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黃子佼喜得愛女,妻子「水中」生寶寶,水中分娩是咋回事?

2022-05-27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50歲黃子佼喜得愛女,妻子「水中」生寶寶,水中分娩是咋回事?

5月19日,黃子佼的妻子孟耿如在社交媒體發文,宣布喜得愛女。

孟耿如在文中表示,她選擇的是「水中分娩」,全程沒有打催產素、沒有打無痛針、沒有催生,雖然痛到自己不知道流沒流眼淚,但生產過程非常順利,從開始用力到結束不到18分鐘,就生下了「天使寶寶」,給她取名為「黃玉米」。

而且寶寶剛出生不久,孟耿如就曬出了與她的合照,照片中「小玉米」趴在媽媽胸前,母女對視場面十分溫馨。

越來越流行的「水中分娩」

不得不說,最近這些年「水中分娩」變得越來越流行。

比如在2019年,「hold住姐」謝依霖也選擇了水中分娩,在水中「卸貨」成功後,她發自內心感嘆當媽媽的偉大,自稱「我超猛的」。

再比如SHE組合的Ella,她在2017年曾自曝因自身原因,嘗試水中分娩失敗。

2016年,泰國男星徐志賢的妻子Gubgib也是採用水中分娩的方式,成功生下女兒。

所謂「水中分娩」,顧名思義就是「在水裡完成分娩」,新生兒娩出時完全浸沒在水中,屬於「自然分娩」方式的一種。

由於水的浮力作用,准媽媽在其中可以採取更舒適的方式,來使自己得到放鬆,而且處在溫水環境中,對寶媽情緒也有一定鎮靜作用。

所以作為新興的分娩方式,水中分娩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被認為是一種安全有效,可以減輕分娩疼痛的分娩方式。

然而,固然水中分娩看似優點多多,但背後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早在2014年,美國兩家權威醫學組織就曾發布指導性意見,給水中分娩「潑了一盆冷水」。

「水中分娩」風險不容忽視

2014年4月,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與美國兒科學會,聯名發布了一份名為《水中待產和分娩》的委員會意見。

這兩家權威醫學組織認為,沒有證據支持水中分娩具備種種「好處」,相反的是,水中分娩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現窒息、休克、出血等嚴重併發症,甚至還可能發生溺水,所以鑒於無法證實水中分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建議水中分娩作為臨床常規方法。

對此可能有人會認為,這麼多「明星」選擇水中分娩,印象里國外水中分娩又很普遍,怎麼會有這麼高風險呢?

事實上,在國內外,水中分娩一直都是存在爭議的分娩方式。

之所以水中分娩具有可行性,新生兒不會溺水,是因為此前醫學界普遍認為新生兒存在「潛水反射」,即寶寶剛出生時不會呼吸吞咽,所以不用擔心被嗆到。

但有研究表明,有些新生兒出生後潛水反射會被覆蓋,從而導致危險發生。

另外有文獻指出,高達12%的水中分娩新生兒需要入住重症監護病房,而非水中分娩新生兒對照組為0。

就連成功分娩的「hold住姐」謝依霖,她在水中分娩後,回看眼前的「一池血水」,也是大感吃驚,覺得「可怕」。

所以從現實情況來看,水中分娩確實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並非絕對安全的分娩方式。

不是所有準媽媽都可以水中分娩

儘管水中分娩是一種具有爭議性的分娩方式,但如今選擇嘗試的准媽媽不在少數。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所有產婦都適合水中分娩,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婦產科主任吳穎元總結,認為以下8種情況不適合進行水中分娩:

1.產婦年齡過大或過小,尤其是超過30歲的「高齡產婦」;

2.產婦患有心臟病、高血壓以及傳染性疾病(如B肝、淋病等);

3.產婦存在胎膜早破、產前出血、內臟併發症等情況;

4.有流產史;

5.體重過高;

6.胎兒疑似缺氧,臍帶繞頸超過2周;

7.胎兒胎位不正,臉朝外或者朝上都不建議;

8.胎兒體重範圍最好處於3-3.5kg,不建議「巨大兒」採用水中分娩。

而且一旦在水中分娩過程中,出現難產等意外情況,醫護人員會立即採取措施,終止水中分娩,一般情況下,在產房中,水娩池旁還會配備一張多功能產床,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結語:

與傳統分娩方式相比,水中分娩不僅要求嚴格、準備繁瑣,而且價格上也較為昂貴。

所以儘管其確實具備一些優點,但大家如果準備嘗試,還是要慎重考慮,常規分娩方式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選擇水中分娩的寶媽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8ff85a09c7d198541574f01ef7be13a.html