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小日子的核污水第一輪排海已經完畢,最近朋友圈又有不少囤DHA的信息。
不少干微商的嗅到商機,言之鑿鑿地稱:
內陸那麼多湖,大家還囤什麼鹽呀?稍微買點就行啦。
DHA是深海提取的藻類,一旦海洋受到核污水污染,那後果才嚴重,所以這才是深海里的寶藏,抓緊囤吧!
乍聽上去,似乎說得有道理啊,可稍一琢磨,就發現了不對勁:
這不就是變相在賣DHA藻油嘛,跟囤鹽又有什麼區別。
但即便如此,想必還是有不少寶媽被成功販賣焦慮,免不了開始擔心。
小日子那邊是鐵了心地排放核污水,如果孩子吃的DHA藻油,乃至於含有DHA的奶粉被污染了咋辦?
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雖說DHA來源於藻油,名字裡帶有一個「藻」字,但說實話,現在的DHA藻油跟大海壓根沒什麼關係。
DHA被稱為腦黃金,作為母嬰營養品的一個重要品類,缺貨一說不亞於天方夜譚,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不會有污染風險,所以別囤了,真沒啥必要。
DHA是天然海藻提取?假的!
以前大家買DHA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商家這種宣傳套路:
某些品牌聲稱自家的DHA藻油是「全植物來源」,都是從天然海藻中提取出來的,有些可能還會搭配上海藻的照片。
但實際上,這本身就是一種虛假宣傳,因為我們所熟知的DHA,並不是從海洋中的海帶或者海藻等植物中提取出來的。
雖然最初母本藻類確實源於海洋,但問題在於通過海洋放養式的培養微藻,生產DHA藻油並不可取,也早已經被淘汰了。
要知道,海洋環境複雜多變,別提微藻這種單核生物了,就連人類在海洋中都時刻面臨威脅。
包括光照、溫度、潮汐的變化、天氣的變化、生物鏈競爭等等,海洋中這些因素都是不可控的,都可能影響到微藻的存活。
此外,由於微藻很容易受到天氣、細菌等各方面的影響,產量低不說,品質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哪怕是圍堵固定的海洋區域來進行培養,也壓根就不可行
因此,DHA由天然海藻提取這個說法,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DHA藻油來自發酵罐,並不是從海里「打撈」
既然DHA藻油不是從海里「打撈」上來的,那到底是怎麼生產的?跟海水還有關係嗎?會不會被污染?
實際上,現在能被用於嬰幼兒食品DHA來源的藻類,全世界只有3種,分別是:
裂壺藻、寇式隱甲藻和吾肯氏藻。
但無論是哪一種藻類,其實都是在密閉發酵罐中進行培養的,跟我們想像中的海洋,壓根就沒多大關係。
這裡可能有人又擔心了,那這只是培養方式而已,是不是還是來源於海洋,會被海水污染啊?
其實這種擔心也沒必要,現在用於生產DHA的藻類都經過了反覆的篩選疊代,根本就不是從海洋里撈取的,所以也就不會被污染。
而且在發酵罐中,這些藻類的營養來源都是葡萄糖和酵母基培養物,跟海水也沒什麼關係。
可以說,在DHA的整個生產過程中,已經完全跟海洋絕緣了,不存在受到核污水污染的可能性,我們自然也就沒必要跟著盲目囤貨了。
海產品還能不能給孩子吃?
既然DHA藻油不會受到核污水影響,那是不是代表其他海產品也沒關係,可以放心吃了呢?
很可惜的是,並不行。
DHA藻油能夠不受核污水影響,是因為其生產過程已經跟海洋沒什麼關係了。
但我們都知道,生物學中有一種食物鏈富集放大效應,意思是,食物在傳遞過程中,其中的重金屬等不好的物質也會向上傳遞。
而人類作為食物鏈中的頂尖存在,很容易因此受到影響,攝入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
所以,目前日本的海產品、魚油製品等等,一切與日本有關、來源於海洋的各種產品,肯定是能免則免了。
因為現在誰也說不好,這些海產品是否會受到核污水影響,或者說會受到多麼大的影響,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傷害。
當然了,我們也沒必要為此過於緊張,目前國家層面已經出手,全面禁止來自日本的海產品進口,我們只需要在生活中適當注意即可。
結語:
最近這段時間,炒作DHA的商家不在少數,但讓人有些不明白的是,這不是竭澤而漁,自己砸自己的招牌嗎?
如果以後DHA都不能吃了,那這些商家豈不是賺完這筆以後,就要失業了?
說到底,這種盲目帶節奏,打著核污水污染旗號,只為了賣貨的商家,不是蠢,就是壞,需要我們遠離。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人在囤DHA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