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15天,就長了2顆牙!「鬼牙」到底有啥說法?

2023-09-11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寶寶剛出生15天,就長了2顆牙!「鬼牙」到底有啥說法?

寶寶剛出生就長出了牙齒?

前段時間,大連一位父親忽然發現,剛出生15天的寶寶竟然長出了兩顆小牙齒。

不過,雖說牙齒長出來了,卻不是什麼好事兒。

每當寶寶吸吮母乳時,兩顆小牙就會礙事,連奶都喝不好。

無奈之下,寶爸只好帶娃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發現,寶寶已經萌出了兩顆下頜乳中切牙,牙面露出來了一半多,而且還是重疊排列。

最重要的是,因為兩顆「不合時宜」的牙齒,寶寶的牙齦已經出現了局部紅腫,甚至能看到即將脫落的壞死齦緣黏膜。

於是醫生當機立斷,再次檢查兩顆牙齒的情況之後,趁寶寶打哈欠張嘴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兩顆牙拔了下來。

剛出生15天就「慘遭」拔牙,這是什麼「地獄開局」?

其實要說寶寶剛出生就長牙,還真不是僅此一例,我國民間將其稱之為「鬼牙」。

老一輩認為,這種從娘胎裡帶出來的牙齒是不吉利的,以後會影響寶寶的「運勢」,所以要「破解」,必須得拔掉。

但實際上,這種說法當然沒什麼科學依據,屬於是封建迷信的一種。

而在醫學上,這種寶寶出生時就長出來的牙齒,有一個專屬名詞——誕生牙。

什麼是「誕生牙」?

顧名思義,所謂「誕生牙」就是寶寶出生時已經萌出的牙齒,醫學上我們也稱之為「出生牙」或「胎生牙」。

由於誕生牙的發生率僅有1:1400到1:3500,數千名寶寶中才會隨機出現一個「幸運兒」,所以並沒有那麼常見。

一般來說,誕生牙最常見的發生位置是下頜乳中切牙,也就是上面那位大連寶寶所長的位置,另外像是上頜切牙、上下頜尖牙和磨牙,也可能出現誕生牙。

此外,誕生牙往往都是「成對出現」,單顆或者多顆的情況都比較少,尤其是兩顆以上的誕生牙,出現機率極低。

因為誕生牙發生機率小,再加上以前人們醫學常識匱乏,所以大家提起它時往往會帶有一些迷信色彩,「鬼牙」的說法也就應運而生。

但其實說白了,誕生牙不過就是乳牙長出來得太早了而已,並不像迷信說法所說的那樣可怕。

「誕生牙」要不要拔?

既然「誕生牙」就是過早長出的乳牙,那是不是代表就不用拔了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儘管有些誕生牙比較「友善」,但某些誕生牙卻可能導致一些併發症。

比如舌腹部潰瘍、患兒哭鬧、喂養困難、感染、咬傷媽媽的乳頭等等,甚至如果誕生牙過於鬆動的話,還可能導致移位或者誤吸。

所以究竟寶寶的誕生牙要不要拔掉,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寶寶的誕生牙出現以下兩種情況的話,別猶豫,立即到醫院拔掉就好:

1.牙齒鬆動

主要還是由於寶寶的乳牙萌出太早,所以「根基」並沒有那麼深,有時候誕生牙會出現鬆動。

這時為了避免影響哺乳,防止誕生牙脫落,就需要我們主動將誕生牙拔掉。

2.已經導致潰瘍

前面我們提到了,誕生牙多出現於下頜乳中切牙,所以當寶寶吮吸母乳的時候,常常會與舌系帶彼此「打架」,進而導致潰瘍。

相較於兩顆早早萌出的牙齒,顯然還是正常對寶寶進行哺乳更重要,所以這種誕生牙也要儘早拔掉。

關於寶寶的牙齒護理,有哪些常見的盲區?

都說新型壓垮現代父母的4座大山是鼻炎、近視、整牙和身高,牙齒對於孩子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幫孩子長一口好牙,不僅關乎孩子的未來,更關乎家長的錢包。

所以針對寶寶的牙齒護理,以下3個誤區大家一定要多注意,千萬別等到寶寶牙齒壞掉才追悔莫及。

1.遲早要換牙,乳牙壞就壞了

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雖然寶寶長大以後,乳牙確實要換成恆牙,但如果乳牙齲壞的話,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咀嚼功能和營養攝入,而且恆牙發育也會受影響。

所以要想讓寶寶長出好的恆牙,乳牙也要保護好。

2.等寶寶牙齒長全了再刷牙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寶寶滿口也不過就那麼幾顆牙,所以沒什麼刷牙的必要,等到牙齒長全再刷就好了。

但其實這也是一個常見的誤區,寶寶第一顆乳牙萌發大概在6個月左右,乳牙長齊則要等到約1歲,所以如果真等到1歲才開始,那就太遲了,應該在第一顆乳牙萌發開始,就給寶寶刷牙。

3.孩子牙不痛就不用看牙醫

實際上,包括齲齒、牙周病在內的很多牙齒問題都是「慢性疾病」,當孩子真的出現牙痛時,問題往往已經比較嚴重了。

一般來說,孩子1周歲之後,我們就應該每半年帶孩子進行一次牙科檢查,除了關注乳牙和恆牙的萌出情況之外,也是觀察齲齒的狀況,儘早預防。

結語:

「鬼牙」看似稀奇,說到底就是早早長出來的乳牙而已,並沒有迷信說法形容的那麼可怕。

如果寶寶真的有誕生牙,家長也不必過於擔心,去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由醫生來決定要不要拔掉就好,我們關鍵還是要對保護寶寶牙齒這件事重視起來,幫助他們長一口好牙。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孩子長「誕生牙」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4fd797bfc525201228eab01a0c28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