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男孩花318元燙髮,家長報警!
據後浪視頻報道,9月17日,河南平頂山某理髮店門外發生一起糾紛,家長帶著孩子、領著警察,非要找理髮店要個「說法」。
事情的起因,是男孩一個人來到理髮店,花318元燙了頭髮,然後孩子回家,父母得知後不願意了:
13歲的孩子,花300多塊燙頭髮?這不是被理髮店坑了麼?退款!
於是家長領著孩子上門不說,還選擇了報警,希望警察能夠幫著主持公道。
可是看到家長找上門來,理髮店工作人員也很懵:
「我們也不知道他多大,現在的初中生誰能看出來多大?」
理髮店工作人員還提到,價格是這名男孩自己選的,而且已經是「老顧客」了,本身就是預約來燙髮的,自己沒有理由拒絕。
最終,在警方協調下,理髮店退回男孩200元,相當於只收取了118元的成本價。
是「誘導消費」,還是家長鬍攪蠻纏?
對於小男孩燙髮這件事,大家的看法主要分成兩派:
有人覺得「現在男孩發育和穿衣打扮都比較成熟,店家確實有點無辜,總不能燙個頭髮,還讓男孩出示身份證吧」?
也有人認為「如果不是理髮店誘導消費,13歲男孩怎麼會想起來燙髮?很難說男孩究竟是被誘導還是自願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現在的理髮店什麼套路大家都清楚,什麼燙髮染髮、VIP辦卡,管你是不是十幾歲的孩子,只要肯花錢就足夠了。
而孩子本身沒什麼社會經驗,哪經得起對方的一通忽悠,被誘導選擇燙髮也不奇怪。
當然了,站在家長的角度來說,覺得孩子偷偷花300多塊去燙髮太貴了,其實也沒問題,但問題的關鍵是家長的處理方式。
哪怕孩子是被誘導消費,把事情鬧大到人盡皆知真的好嗎?
要知道,十幾歲的孩子正是心理敏感的時候,此事一出,恐怕孩子要成為夥伴們中間的「笑柄」,且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難以擺脫了。
實際上,這件事說到底,還是孩子的金錢教育出了問題,家長覺得孩子300元燙頭是「天價消費」,孩子自己卻可能不這麼認為,壓根沒意識到自身行為存在問題。
不過經過此次經歷,想必孩子能夠「吃一塹長一智」了。
金錢教育缺失,孩子才花錢肆無忌憚
13歲男孩花300元燙頭,其實和很多孩子瞞著家長偷偷在遊戲里充值是一個道理。
這些孩子缺乏基本的金錢意識,不知道為了掙到這些錢,父母背後付出了多少辛苦,所以才會花得肆無忌憚。
還記得那個5秒鐘花掉6萬塊的開州男孩嗎?
當初他憑藉這次大手筆消費,創下了網絡消費的最新記錄,引爆輿論。
可當記者詢問他為什麼會這麼做時,小男孩只是一臉無辜地回答:
「我覺得她很搞笑,我非常喜歡她,就打賞了。」
緊接著,當記者追問他知不知道媽媽掙錢很辛苦時,男孩的回答令人大跌眼鏡:
「很辛苦嗎?我沒感覺啊。」
從男孩的回答中不難發現,他根本就不知道這6萬塊是父母辛苦所得,也不知道6萬塊具體是什麼概念。
他只知道,在媽媽的手機上輕輕點擊幾下,就能把這些錢拿到手,這壓根沒什麼辛苦。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衝動消費,正是因為不知道錢來得有多麼不易,缺乏基本的金錢概念,不明白掙錢要付出勞動,成年人的世界有多麼艱辛。
因此,孩子的金錢教育課,我們必須給娃安排上。
如何做好孩子的金錢教育?
1.讓孩子明白錢的來源
網絡支付時代,很多孩子覺得錢只是一個數字,不僅對錢的大小缺乏基本概念,對錢的來源也沒有基礎的認知。
記得之前有記者採訪,甚至有孩子認為錢都是從銀行來的,如果沒錢了,讓爸爸媽媽去銀行取就好了。
因此,我們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應該讓孩子親身體會錢到底是怎麼來的,比如帶孩子到自己上班的地方,讓他看看父母的不易,再比如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親自賺錢的艱難,實際體會賺錢的不易等等。
2.教孩子學會理性消費
有些孩子雖然明白錢來之不易,但奈何管不住自己的手,只要手裡有錢就會「買買買」,壓根不考慮是否超過了自己的消費能力。
我們要教孩子區分「想要」與「需要」的區別,讓孩子學會理性消費,如果超出了自己的消費能力,哪怕再喜歡也要三思而後行,而不是衝動消費、欠債無數,最後追悔莫及。
3.金錢教育,越早越好
每個人都要跟錢打一輩子交道,在孩子的金錢教育這件事上,我們越早開始越好。
比如從小教孩子認識錢的面額,讓孩子對金錢有基本的概念,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金錢,嘗試進行理財等等,使孩子真正懂得利用金錢,而不是成為金錢的奴隸。
結語:
13歲孩子花費300元燙頭到底貴不貴見仁見智,但這件事卻為很多家長敲醒了警鐘:
孩子的金錢教育不容缺失,否則的當孩子正式走上社會,會很難跳出金錢的桎梏,後果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嚴重。
今日話題:你對這名男孩家長的行為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