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需求寶寶」確實難帶,但父母別嫌煩,長大後往往更優秀

2022-07-22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高需求寶寶」確實難帶,但父母別嫌煩,長大後往往更優秀

每個寶寶脾氣秉性天生不同,有些寶寶天生乖巧,有些寶寶卻難於安撫,相當「費媽」,照顧起來簡直讓人心力交瘁。

而對於後者,我們常常會將其稱之為「高需求寶寶」。

這些「高需求寶寶」,仿佛有著用不完的力氣,敏感、愛哭、警惕,在吃奶、睡覺、玩耍等諸多方面,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家長永遠猜不到他們為什麼會哭鬧,大多只能在吃盡苦頭之後,無奈地抱怨「這孩子實在太難帶了」!

其實,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高需求寶寶」的特徵,寶寶特別難帶也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家有「高需求寶寶」,家長應該要好好珍惜。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

「高需求寶寶」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兒科醫生、育兒專家威廉·西爾斯提出來的,他在《西爾斯橙色親子課》一書中總結提出,某些寶寶天生具有某種行為取向,而不是父母教育方法的問題,這些寶寶事事挑剔、敏感、易哭、夜醒頻繁,會為家長帶來很大的「麻煩」。

而且西爾斯還表示,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所有寶寶都是高需求的,大多數寶寶至少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方面有著較高需求,只是有些寶寶需求格外強烈,並且不放棄表達他們的意見,從而表現出高需求的行為表現。

對於高需求寶寶和普通寶寶的區別,西爾斯曾做出很形象的比喻:普通寶寶對環境的要求是經濟艙,家長給的不多,但他們要的也不多;而高需求寶寶對環境的要求是頭等艙,家長把他們放進經濟艙,當然會引起他們的不滿。

家有「高需求寶寶」並非壞事

很多有養娃經驗的父母都認為,「高需求寶寶」簡直就是「高殺傷力」的代名詞,每天帶娃就像在「遭罪」,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趕緊長大。

但實際上,寶寶表現得「高需求」並不是一件壞事,相較於普通孩子,「高需求寶寶」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

比如高需求寶寶的精力會更旺盛,小腦袋每時每刻地不停運轉,精力十分充沛,也正是因此,他們長大後會更容易接受和學習大量信息,表現得更聰明,更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再比如高需求寶寶對情緒變化更敏感,情感表達方式也來得更加直接,長大後更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緒變化,更富有同理心,在人際交往中占據優勢,更容易受到他人歡迎。

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家娃很難帶,是典型的「高需求寶寶」時,大可不必感到煩惱,只要我們掌握正確的養育方式,使「高需求寶寶」發揮自身優勢,反而可以在長大後變得更加優秀,領先同齡人。

如何應對「高需求寶寶」?

1.關注孩子的各種需求,儘量滿足

雖說「高需求寶寶」的需求通常難以準確判別和滿足,但我們仍要盡力而為,否則如果寶寶被忽略和漠視的話,很容易會導致安全感缺失,無法養成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引發問題。

當寶寶不停哭鬧時,我們除了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外,更要及時安撫,對寶寶進行心理上的安慰,通過積極回應,來讓其產生更多的信任感。

2.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愛護

高需求寶寶對家長的情感需求會更高,所以常常會表現得更加黏人,對家長更依賴。

我們在照顧寶寶時,要給予更多的陪伴和愛護,時常對孩子做出一些親密行為,比如撫摸、擁抱、親吻等等,讓對方感受到來自我們的愛。

3.調整自身心態

每個寶寶天生不同,有的孩子確實比較乖巧,不需要家長太費心,而「高需求寶寶」則比較嬌氣、任性、敏感、脆弱、焦慮,身為家長,要及時調整自身的心態。

如果家長強行糾正孩子,為孩子「立規矩」,對孩子冷漠對待乃至是指責,很容易讓他們喪失安全感,被推向絕望的深淵。

對於「高需求寶寶」,我們更要表現得積極樂觀,從而促成親子間的親密關係,等孩子性格和脾氣逐漸形成規律以後,自然就可以輕鬆許多。

老苗結語:

相較於普通寶寶,「高需求寶寶」雖然更難帶,但同樣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家有「高需求寶寶」,家長要注意積極回應其生理和心理需求,調整好自身心態,使寶寶發展得更好。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是名「高需求寶寶」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4945003d9991bea62ed68129160dd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