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有些寶媽的心是真大...
9月12號,江蘇一位寶媽因為腹痛難忍,在丈夫陪同下來到醫院急診室就診。
起初的時候,夫妻倆還以為是吃冰西瓜導致的,所以也沒太當回事,更沒往懷孕方面想。
哪怕醫生看到寶媽肚子偏大了一些,特意詢問有沒有懷孕,寶媽也明確表示「沒有懷孕,平時就是這麼胖」,還聲稱「月經正常」。
隨後由於腹痛,夫妻二人就去了廁所。
結果,還沒過幾分鐘,醫生就聽到廁所里傳來呼喊:
「快來人啊,孩子生廁所了!」
等到醫生急忙趕到時,廁所已經是一片狼藉,寶媽蹲在廁所裡面,胎兒掉到了馬桶坑中,在不停地嚎啕大哭。
好在隨後醫院急診科、產科、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都趕了過來,將寶媽轉移到了搶救室,對其和胎兒進行緊急處置,最終母女平安。
經檢查,這位寶媽產下的女嬰已經足月,足足有7斤重。
可為什麼明明懷孕這麼久,寶媽竟然不知道自己懷上了寶寶呢?
原來,這位寶媽在1年前產下了1名男孩,如今已經22個月,但由於處在哺乳期,月經一直不規則,所以她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寶媽可能都聽說過類似的傳言:
哺乳期就是「安全期」,只要沒來大姨媽,就不用採取避孕措施。
但顯而易見的是,這是徹頭徹尾的謠言,無論來沒來月經,哺乳期都不能等同於「安全期」,隨時可能發生意外,更不能因此疏忽大意。
月經遲遲不來報道?不來月經≠安全期
生完寶寶後,月經恢復這件事因人而異,有人可能剛滿月不久就來了大姨媽,有人可能孩子都會走路了,月經還遲遲不來報道。
但總體來說,產後月經的恢復除了受個人體質因素影響外,也與喂養方式有一定關係。
對奶粉喂養的寶媽而言,由於卵巢功能恢復較快,40%的寶媽在產後6周內月經都能恢復,65%的寶媽會在產後12周內恢復,90%的寶媽會在產後24周內恢復。
對於母乳喂養的寶媽來說,受到激素分泌的影響,大多要等到產後4-6個月才能恢復,甚至有些寶媽可能要等整個哺乳期過完,才會迎來大姨媽。
但無論奶粉喂養還是母乳喂養,都必須要明白的一點是:
「不來月經≠安全期」,哪怕是哺乳期,也有懷孕的可能。
就拿上面那位寶媽來說,明明處在哺乳期,也一樣懷上了寶寶,所謂「哺乳期等於安全期」的說法,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沒來月經,怎麼還會懷孕?
這裡我們首先要弄明白,一個正常的月經周期分為3個階段:
首先是月經期,子宮內膜發生剝脫、出血,形成月經;
其次是增生期,子宮內膜重新增厚到一定程度;
最後就是排卵期,如果卵子沒有成功受精的話,就會被排出體外。
一般來說,排卵期為下次月經前的14天左右,所以這裡就會發生一種特殊情況:
寶媽在生完寶寶第一次來月經之前,其實已經排卵了,但如果這時懷上了寶寶,本應該上門的大姨媽就會遲遲未到。
這就會導致在月經沒有恢復的情況下,哺乳期媽媽也會懷上寶寶。
寶媽以為自己是在哺乳期,很安全,但實際上早已經「中招」了。
哺乳期這些身體訊號要注意
其實只要仔細觀察,雖然是在哺乳期,寶媽懷寶寶時也是有徵兆的。
因此,當身體出現以下這些信號時,大家一定要多注意,考慮是不是有再次懷上寶寶的可能。
1.反胃噁心
大多數寶媽在懷寶寶時,都會有比較強的妊娠反應,也就是反胃噁心。
有些寶媽在懷孕時,還可能因為激素的變化,對某些氣味變得非常敏感,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判斷懷孕與否的徵兆。
2.突然尿頻
懷上寶寶以後,由於激素分泌水平增多,腎臟會產生額外的液體,所以會導致一部分寶媽會在孕早期突然出現尿頻的情況。
如果寶媽發現自己去廁所的次數突然變多了,也可能是懷孕的徵兆之一。
3.精力變差
最後就是不自覺的疲憊,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寶媽在懷孕後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下降。
所以當寶媽發現自身精力變差時,也要考慮是不是懷孕的跡象。
結語:
哺乳期等於安全期的謠言流傳甚廣,很多寶媽都信以為真,在哺乳期時忽略避孕。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尤其對於剖宮產寶媽而言,身體恢復需要更長的時間,短期內連續懷孕,很容易對自身、對胎兒造成傷害。
因此,哪怕是在哺乳期,寶媽也要多注意,千萬別忽略自我保護,事後後悔。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哺乳期中招的寶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