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北安怡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科、睡眠門診、抑鬱症診療門診、中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諮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等多種諮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採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俗話說「道家講陰陽、佛家論因果」。陰陽相生相剋,因果循環不止,佛曰:種什麼因,受什麼果,有因必有果。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青少年出現心理行為問題呢?
一.遺傳因素
孩子天生基因存在缺陷,隨著教育方式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到一定年齡後,這種缺陷就表現為外在的行為異常(自閉、多動等)。
二.家庭因素
1.父母外出打工:父母外出,一去一年,基本上沒有與孩子親近與接觸的機會,忽略了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與心理變化,認為物質代表一切,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沒有可以尋求幫助的人及借鑑的方案,產生不良後果。
2.父母的不理解:父母以自身的成長環境為標準要求孩子,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情感需求,孩子對父母心存厭惡,拒絕交流,甚至反其道而行,對抗父母。
3.父母的溺愛:父母對孩子過度放縱,沒有原則,不立規矩,造成孩子品行惡劣、個性乖張等。
4.父母的打罵:堅持「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觀念,認為孩子不聽話就該打,如果不行,說明打得輕,不關心孩子自身的心理訴求及想法,一意孤行,孩子破罐子破摔。
5.父母期望高,喜歡對比: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與其對比,孩子拼盡全力,怎麼也達不到期望的目標,長期積累的挫敗感,造成自我的全盤否定,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放棄努力,放棄學習,甚至放棄人生。
三.社交因素
1.與同學:孩子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會尋求同學及朋友的理解與信任,若同學關係不融洽,就會產生孤獨感及被孤立感,不知怎麼辦,情緒低落、壓抑。
2.與老師:教師是孩子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老師對孩子產生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孩子造成壓抑心理,甚至出現體罰、攻擊行為,孩子就會產生消極情緒,師生關係日益緊張。
3.人際關係敏感:不知如何與人溝通,認為別人一言一行都是針對自己、為難自己、孤立自己,以至於產生社會退縮及攻擊性行為。
四.自身因素
1.虛榮心強:孩子通過網絡及周圍人的影響,過分追求物質,與人攀比,沒有正確的金錢觀,總是尋求家人的金錢支持,如不能滿足,可能會導致偷竊、暴力行為或產生自卑、抑鬱心理。
2.叛逆:孩子到了相應的年紀,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不喜歡被約束,如家長和孩子關係沒處理好,用權威的方式壓抑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意見,可能發生衝突,導致出現叛逆行為。
3.抗壓力弱、適應性差: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獨立性差,抗壓力弱,面對困難不知怎麼處理,面對陌生的環境及突發事件,出現逃避、焦慮、恐懼等表現。
4.衝動:青少年遇到事件後,其理解方式與處理方式不成熟,不會換位思考,缺乏容忍,易衝動,引發矛盾,產生不良後果。
五.教育因素
1.學習壓力大:父母對孩子望子成龍,老師專注於提高孩子成績,學校注重升學率,擔子都在孩子身上,孩子壓力越來越大,導致精神上萎靡不振,出現頭暈、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等。
2.補習班、作業量大:在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下,增設了補習班及題海戰術等方針策略,採取一些違反健康原則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超負荷用腦,出現異常的學習習慣及行為。
3.考前焦慮:尤其是重要考試,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家人、老師、學校一同焦慮,我國的教育結構存在不合理現象,中學知識基本為考大學做準備,但實際升學率卻不高,孩子面臨的是升學難、出路窄的現象,畢業等於失業,無出路的憂愁與恐懼控制著他們,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4.競爭:學校分好、中、差班,班級搞排名,同學之間存在分數鄙視鏈,父母、老師對分數的過度重視,甚至產生埋怨及打罵行為,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六.不良事件
1.早戀、失戀:青春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儘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及模仿成分,卻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父母要做好相關工作的講解、宣教及引導,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2.校園欺凌:當孩子面對校園欺凌,他會尋求老師及父母的幫助,如不能良好的解決問題,一方面孩子會產生誰的拳頭大誰有理的想法,出現暴力行為,一方面默默忍受,長時間產生抑鬱情緒。
3.父母不和、父母離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貫徹一生,孩子在父母那裡看到了人際關係的惡劣行,可能會認為是自己帶來了這些影響,從而憎恨家庭、憎恨父母,或導致安全感逐漸下降,不相信愛情及家庭,產生不婚的念頭。
如您的孩子出現上述問題,請予以重視,及時進行干預,可電聯天津安怡醫院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中心 ,或至我院精神心理門診諮詢。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文字、圖片、視頻或其他內容涉及侵權或違規,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