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救援、生命之翼

2019-10-14     達醫曉護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2027篇文章

2017年8月8日的九寨溝天高氣爽、碧水澄澈,猶如人間仙境、童話世界,來自全世界的遊客聚集在這裡欣賞這絕佳的美景。突然,21:19分,地動山搖,7.0級地震突然襲來,包括遊客在內的17萬餘人的生命受到威脅,職業的敏感讓我尚未接到命令就已經準備好了行囊。此時,作為四川省應急救援隊一員的我也正式收到了奔赴前線的命令,那一刻我沒有害怕。趕往災區的路上,內心忐忑不安,災區情況如何?傷亡是否嚴重?震級到底多少?我一無所知,但也無所畏懼,我只知道救護車正伴著夜色奔赴災區,我們要為災區、傷員帶去希望。

九寨溝地屬川西高原,交通閉塞,地理條件複雜,地震誘發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導致災區道路受阻,救災車輛需繞行數十公里,大大延長了車程,進山路程蜿蜒綿長、大大小小的岩石不斷滾落,陸地生命線幾乎被斬斷,看著灑落在車邊的巨石,心率基本飈到了120。到達災區,專家團立即進入狀態,馬不停蹄的投入搶救和救治工作,並評估出5名患者,因當地醫療條件受限,複雜手術無法完成,需儘快轉回華西救治的傷員。

眾所周知,傷後24小時是救援與轉運的黃金時間,如何突破交通的制約,贏得時間,讓傷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那只能:直升機轉運病人,建立空中生命通道!這應該是最快速的方法。但,對於空中救援我們經驗不足,為確保患者安全,轉運途中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周密部署:5名傷員在飛機有限的空間內如何擺放?如何用有限的急救物資應對突發的病情變化?因氣壓變化影響傷員病情,如何觀察?突遇天氣變化,如何防止意外?飛行途中,空中與陸地信息傳達受影響如何解決?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層層考慮、步步為營,一個個問題,一步步解決。多年災難與創傷救援的經驗幫助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挑戰,為患者贏得了生命,為我們贏得了醫者--專業的尊嚴。

飛行途中的一例多發骨折患者的救護經歷讓我終身難忘。九寨溝地區屬高山峽谷、氣流不穩,導致直升機飛行途中顛簸不斷、失重感明顯。起飛15後分鐘,一名全身多處骨折的傷員突發煩躁不安,解開約束帶自行拔下氧氣管和輸液管道,當務之急,保證病人安全和飛行安全同等重要,而患者的躁動讓本來不穩的飛行變得更加可怕,那一刻,沒有猶豫,我立刻解開安全帶,向前安撫和鼓勵,並重新建立治療通道,在我們細心照料下,傷員情緒漸漸平穩了下來,這時我才感覺到頭昏目眩,上飛機前吃的方便麵都快嘔出來了。當然,危急時刻管不了那麼多,這些不都是一名醫務人員、一名救援人員應該做的嗎!你們說呢?

由於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我們與空軍、交警等多部門通力合作,近10個小時的轉運時間被縮短為3個小時,讓傷員們提早了7個小時得到華西高水平的治療,贏得了黃金救援時間,開闢了空中生命通道!

這次的救援,為我們空中救援的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更為應急災害救援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作為一名護士,作為一名災害救援護士,作為一名男護士,我充滿自豪!

作者簡介

佟樂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護理組長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WHO EMT 急救組隊員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Z1Q1W0BMH2_cNUg7gB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