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更好地統計國家人口,保障人民行使國家權利,也為了相關部門能夠更好地發揮政府職能,國家決定實行戶口制度,對每一個公民進行戶口登記。對於每一個中國公民來說,要是沒有了戶口,就相當於在中國沒有身份,出了門寸步難行。
然而一90歲陝西老太太,說什麼也不願意登記戶口,其真實身份暴露後,令人大吃一驚。
一、命途多舛的王玉蘭
抗日戰爭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場浩劫,在這場人為的災難中,有許多年輕的生命消逝,也有很多年歲尚小的孩子,早早便於父母走失,成為了孤兒。王玉蘭便是其中的一員,1942年,年僅13歲的她與父親在長春打臨工,在戰火中,她與父親走失,一生再也沒有見過面。
與父親走失後的王玉蘭孤苦無依,只能靠自己討生活。不過好在她在跟隨父親打工時也學過一些手藝,在工作中也是吃苦耐勞,逐漸得到了老闆的肯定。
隨著年齡漸長,王玉蘭也是出落得十分標誌,在17歲這個美好的年紀,她遇到了可以託付一生的人,也就是她的第一任丈夫宗開國。不過,宗開國是一名國軍營長,在他二人新婚後沒多久,宗開國就不得不上戰場廝殺去了,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
在家獨守空房的王玉蘭,等待了許多年,也沒有收到丈夫的消息,哪怕是一封信。此時的她已經知道丈夫為國捐軀了,自己也成了寡婦,又回到了無依無靠的日子。
沒過多久,有一個雷姓的軍官被她所吸引,請求王玉蘭嫁給他,王玉蘭想到自己一人也沒什麼依靠,便也同意了。可誰知,沒過多久,王玉蘭發現這個軍官早已取了妻子,只不過一直待在老家。知道真相的王玉蘭非常憤怒,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婚。
王玉蘭由於獨在異鄉,無父無母,她的身份一直受到質疑。與軍官離婚本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名節,她一直接受的教育不允許她去破壞別人的婚姻。孰不知,這一舉動,獲得了鄉親們的敬佩。原本大家對於她來路不明,一度表示懷疑,如今都被她的高風亮節所折服。
離婚後,王玉蘭又是孑然一身了,也沒有依靠。於是,她便去央求當地的婦女主任,為她安排相親。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王玉蘭覺得,只要家底乾淨就好。最終,她看上了一個樸實無華的農民,並且嫁給了他。
可是,天不遂人願,這位名叫宋志福的農民在婚後感染上了風寒,醫治無效去世了,又留下了王玉蘭一個人。此時的王玉蘭對愛情幾乎完全喪失了信心,在未來的很多年裡,她都是把自己封閉起來,一個人生活。
對於王玉蘭來說,一生無需大富大貴,能夠普普通通、波瀾不驚地過一輩子就可以了,一眼能夠看到頭的日子,才是最適合她的。
直到1976年,王玉蘭再次改嫁,此時,她已經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方言了。她最後一任丈夫老家在陝西,王玉蘭便同丈夫一塊回了陝西老家,她也在那裡安詳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二、揭示身份
步入近代以來,國家決定實行戶口登記的政策,這樣一來,個人信息明朗的同時也是在為我國公民的福利提供保障。
政策出台後,大傢伙兒都高高興興地去相關部門登記了,唯有王玉蘭不願意去。大家原以為老人是不知道戶口登記的好處,便輪番去勸說她,可是老人卻依舊不樂意。
究竟是什麼讓老人如此執著呢?
正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時,老人自己說出了實情,她是日本人,名叫山崎秀子。多年前她隨父母來到中國,在長春打工。日本是她的故鄉,若是她在中國登記了戶口就變成了中國籍,那麼以後怎能和家裡人相認呢?
聽到朝夕相處的老人竟然是日本人,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大家甚至以為王玉蘭老人在開玩笑。直到老人拿出來了年輕時的照片,眾人才將信將疑。
隨後眾人又立即反應過來,老人在中國這麼多年,一定非常思念日本的親人,於是決定要幫助老人找到自己的家人。
但是日本方面傳來的消息更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說是山崎秀子早已回到日本,山崎家沒有流落中國的女兒。經過大家激烈討論,這才反應過來,是有人頂替了老人的名字,成了山崎家族的一員。
為了能夠證實自己的身份,王玉蘭老人選擇了DNA檢測,最後的檢測報告也證明了她山崎家族的成員的身份。此時,老人又面臨了兩個選擇,是回到日本,還是繼續待在中國。
日本方面希望她能夠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但是王玉蘭老人再三思索之下,決定留在中國。一來是她年事已高,腿腳不便,二來中國對於她來說,才是真正割捨不下的。
2018年,王玉蘭老人離世,在她去世之前,她穿上了久違的和服,那是曾經自己在故鄉的樣子。在她的葬禮上,有一百五十多位來自日本的親屬出席,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老人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了。
三、流落中國的日本人
1931年,日本人占領了東北三省,一路南下,甚至還製造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為了抵抗日本人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戰,無數的英雄豪傑在戰場奮衝鋒陷陣、奮勇殺敵,用自己的身軀鋪就了新中國的長城。
其實,對於日本國內的人民來說,他們也不願意有戰爭的發生。日本國內本就人口稀少,戰爭的爆發就迫使家中男丁不得不出去打仗,甚至許多老人和孩子都逃不了上戰場的命運。
根據史料記載,日本士兵當時在日本國內徵兵,只要是男性,根本不管年齡大小,直接全部帶走。他們甚至還強行帶走年幼的孩子,將他們放在部隊裡面寄養,不斷地給他們灌輸侵略的意識,將他們培養成殺人的武器。
然而,中國軍民的奮勇抵抗,徹底斷送了日本人的野心。在激烈的反抗之下,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
在日本簽署投降協議之後,根據約定,許多滯留在中國的日本戰俘被遣返回國。一些留在中國打工的日本人,即使是有了家庭,也要被送還回國。
然而,一些年幼的孩子,卻被永遠留在了中國。他們中有些人尚且能夠記得自己族人的名字,有些人則是將家族忘得一乾二淨了。
小結:
戰爭對於人民來說,是苦難、是浩劫。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最終受苦受難的都是平頭百姓。在抗日戰爭中像王玉蘭這樣走散的孩子還有許多,他們也許一生都回不了故鄉,見不到自己的親人。
而戰爭所謂的勝利與失敗,更多是給統治者和政治家看的,平民百姓窮盡一生所追求的,無非就是「安穩」二字罷了。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莫留遺憾。對於王玉蘭來說,她見到了來自故鄉的親人,也在中國享受到了一家人幸福的生活,一生算是平安幸福了。也不知那些與她一樣的孩子們,是否也如王玉蘭這般幸運。
希望在世界上,再也沒有一處燃起烽火,也沒有一個孩子流離失所。戰爭最終都會給人民帶來無法癒合的傷痛,沒有人可以在戰爭中毫髮不傷,既然如此,又何必大費周章發動戰爭呢?只願世界從此和平,沒有殺戮。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80e70c8bcdad518585e72924b2df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