵的願望,他們是芳華年代中的雕像,用自己的性命作為抵押,讓永恆的青春模樣去換取另一代人的希望,一旦上了戰場,便放下可以團圓、陪伴、平淡生活的思想。

因為他們是國家的棟樑,他們是衝鋒的軍團,他們知道只有用肉軀打下的江山,才會毅然不倒,他們才會顯得那樣血性剛亮。

在這場戰役中,31名擔負重要特殊任務的臨時突擊隊,成為眾人熱淚盈眶的榜樣。

人不多,只有31個,但是這個數字似乎成為大部分隊員的終止符,沒有幾個存活下來的。

因為預期時突擊隊的任務艱巨,不是一般戰士可以完成,並且活下來的機率幾乎為零。

即使結果是這樣,可是依舊有很多戰士想要加入這個突擊隊,為祖國報效力量。

剛成立的突擊隊明顯的特點是年輕,經過層層選拔,最終確定郭繼額為隊長,突擊隊的名字為「黑豹突擊隊」。

因為隊員的身體素質都很好,這個突擊隊的軍事能力要求很高,在接受到上級組織的安排後,這支年輕的隊伍被送到軍事秘密訓練營,接受嚴格的訓練。

爬戰術、攀岩、擒拿格鬥、跳躍極限、實彈訓練、五公里越野等項目在時刻挑戰著這些戰士年輕的身軀,要麼在此時倒下,要麼在敵人的手中喪命,他們沒有選擇,他們沒有藉口。

對越自衛戰役持續的時間較長,不同類型的大小戰役也很多,其中老山戰役是最為慘烈的一場,黑豹突擊隊的31名成員全部參加,可是最終存活下來的只有6人。

當時突擊隊接受到成都軍區指揮的命令執行摧毀敵軍167號高地的防禦工事,因為敵軍的防備軍事工作做得很嚴密,敵人在防禦區隨時進行著監控。

起初進行的3小時作戰,自己的突擊小組就被敵軍打散了,有8人退回防守陣地,有兩名傷員急需救援。戰士們已經萬分筋疲力竭,身體不受指揮,但是炮火依舊在身邊響起,不會終止。

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士們在用意志力去抵抗身體疲憊和疼痛的威脅,看著身邊隊友的遺體在一具一具地增加,他們知道兄弟們可能是九泉下碰面,所以愈發地鬥志昂揚,要和敵人決一死戰。

經過努力,敵方炮火被壓制住了,黑豹突擊隊立下戰功,消滅敵人380多,繳獲大量軍火物資。只是獲得這份榮耀的生者僅僅只有6個人。

歲月已然流逝,戰爭不再回頭。

當年20齣頭的突擊隊小伙,在現今都是五六十的長輩,他們活時聚守戰場,死後並列墓旁。

倖存下來的6名隊員,依舊帶著「黑豹」身份,在各個不同的崗位上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年輕時在一起的浴血奮戰的經歷,是永遠不會從他們的記憶和血液中抹去的。

到現今,黑豹突擊隊的故事已經被眾多人知曉和歌頌,只是那6名存活的隊員,依舊帶著31名突擊隊的使命完成生命的延續。

榮耀和功勳不再是他們可供炫耀的武器,期盼時代的和平與祖國的繁盛成為他們的希冀,他們希望戰爭不再出現,流血不再有犧牲,烈士林園中的墓碑不會再有自己熟悉的同胞戰友的名字。

他們再回首,只能聽到年輕的自己站在隊伍里,報名喊「到」的聲音,黑豹突擊隊應到31人,實到31人……

我們現在的歲月靜好,是他們用生命進行博弈,他們用時間進行交換而來的。

不論我們身處何方,崗位有何不同,年齡有多大差異,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身為中國的青年具備的使命和力量,我們為祖國的強大而榮耀,我們也為歷史中的奮戰者而懷緬。

就像北大姑娘宋璽感慨道「我們一朵雲推著一朵雲,找到了心中的天空後,浪滾滾,每一滴水都倒映著家國情懷、責任擔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af3cabe59c821631300ba0ce766c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