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哪家醫院看青少年心理問題 如何應對當代青少年心理危機?

2023-07-11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

原標題:天津哪家醫院看青少年心理問題 如何應對當代青少年心理危機?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科、睡眠門診、抑鬱症診療門診、中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諮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等多種諮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採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頻出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孩子的心理問題有哪些預警信號?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老師和家長又該怎麼辦?

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重視

案例一

2023年3月,天津市河北區公安局民警巡邏中發現河邊一名小女孩,渾身衣物被河水打濕瑟瑟發抖,民警隨即抱起小女孩將其接回派出所。據了解,小女孩與父母發生矛盾後離家出走,在河邊玩耍不願回家,民警隨即聯繫其父母將小女孩安全送回家。

案例二

2022年5月,13歲的女孩離家出走。接警後,天津市河東區公安局民警通過走訪最終找到該女孩。在派出所里,民警化身警察爸爸,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孩子表達真實的自己,孩子很快打開心扉,也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欠妥,表示不會再有下次了。

案例三

2021年11月,天津市河西區公安局接群眾求助,及時攔截了兩名離家出走的學生,最終讓她們安全回到校園。

案例四

2021年9月,天津市北辰區公安局接到居民陳某報警稱:其女因被父母責罵賭氣離家出走,家人向女兒朋友了解到女兒已有輕生的念頭,情急之下向公安救助。接警後,刑偵大隊通過連續八個小時摸排走訪,最終找到女孩,經詢問得知,因受到責罵女孩產生了外出務工的想法。

案例五

2021年3月,天津市東麗區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一名網友在網上發布了一條割腕自殺的視頻。人命關天,東麗區公安立即展開調查,迅速查清該視頻是一名叫張某某的年輕女孩所發,17歲的張某某因離家出走被父母批評教育後,心生怨氣一時想不開,產生了自殺的想法。民警找到該女孩時,女孩的父母都還不知道他們的女兒正在割腕自殺,所幸發現和搶救及時,該女孩無生命危險。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凸顯。2021年公布的我國首份《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6到16歲的在校學生當中,有約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礙。我國青少年抑鬱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鬱的檢出率為7.4%,檢出率隨著年齡的升高而升高。

1、狹隘的「關心」

大多數時候,關心是一種愛,是溫暖的,是有力量的;但對考試成績不理想,壓力過大的考生來說,過多的關心可能就成了壓力。

尤其是在每年6-8月這段時間內,父母、親戚、朋友、鄰居都會談到高考的相關話題——

「考了多少分? 」

「準備報哪個學校?」

「要不要復讀一年再試試?」

……

剛剛經歷過高強度的高三生活,殘酷分數線的激烈競爭,再加上被過度關心引起的愧疚,「輕生」成為一部分高考挫敗者的壓力圈,即「輕生魔咒」的土壤與溫床,讓它開始在孩子頭腦中滋長。

2、被否定

「媽媽同事家的孩子XX,別人這次就考得很好!」

「XX連補習班都沒報,為什麼你天天上補習班,還沒有他考得好?」

……

在面對「挫敗」(社會標準的、家庭標準的、個人標準的失敗)或「無能」或「無前途」的孩子,如果再加上父母用言語行動建造出「無助」的環境,讓他對生存產生恐懼。

3、自我否定

「我比很多人都努力,為什麼沒有別人考得好?」

「為什麼別人看上去都比我學得輕鬆,難道我真的比不上他們?」

人對未知世界天性好奇、愛探索、愛折騰、能夠沉浸到自我認可的世界中,但挫敗下的青春期孩子,很容易變得敏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經常達不到標準而自責和內疚,懷疑自己的世界。

而在面臨考試失敗這一足夠觸碰內心「自我否定」按鈕的重要事件時,就成為了高風險學生們的點火索之一,導致他們想毀滅內心世界,慾望就可能被點燃。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必須採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小編給你一些小建議:

1.和孩子保持親密關係

其實,在保持良好關係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心理專家主張「關係大於教育,關係先於教育」,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先改善親子關係。孩子對父母和自己的親密關係不滿意,所以會逆反。只有和孩子結成彼此非常信賴的共情關係,父母的引導才會順利實現。

