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雙胞胎的出生時間大多都只差幾分鐘,但據極目新聞近段時間的一則報道,來自浙江寧波的金女士的雙胞胎女兒,出生時間竟然差了整整一個月。
由於胎膜早破,姐姐因羊水嚴重不足,被迫提前出生,可惜的是嚴重發育不良,沒能存活。
一個月過後妹妹才出生,或許是因為姐姐做出的巨大犧牲,冥冥中保佑了妹妹,雖然妹妹也是一名早產兒,但卻成功康復出院。
這對雙胞胎姐妹之間截然不同的命運,以及金女士坎坷的生育經歷,讓我們對多胎妊娠風險的認識更深刻了一些。
千辛萬苦懷上雙胞胎,卻面臨引產威脅
金女士今年35歲,婚後習慣性流產數次,通過人工授精,好不容易懷上一對雙胞胎,正當她沉浸於即將為人母的喜悅中時,意外卻再次來臨。
孕17周的時候,金女士發現下體反覆流血,而且羊水也在慢慢減少,察覺到不對勁後,家人趕緊將其送往當地醫院。
然而,當地醫療條件有限,醫生處理後效果不佳,只能緊急將金女士轉到了浙大婦院。
來到浙大婦院後,醫生為其進行超聲檢查後發現,金女士是典型的胎膜早破症狀,常規操作只能是進行引產,終止妊娠。
聽到這個消息後,金女士如遭雷擊,在病房崩潰大哭,肚子裡的兩個寶寶來之不易,她不想放棄任意一個。
面對金女士的堅持,醫院經過全院的多學科討論後,最終還是決定做出最大努力,幫她保住兩個孩子,並向金女士告知了繼續保胎的風險,以及問題的嚴重性。
而對金女士來說,只要能夠保胎,她願意承擔一切後果,哪怕是真的無法通過這場考驗。
為「保護妹妹」,姐姐提前出生
屋漏偏逢連夜雨,保胎期間,金女士本就經不得一丁點意外,但卻因為此前有過5年的腎結石病史,忽然出現強烈的腎絞痛,進而引發了宮縮。
僅僅孕24周,姐姐就迫不及待降生,出生時只有650g,並且肺部發育不良、四肢畸形,新生兒評分僅有1分,很快失去了呼吸。
雖然姐姐提前出生了,但好在妹妹仍「安穩」地待在了媽媽肚子裡,在醫護人員努力下,金女士和女兒的狀況還算穩定。
1個月時間過後,等到孕28周時,金女士的肚子又發動了,這次妹妹出生後的體重達到1270g,新生兒評分1分鐘、5分鐘分別達到了9分和10分,被送往重症監護室治療後,整體狀況還算良好。
住在保溫箱裡1個多月,妹妹發育得很不錯,也沒有出現嚴重的早產兒併發症,經醫生評估後,終於被金女士抱回了家中。
延遲分娩:一場艱難的「胎兒保衛戰」
早產是多胎妊娠最常見的風險之一,有關數據顯示,60%的雙胞胎、90%的三胞胎和幾乎所有的四胞胎均為早產兒。
相較於單胎妊娠,多胎妊娠的危險性更高,對母體子宮機能的挑戰也更大,如果發生宮頸管變短、宮頸機能不全等情況,很容易引發早產。
因此,當出現類似金女士這種情況時,醫生經過全面的評估,會考慮實行「雙胎妊娠延遲分娩」,儘量使早產兒體重增加,降低併發症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存活率。
尤其對處於26周-28周的早產兒來說,如果能在母親的子宮裡多待一天,存活的幾率就能增加將近1%,其中28周是一個關鍵節點,孕28周以後,胎兒生存的幾率會顯著提高。
不過,延遲分娩對母嬰同樣存在很高的潛在風險,也並不是在每一名孕婦身上都能實施。
如果一胎流產的話,宮頸打開,會造成宮內和宮頸環境的改變,發生感染的幾率很大,而且娩出胎兒的臍帶,如果沒處理好也可能成為感染源,增加感染風險。
對胎兒來說,宮內感染會導致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敗血症、呼吸窘迫綜合症等一系列問題,甚至存在死亡風險。
所以,延遲分娩實際上是一場艱難的「胎兒保衛戰」,對產婦、胎兒、醫護人員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驗,不過幸運的是金女士和女兒成功挺了過來,與其他新生兒相比,雙胞胎妹妹的降生顯得格外不容易。
結語:
多胎妊娠屬於病理性妊娠,孕婦和胎兒都要面臨更多風險。
如果准媽媽是多胎妊娠,一定要注意遵循醫囑、按時產檢,萬一發現身體不適,及時就醫,最後希望每位準媽媽都能安穩順利地度過孕期,成功分娩。
今日話題:你之前聽說過「延遲分娩」這項技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