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應不應該被取消?
按理說,教師節作為給老師們設立的特殊節日,老師們理應高興才對,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
我們不僅完全體會不到節日給老師帶來的喜悅,反而充滿了怨聲載道,甚至有身在一線的教師工作者直接表示,應該「廢除教師節」。
有人覺得教師節除了教師參加「慶祝大會」,聆聽一個個領導的講話之外,實在是意義寥寥;
有人覺得教師節有些家長藉此機會塞紅包,收了會被說「師德敗壞」,不收又會被家長指責「端架子」,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總而言之,如今「取消教師節」的呼聲漸起,教師節似乎已經變了味。
教師節究竟是給誰過的?
乍看上去,這個問題似乎有些無厘頭:
既然是「教師節」,當然就是給老師們過的節日了,不然還能是給誰過的?
但對於廣大一線教師們來說,事實卻並非如此,教師節壓根就不是為教師慶祝的。
教師節這一天,教師們會做什麼?
除去正常的授課任務外,絕大多數學校都會選擇在這一天「開會」,會議內容也都是大差不差。
無外乎表彰優秀教師,對全體教師進行訓誡,總結以往的教學工作,展望未來的教學計劃。
除此之外,有些學校可能還會組織老師、學生表演節目,哪怕平時老師教學工作很忙,孩子們的課業壓力繁重,也要抽出時間來精心排練,無形中為老師和孩子增加了壓力。
表面上,老師們過了一個「充滿意義」的教師節,某些優秀教師還能得到表彰,孩子們似乎也因為教師節的存在,更深層次地領略到了「尊師重道」的意義。
但實際上呢?
絕大多數老師平白無故多了一大堆工作,完全與「優秀教師」的表彰無緣,充其量做了一名看客,壓根就沒什麼獲得感、參與感。
換句話說,所謂的「教師節」,大多數老師都是什麼好處沒有不說,反而累贅一大堆。
教師節送禮:家長牴觸,老師忐忑
一提到教師節,該不該給老師送禮,估計是廣大家長考慮最多的問題了。
不給老師送禮,擔心別的家長都會送,自家孩子上了老師的「黑名單」,最後被「特殊關照」。
給老師送禮,又不知道該送多少合適,老師到底會不會收。
所以每年的教師節,網上都不乏各種「討伐」老師的聲音:
無數家長吐槽現在的老師形象敗壞,送的禮物一年比一年多,昂貴的教師節禮物,成為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可反過來站在老師的角度想一想,其實大部分老師也很無辜:
說到底,各種理由暗示乃至於勒索家長送禮的老師還是極少數,大多數老師都不可能違背明文規定,真的收下家長們準備的大禮。
要知道,相關部門早就有明文規定,嚴禁老師收受家長或學生贈送的禮物禮金等等,一旦被發現真的收了禮物,老師必將受到嚴厲處罰。
所以久而久之,每年教師節的時候,相當一部分老師也很忐忑:
生怕某些家長想方設法地送禮,擔心自己一不小心背上處分,直接把「飯碗」丟了。
而在這種大環境下,老師們自然會覺得這樣的教師節還不如不過,乾脆「廢除教師節」,家長和老師反而還能輕鬆一些。
別讓教師節「變了味」
從本質上來說,能夠擁有專屬於自己的節日,其實教師這份職業是能夠被人們認可、尊敬的,老師們的奉獻大家都看在眼裡。
但關鍵問題在於,不知從何時起,教師節這個專屬於教師的節日,被摻雜了太多不應該被摻雜的東西,無形中變了味道。
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借著教師節來表達一份對老師的敬意和感謝,這本無可厚非。
但我們需要警惕,別讓攀比式、綁架式的表達方式,使這份感謝變得不再那麼純粹。
給老師送上一支鮮花,讓孩子花心思畫一張畫、做一個小小的工藝品,乃至於一條簡訊,一聲感謝,都足以告慰老師們平時的辛苦。
當然了,學校本身也應該減輕老師們的負擔,儘量讓老師們過一個更有意義的「教師節」,而不是搞所謂的形式主義,讓老師們疲於應付,反而比平時過得更加勞累。
如果教師節徹底「變了味道」,讓所有人都覺得這個節日壓根就不應該存在,那麼可能真的還不如「取消教師節」,老師和家長們都能更開心一些。
結語:
教師節作為專屬於老師的節日,本應該受到老師們的歡迎,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奉獻有價值,付出的苦和累有回報才對。
但可惜的是,近年來教師節逐漸變了味道,反而受到了很多老師的反感。
最後還是要呼籲大家,在表達對老師的敬意和感謝時,還是要儘量注意方式方法,別給老師增加更多的負擔,讓教師節失去原本的意義。
今日話題:你覺得應該「廢除教師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