2.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過分攀比

孩子的年齡和心智有其年齡段的特點,不要過分強調一致性,父母和老師不要總拿孩子之間硬性地比較,而要鼓勵自己的孩子成為他希望成為的人。

3. 用「情」打動孩子勝過用「理」

父母是應該將「情」放在第一位,還是將「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應該是講「情」而不是只講「理」的地方,特別是對於正處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4.寬容約束要平衡,允許孩子適當犯錯

家長和老師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會陷於溺愛,過分嚴格則破壞親子和師生關係。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寬容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並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強,如果只因為孩子獲得好成績而誇獎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取得好成績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績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來控制的,所以孩子會更容易不安。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努力,誇獎他做事情的過程,往往會讓孩子更有動力繼續努力做事。

同時,老師和家長要允許孩子犯每個年齡可以犯的錯誤,犯這種錯誤的結果往往是好的。那些看起來很傻的錯誤是孩子成長的資源,而不是障礙。孩子沒有經歷過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經歷了才能學會管理和釋放情緒。

5.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體察到的。家庭應該是孩子盡情表達自我的地方,家長把表達的機會多留給孩子,讓孩子敞開心扉,盡情表達自己,不做過多評判。當孩子說話時,傾聽是最美好、最溫馨的舉動。

想讓孩子對我們沒有戒備,老師家長平時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嗎?

孩子害怕什麼?

我有沒有過度反應?

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嗎?

我有沒有平等地與孩子交流?

......

6.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多參與實踐活動

要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放學後讓孩子在開放的空間裡盡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讓孩子在藍天下、草地上曬太陽,親近大自然。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體驗不同的學校角色、家庭角色、社會角色,體驗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孩子在活動中經常磨鍊,通過積極克服活動中的困難,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教育,培養孩子的完善人格。

哪些異常信號是孩子在求助

青少年本身處於叛逆期,學業壓力、親子矛盾等易引發一些心理問題。學校和家庭如果沒有及時引導,反而採取了偏激的教育方式,則更容易適得其反。搜索信息、網絡宣洩、情緒反常、悲觀傾向、興趣降低、近期頻繁遇到重大危機、整理東西、長期高壓,如果青少年身上出現這樣的信號,可能是在發出求救。

老師家長可以從這5個方面觀察孩子的變化:

1.生理變化:發現孩子出現不想吃飯、暴飲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內分泌紊亂等情況。

2.情緒變化:發現孩子由活潑開朗變得多愁善感。

3.行為變化:發現孩子行為與此前明顯不同。

4.學業變化:發現孩子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聽不進去。

5.人際關係變化:發現孩子沒有朋友,或同學關係發生明顯變化時,要重點關注。一般來講,孩子出現情緒問題兩周以上,老師家長就要正視孩子存在心理問題的可能性。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老師家長怎麼做

1.跟孩子的朋友、同學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狀態,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孩子出現情緒的異常反應。

2.主動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狀態,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感受,可以詢問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幫助。

3.如果孩子表現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也可以跟專業心理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請求心理老師及學校的幫助。

4.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軀體疾病一樣,需要積極治療,要積極地幫助孩子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5.對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最好陪同一起去見醫生,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進展、藥物以及心理治療的效果,根據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安怡心理諮詢中心想對你說:

想抱抱每一個充滿鬥志承受住各種壓力的人,希望你們都能處理好壓力和情緒,不快樂或沮喪到極點的時候,請一定要告訴身邊的親人朋友;

想抱抱每一個曾經有過輕生傾向甚至付諸行動的人,你們不是不努力,你們不是比別人脆弱,你們只是暫時還沒有找到和世界、和自己和解的方式;

想抱抱每一個因為親人有輕生傾向而徹夜難眠、驚慌失措的人,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強,陪伴他們一起度過黑夜和難關……

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讓我們一起邁步向前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文字、圖片、視頻或其他內容涉及侵權或違規,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修改,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11fd20737f557a5d1d7f7891e07d7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